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新疆沙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新疆沙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9-21 17:22|论文栏目:旅游管理|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921,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9-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旅游管理文章《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新疆沙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角度为目的,采取一定方法,对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及外部开发条件进行的综合评判和鉴定。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二是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共享倡议的提出,沿线国家、城市互惠互利,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丝绸之路沿线汇集了极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拥有 80%的世界文化遗产,堪称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赋予了旅游促进跨区域融合的新理念,为沿线旅游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据原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吸引沿线国家 8000 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 1100 万美元。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意见中提出:新疆应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经济核心区。莎车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腹地,是“丝绸之路”南道与中道支线的交汇点,其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人文交流、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势突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有助于促进莎车县现有资源的整合开发,推动莎车县跨区旅游合作,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本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百姓增收致富点。,近年来,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享受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和重视,文化旅游成为热点。对于旅游者而言,文化旅游能够加深旅游者对区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加深入地体验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对于地区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还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价值与内涵,促进观光型旅游转型升级,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均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莎车县作为“丝绸之路”南道上的枢纽和重镇,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南疆地区的综合旅游资源大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更是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的故乡,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莎车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莎车县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以资源评价和开发为目的,建立莎车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源品质高低和开发顺序与方向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从区位交通、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分析了莎车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条件和有利环境。同时,运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选用最邻近点、核密度、连接度、通达度、可达性数学分析模型,引入 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莎车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旅游交通网络状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运用 Arc GIS 10.4 工具,进行相关可视化操作。基于以上资源品质、空间结构和开发条件,对莎车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空间布局、市场开发、营销策略、产品开发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为了合理地开发、保护莎车现有旅游资源,通过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本县的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进行详尽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本县资源开发可用的充分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可行的开发路径,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避免盲目、粗放式开发,实现莎车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对象与客体,游客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产生旅游动机、前往异地开展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旅游资源评价是资源开发的前提,评价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研究地的资源禀赋、可开发利用价值,从而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客观、全面地角度对资源价值、开发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资源品质高低和等级结构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通过对资源及交通空间分析的结果,引导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策略。从而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适宜未来莎车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与其它产业最根本的区别所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延伸,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处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国外文献中与旅游资源相似度高的概念是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s或 Visitor attractions)。从要素构成角度,Lew 将旅游吸引物概括为所有能够吸引游客离开家、前往其它地方的因素的总和;Neil Leiper 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提出旅游吸引物由游客、核心、信息三要素构成;Holloway 强调了以开展旅游为目的,认为凡是能给游客带来积极效益和特征,吸引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均满足旅游吸引物的内涵,诸如特定情景下的海滨湖泊、山岳风景、有趣的历史纪念物、令人愉快的会议环境等。从特征角度,Pearce 指出旅游吸引物表现出能够吸引管理者和游客注意的特质,是有着独特的人类和自然界特征的知名地方;Lawton 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将吸引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知名事件、遗址或相关现象也纳入范畴,而不只限于“知名地方”。总的来看,国外学界倾向于从游客的视角对旅游吸引物的内涵进行研究,从抽象到具体,并着重强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特征和表现。国内学界对于旅游资源概念的关注和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选取国内学者提出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定义,将其进行内涵解构(见表 2-1)。由表 2-1 可知,“吸引性”是众学者对于旅游资源属性的共识,“可开发性”与“效益性”(尤其是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逐渐引起重视,在旅游资源对象化描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因素”和“事物”。综上分析,一是几乎所有学者都认同旅游资源需表现出吸引性,吸引性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和理论核心,其大小可以作为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二是旅游资源具备一定的功能和价值,能为旅游业所用,其开发利用能够带来多种效益,或者说虽受当前条件限制无法开发、但在未来有被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三是无论其具体形态,旅游资源都表现出其客观存在性,不以开发利用为转移。据此,本文引用国标中对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该定义强调了资源的吸引性,并明确旅游资源是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一种可能行,同时旅游资源能够带来相关效益。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核心含义
   2.2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是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重要理论依据。20世纪 50 年代,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随之旅游开发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猛增,国外学者开始对旅游资源评价进行研究,初期以定性方法为主。70 年代起,旅游资源评价系统逐渐建立,学者引入数学方法,进一步对资源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构,定量方法的引入使用兴起。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出现于 70 年代,以定性研究为主,但其评价结果往往同研究者的学科领域、经历及学术素养有关,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定量研究始于 80 年代后期。定性评价是一种经验性评价,是基于评价者自身积累的经验知识,在考察吼对旅游地资源的描述性分析。定性评价能够对旅游地资源特色进行宏观把握,但主观色彩较重,且较难量化。定量评价是指在资源评价中引入数学或社会学量化模型,通过数量化对评价对象的主要影响或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结果往往以具体指标形式呈现,直观且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为评价对象的认知、利用等提供客观依据。定量评价分为单因子评价和综合因子评价,20 世纪 60 年代,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在国外学界开始兴起,主要应用于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湖泊河流价值评估,并逐渐形成系统化评估方法,如费用支出法(EM)、旅游费用法(TCM)、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享乐定价法(HPA)等。理论和方法主要借鉴环境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Clawson使用旅行费用法对美国爱德华州的森林狩猎活动是否具备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和评估。Michael 通过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悉尼世纪公园的游憩资源价值进行评估,发现悉尼世纪公园的游憩价值远远超过公园当年的收入,该公园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评价是判断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条件进而获取综合效益能力的衡量。国外相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Gunn 选取历史、民俗、气候、交通等 9 个因素对德州旅游资源潜力进行评价。Laventhol 等将环境承载力、可进入性和可利用性等因子纳入旅游资源潜力研究。Priskin 从吸引力、旅游设施、环境质量、可进入性 4 个维度对澳洲西部海滨旅游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国内研究重点以构建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主,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后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地理信息分析方法等;研究对象从省市资源潜力评价向更加细化方向的旅游如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发展。

  3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3.2  评价指标遴选
  3.3  指标筛选及确定
  3.4   指标权重
  3.5   指标评价及资源分级标准

  4   莎车县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4.1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
  4.2   莎车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 GIS 的莎车县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5.1  基础数据处理
  5.2   莎车县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结构
  5.3   连接度分析
  5.4   通达度分析
  5.5   可达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莎车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6.1   开发思路
  6.2  空间分区策略
  6.3  市场开发策略
  6.4  产品开发策略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通过对莎车县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鉴于莎车县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其人文环境、资源禀赋、地域分布等独具特色,故本研究对通过文献研究-指标频度统计-专家咨询-初选指标库-定量模型筛选-专家咨询-备选指标库-初选指标库-定量模型筛选-专家咨询-确定入选指标的研究方法,对莎车县建立了更具针对性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共有 3 个维度、9 个因素、21 个指标。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权重结果显示:在维度层,资源价值权重最高(0.5437),表明资源价值维度在莎车县旅游资源的评价中占据最重要地位;资源禀赋次之(0.3580),开发条件(0.1073)的重要性程度在三个维度中最低。因素层较为明显的分为了三个梯度,其中文化价值(0.2400)和资源特色(0.2287)权重位列前二,且较为明显的高于其他因素,表明莎车县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资源特色非常重要。在21个指标中,民族文化(0.1202)、历史文化(0.1202)和稀缺度(0.1187)是指标层中重要性前三的指标,权重均大于0.1总占比达35.91%,表明莎车县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稀缺度方面展现出明显特质;权重处于0.05-0.10数值范围的指标有奇特感(0.0915)、体验性(0.0839)、适游期(0.0825)、知名度(0.0608)和原真性(0.0534)5个指标,表明莎车县旅游资源能够带给游客奇特感、良好的体验感,资源自身的适游时长和知名度,以及保存的“原汁原味”程度,在评价中均较为重要。经济效益(0.0089)和政策支持力度(0.0071)指标权重最小,在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中重要性程度最弱。② 依据该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分法,再次邀请专家对莎车县各资源进行评分,并根据各资源得分结果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莎车县55个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6个,占比11%,属特品级旅游资源,资源品质极高;四级旅游资源12个,占比22%;三级旅游资源20个,占比36%,体量最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分别为9个、8个,占比16%、15%。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五、四、三级)共38个,占比69%;普通级旅游资源(二、一级)共17个,占比31%。从莎车县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呈现出类纺锤体结构,其中三级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占比最大;从莎车县旅游资源品质来看,优良级旅游资源占比69%,表明莎车县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且莎车县的人文资源因具有完整度高、体验性好,与人类活动结合紧密等特点,从数量及品质方面均较自然资源更具优势。③ 因莎车县地域广阔,故对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莎车县域内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借助 Arc GIS 10.4 工具,最近邻指数分析与 Voronoi 图验证结果表明莎车县旅游资源呈现“核心集中,区域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核密度分析结果来看,莎车县旅游资源呈现出中部核心集聚,中部片区以莎车非遗博览园为中心,资源密度最高、数量最多,且呈现出宗教、民俗、建筑等人文资源聚集,这与莎车县的人脉、文脉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南部片区以阿依布隆休闲度假景区为中心,此片区属山丘区,凭借地质地貌的天然形成优势,拥有地质公园、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场景观,并以古村落作为配给要素,特色突出。东部片区以沙漠为核心景观和资源,资源类型较为单一,但拥有阿曼尼莎罕故居作为人文点缀;北部片区的中心为莎车现代农业示范园,资源集聚度相对来说不高,但资源呈现出自然与现代农业、休闲业相结合的特点。经县域 DEM 高程图与资源点分布叠加分析显示,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数量与地形地貌和水系水面分布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交通网络分析中,选用连接度、通达度、可达性分析来描述莎车县内的道路交通情况及与资源点的连接通达情况。连接度分析结果显示,莎车县内主要旅游资源之间的交通网路回路、交通线路密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基本连通度已达到,但尚未形成稠密的交通网络。通达度分析结果显示,莎车县 26 个主要旅游资源中,有 18 个资源点(占比 69.2%)的通达度高于平均通达度,整体通达性良好,且紧密度指数显示莎车县旅游区的紧凑程度较高,是加强区域交通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网络通达性的良好基础。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莎车县 26 个主要旅游资源点的平均通行时间范围 0.88-2.79h,均值为 1.47h。但莎车县交通网络与主要资源点之间的可达性不均,且可达性有待提升。④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莎车县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根据资源空间分布等情况,对莎车县旅游空间进行“一核引领、一带串联、三区支撑”的分区布局。针对莎车县旅游业市场知名度较低的问题,对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策略。
  7.2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建立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较强,除适用莎车旅游资源评价外,还可适用于泽普县、叶城县等部分县域。但从普适角度来看,该指标体系主要针对少数民族聚集、边疆地区,普适性尚有欠缺。且本文对莎车县与周边县城的资源的同质性、竞争力等未作实证研究,横向比较不足。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游客出行方式、游客客源地来源等与游客相关的数据均使用的是 2018 年调查数据,在2018-2019 年莎车县旅游发展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定向开展了针对援莎城市的包机游,省外客源占比、消费结构等都有所提升。游客数据的时效性有待提高,故本文与游客相关的数据作参考使用。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新疆沙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旅游管理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