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幼师论文 > 幼师实习论文 > 幼儿园教师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分析

幼儿园教师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分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9-10 23:30|论文栏目:幼师实习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910,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9-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幼师实习论文文章《幼儿园教师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本文以中国教育新闻网和新京报网两家媒体为例,对近三年来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幼师形象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当前大众媒体塑造的幼师形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得出幼师在新闻报道中呈现负面形象居多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幼师形象;新闻报道;幼师“虐童”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在全面进入二孩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幼儿园和幼师的数量和质量再度引发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幼师是幼儿融入集体、走向社会的第一批培育者,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建构的幼师形象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于幼师的理解和认知,影响到幼师对自身行业的认同乃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幼师形象的分析,探索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以期未来对幼师群体的报道视角更加全面、客观。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
  考虑到研究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选择中国教育新闻网和新京报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教育新闻网的前身为《中国教育报》网络版,《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教育领域的主流媒体,在本研究中作为专业类媒体代表;而新京报网作为《新京报》网络版,是《光明日报》主管、《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媒体,在本研究中作为综合类媒体的代表。由于前人的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2012年前后(2012年发生的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引起研究者关注),本研究选择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1日 ~ 2016年6月1日,以期补充该时段的研究空白。
  (二)研究方法
  笔者在中国教育新闻网站和新京报网站分别以“幼师”为关键词,搜索2013年1月1日 ~ 2016年6月1日期间的新闻报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剔除搜索结果中下列情况的报道:一是重复的文本(正文相同标题不同的报道只留取一篇);二是报道内容中含有“幼师”,但“幼师”不是报道主体的文本。在剔除无关文本之后,笔者根据每篇报道的倾向性将文本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三类。其中“正面”类报道的出发点是肯定和宣传报道主体,主要涉及“最美幼师”等正面词汇;“负面”类报道的出发点是否定和批评报道主体,主要包含“幼师虐童”等负面词汇;“中立”类报道无明显的情感倾向,主要包含“幼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在中国教育新闻网站搜索得到新闻总共370条,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新闻,所得报道共计186篇;在新京报网站搜索得到新闻报道18篇,无不符合要求的新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将对研究主体进行分析,即分析筛选过的2013年1月1日 ~ 2016年6月1日期间两家媒体共计的204篇“幼师”新闻报道。

  三、研究发现

  (一)对幼师负面形象的报道数量远远大于正面形象报道的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两家媒体对幼师的负面形象报道数量都远远多于正面形象的报道。其中,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幼师负面形象报道的新闻数量是正面的2倍;新京报网站对幼师负面形象报道的新闻数量超过总数的80%,而正面形象的报道仅有5.56%。由于“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1]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媒体在涉及幼师的有关热点报道时的某种倾向性定位。
表1
  (二)在对幼师负面形象报道中,“虐童”事件报道最多
  笔者以表1中得到的“负面”类报道为样本,将报道主题划分为“幼师虐童”“校车事故”“个人婚恋纠葛、偷盗”“药儿园”“假证‘产业链’”五项。在两家网站的幼师负面形象报道中,数量最多的是“幼师虐童”事件。
  (三)“幼师虐童”事件报道中的幼师形象残暴
  笔者分别对中国教育新闻网的18篇和新京报网的13篇“幼师虐童”事件报道的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这些新闻报道中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幼师虐童”的具体手段,如“用针钉”“用牙咬”“针扎多名幼童”“用被蒙”“骑打”“拍男童裸照”等。要塑造者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期间,中国教育新闻网经筛选后的“幼师”新闻报道数量远远高于新京报网;第二,尽管在两家媒体中“负面”倾向报道的占比都明显高于“正面”,但中国教育新闻网的“幼师”报道“中立”占比要远远高于“正面”和“负面”倾向的报道,而新京报网的“幼师”报道“负面”倾向报道占绝对比重。此外,在表3中我们不难看到,与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相比,新京报网的标题更直白,且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家媒体的性质差异决定的。中国教育新闻网作为专业的教育网站自然会对“幼师”关注得更多,在立场上相对追求平衡,而新京报网作为覆盖社会公众更广泛的综合性网站,在新闻的价值取向上更加倾向“新闻性”。

  四、结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幼师在当前媒体中呈现的形象总体而言是负面的这一基本结论。对“虐童”新闻的大量集中报道以及对虐待细节的反复展示,塑造了“虐童”幼师“不负责任、道德低下、素质极差、恐怖凶残”的负面形象,“现实生活中占更大比例的那些美好的幼师形象在媒体中绝少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媒体关注的极不平衡造成了对负面形象的夸大和渲染”。[2]而这种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如下的消极影响:
  (一)引发社会焦虑,造成信任危机
  过多的负面新闻报道容易引起家长焦虑情绪的蔓延。在多起幼师“虐童”事件被曝光后,“有父母开始对孩子进行‘防虐’教育,有的爷爷奶奶甚至多次往返学校‘隔墙探班’”,甚至有的家长还在孩子身上装了监听设备。
  (二)过度的细节描述,产生示范效应
  由于许多“虐童”事件都有监控证据,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往往配上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粗暴画面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作案细节的过度展示给人提供了心理暗示,可能产生示范效应。
  (三)增加社会舆论压力,降低职业认同
  媒体对负面新闻的过量报道建构了受众头脑中的“真实世界”,容易误导受众对事实的判断,而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舆论无疑增加了幼师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师的职业认同。在一研究中提到,“一位幼师曾经说过:我在街上走时,别人问我你的职业是什么时,我都不敢说我是一名幼师”。

  五、结语

  负面新闻报道揭露社会丑恶,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但聚集着多种消极新闻事实的负面报道也可能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媒体在对幼师进行报道时要注意平衡报道,力求正面效应,不过分渲染其负面行为,防止以偏概全。尤其是综合类媒体,因其覆盖读者范围更广泛,如何更客观、全面地报道是值得思考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 . 社会心理学[M]. 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43.
[2]宋爽 . 幼师形象的媒体再现及存在的缺失[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0):24-25.
[3]虐童事件频发幼师遭信任危机 家长焦虑情绪蔓延[DB/O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11/01/010218229.shtml,2012-11-01.
[4]吕祥瑜 . 关于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6):236-237.


杨欢欢             中国传媒大学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幼儿园教师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幼师实习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