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药学论文 > 药学实验性论文 > “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5-30 07:58|论文栏目:药学实验性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530,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5-3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药学实验性论文文章《“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我国传统药学教育由于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以制药及药物研发为核心。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下的药学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生物医学、药物应用知识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正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本文阐述了培养“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根据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等措施,为培养新型药学人才提供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药学人才;应用型;服务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是核心和关键要素之一,其根本就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社会对医药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药学教育也正在从“化学-药物”模式向“生物-医学-药学-社会”模式转变。过去以药物为中心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制药工业研究人才,为保障我国药品市场的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中国药学年鉴》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药学(包括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医药企业的约50%,主要从事药物生产和研发工作;进入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约18%;进入机关的约1%,继续升学的约11%,只有7%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医疗机构从事药学服务工作,而进入医药企业的毕业生中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可见,我国传统的药学教育还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员为主。随着公众健康需求的增加,社会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很难满足公众和社会的需要。根据人才需求的发展和变化,本着培养“应用型、服务型”学人才的目的,我们对改革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改革中注重培养药学学生的生物医学知识和药学服务理念,突出应用实践环节,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结构和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1 “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加大投入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2]。随着执业药师制度的推行以及药学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到2020年我国医疗机构需要药师约61万名,药品零售企业需要增加职业药师约39万名,共需药师100余万名,目前为止我国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者不到30万人[3],我国执业药师数量与市场需求严重失衡,难以满足需要。此外,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下,公立医院的诊疗量将逐渐向基层分流,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对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加大[4]。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新的健康服务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药学人才。从我国目前的药 学高等教育体系来看,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主,而这一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必须改革研究型药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索应用、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使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需求的指导下,建立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在人才培 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方面的优势,改革教学思路、重组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管理、将医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加教学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符合我国医药卫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化学-药学教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医学-药学-社会”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应用型、服务型的新时代药学人才。
  2 重视生物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课程设置,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 够 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人才[5]。我国传统药学教育的授课体系主要以药物为中心,药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化学模式为主。化学类 课 程的门数多、比例大,开设课程常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 化学》、《生 物化学》、《天 然 药物化学》等等,内容常常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过于重视某一方面的课程,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变得单一,缺乏与临床或实践工作相联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培养与应用脱节,使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应用,最终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融入临床治疗或社区药学服务中,不能与医师、护士和患者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在欧美各国,药学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生物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知识基础。例如,美国在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课程群设计中,多以疾病、器官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按照疾病、器官把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分类,提高了学生将专业教育应用到临床实 践中的能力[6]。在社区医院进行服务时,学生将要面对各种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肺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为这些患者建立病历,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决策、治疗药物监测、指导患者用药等。因此,为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实用性,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需要改革课程设置。药学课程设置体系应在内容上缩减化学课程所占比例,增加生物学、医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知识基础,适当增设如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有关的课程,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3 改革实验课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在整个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课是药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7]。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实验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药学基础实验和药学专业实验[8]。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学生基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照搬照套教师所述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被动参与多,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表现为简单化、模式化,较难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型、服务型人才的目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基础上,通过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不提前规定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经教师认可后实施。使实验教学由被动模式转变为主动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实验中,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包括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和 GSP(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模拟车间等,在模拟全真的环境下开展实验教学。我校药学院从2008年开始逐步建立了现代药物制剂 GMP实验教学中心、GSP模拟车间,形成了以“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技能培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为目的,由“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习实训和科研实践”多元化模块相互衔接的“一中心三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实验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几年来已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7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4 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

  构建适合药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造就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课程是“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所要增加的重要环节,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需求构建课程内容,以确保药学学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从业能力。一直以来欧美等国都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美国初级和高级药学实践课程不能少于总课时的5%和25%,整个实践经历必须包括社区药房、医院或卫生系统药房、流动服务、普通内科住院、急性护理等各个环节。而德国则要求学生要在社会药房、医院药房、联邦国防军药房、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所或相应的科研机构等,完成为期8周的见习和一年的实习。虽然我们国家目前没有欧美等发达国家丰富的实习基地,但是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以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丰富实践经历。例如医学院校有临床实习基地的可以联系去药房实习3~4周,学习配发药品的知识,在实践中熟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常规用途、剂量和副作用等。并选择某一类药品,做观察记录,分析该类药物目前在医院的使用情况及患者反馈,整理报告,学习如何评价药物信息,鉴别和解决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或者进入社区医院、药店等进行实习,在掌握药物信息和合理用药原则的同时,学习如何为患者进行用药咨询、评价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并培养对患者的同情心以及与医生、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交流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学会 分析用药后,如 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疾病的基本认识。目前在高校从事药学教学的教师主要是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强但临床实践知识欠缺,可以聘请临床医生或者药师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用药、合理用药以及药物配伍的原则等。同时在考核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仅凭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或自我总结、教师评语等并不能全面、深入地反应学生的情况。在分解量化实践课程后,细化考核内容,分次打分,最后计入总成绩,系统地对学生参加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5 展望

  当前,我国很多药学院校已逐渐意识到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与实际需求不符合,各院校正积极努力调整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在培养体系上,逐步实现“药学、医学和药学实践”的交叉融合,注重构建药学学生的医学生物学知识背景,提高药学服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也能提高学生对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其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阶段国家医药卫生发展需求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鲁茜,印晓星,吴云明,等.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62-264.
[2]胡同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回顾及对“十三五”期间政策 完 善 的 思 考 [J].中 国 卫 生 政 策 研 究,2015,8(7):43-48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药学实验性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