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药学论文 > 药学实验性论文 > 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3-23 09:58|论文栏目:药学实验性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323,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药学实验性论文文章《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陷入困境,中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该文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工作者们在中药资源普查、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研究、中药材新品种培育、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药资源; 可持续利用; 资源普查; 道地药材; 合成生物学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 20 年来,由于中药资源在食品、保健品以及其他卫生产品和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导致蕴藏量普遍下降,一些名贵药材已很难见到野生资源,中药资源“供不应求”使中药材陷入了未达到生长年限就流入市场的速生时代、为增加产收而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高产时代、滥用有害试剂处理药材的化工时代以及抛弃中药材分级、炮制等传统的统货时代,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亟需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善。针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科技部等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2—2010 年) 中指出: “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本文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需求量急速扩张的严峻形势下,为使中药资源和物种得到保护、发展和可持续利用,保障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科学工作者在中药资源普查、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研究、中药材新品种培育、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未来中药资源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近些年,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中药资源的需求量、蕴藏量及主要分布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我国药材消耗量每年大约 40 万吨,主要依靠野生药材来满足市场需求,对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野生药材资源枯竭、药用珍稀濒危物种急剧增加、药材质量难以达标等多种严重问题[2]。科学工作者们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取得了众多有意义的成果。
1. 1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建国以来开展过三次大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最近一次是 1983—1987 年由中国药材公司牵头的第三次资源普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 12 807 种[3]。然而历时30 年,中药材野生资源状况、栽培产区与产量、市场供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 年后新开发中成药 8 000 多种,导致中药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加速枯竭,如野生甘草 50 年间从200 多万吨蕴藏量减少到不足 35 万吨,麝香资源减少 70% ,冬虫夏草、霍山石斛、人参、杜仲等野生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有些种类的野生个体已经踪迹难寻[4]。中药资源普查周期过长、资源监测网络不健全、资源家底不清、过度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业展的瓶颈[5]。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情况,有助于推进中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履行“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职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组织开展地方调研、部门调研和专题研讨,编制了“全国中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成立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机构[5],实行动态监测,建立长效机制,先后启动了覆盖 31 个省( 区、市) 的 922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截至 2014 年 7 月 30 日,共得到样地 15 万余块、近 1. 2 万种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信息,标实物 50 多万份,发现疑似新种 40 多个,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的组织下,将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实物标本归纳保管以建成国家级标本馆,从而为展开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原始资料。此次普查试点工作通过在各试点省份进行综合调研,总结前期工作成果,研究解决相关困难的对策,也为中药资源的全面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
1. 2 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及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研究
  “道地药材”不仅是指特定的药材商品,而是泛指以道地药材为载体所承载的各种信息,它是经创造性劳动获得,且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信息,表现出群体创造性的集体传承性、相对公开性和公有性、知识延续性与多样性、地域性与开放性、载体有形性和信息无形性等知识产权法律特征。作为承载以上特征的道地药材商品,由于生产集中、栽培技术优良、采收加工规范等,较其他地区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8]。常用中药材约为 500 种,道地药材占 80% 左右[9],作为中药材优良品质的代表,对道地药材进行生态地理学及形成机制研究,不仅可以揭示道地药材的分布规律和道地性形成的科学内涵,而且可以从生态地理的高度为其他中药资源的研究提供模板,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1. 2. 1 道地药材品种特征研究
  研究表明,道地药材区别于种内其他居群中药材的原因是具有独特的化学物质基础。科学工作者们通过分析不同产区苍术根茎中苍术挥发油、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及黄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均证实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在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或配比存在差异[10-16]。伴随道地药材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多组分化学指纹图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分析方法在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析中显示出极大优势,必将加快中药材化学特征的研究进度[17]。
1. 2. 2 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围绕道地药材遗
  传机制的相关问题,不少学者在道地药材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等相关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18],郭兰萍、Yuan 等[19-20]对道地药材的遗传分化、地理变异等展开研究,发现道地药材道地性越明显,遗传分化越明显; 基于药用植物中天然产物( 有效成分) 种类及含量是药材道地性的集中表现,Guo 等[21-24]针对药用植物中铁锈醇( 丹参酮前体) 、紫杉烯( 紫杉醇前体) 、青蒿酸( 青蒿素前体) 、东莨菪碱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基因表达及调控展开研究,证实药材的道地性在个体水平表现为由途径中多条关键酶基因所调控的数量遗传。不少学者还利用统计学、现代数学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手段对道地药材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确定生态因子与药材主要成分的相关性,揭示道地药材的适宜生长条件,为其他中药资源的科学种植提供依据。贾光林等[25]通过分析不同产区人参样品中人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确定了对人参皂苷活性成分积累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并对人参皂苷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确定了人参皂苷成分积累的最佳区域。郭兰萍等[26-27]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研究了气象因子与苍术挥发油形成的关系,并以中药次生代谢产物来进行中药区划研究,同时证明了茅山苍术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 最近,郭兰萍[28] 结合道地药材空间分析数据库,确立了黄芩的适生区和潜在的道地产区。
2 浅谈对中药资源未来的思考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培育新品种、寻找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替代品、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材进行适宜性区划、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材活性成分的积累等方式,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针对目前市场对中药材的高需求量,作者建议在继续推进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的同时,实施中药饮片以“道地”为基础的定点栽培及加工、中药工业原料以“有效成分”为目标的定向栽培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合成中药活性成分的新策略,改变传统用药方式,制定统一标准,使中药资源呈现出“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中高效利用”的模式。
2. 1 继续推进中药材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
  对中药材野生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其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从而更加不适宜野生资源的生长,最终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挖”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认为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荣辱观,大力宣传并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公约及政策,提高人们对保护自然及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同时加强野生资源的立法保护,明确资源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开发利用权等,实施科学管理、合理采挖,在法律基础上完善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工作[60]。
2. 2 以“道地”为基础的定点种植及加工
  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的选择对中药材品质影响很大,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海拔以及植被群落等自然条件均影响药材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品质的差异[61]。前面所提到的道地药材以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就是因为其生长环境适宜、栽培、采收等技术规范、可控程度高。专家建议根据中草药的生态气候要求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定点种植,建立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 GAP) ,并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指导、集中管理,对药材品种的真伪、生长、采收等过程实行全程控制,确保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同时在生产基地对药材就地加工,省去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浸泡”这个环节,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及造成的污染,对饮片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标准实施统一控制,使中药饮片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为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奠定基础[62]。
2. 3 以“有效成分”为目标的定向栽培
  一些药材除了有药用价值外,还可被用于开发为食品、化妆品、工业原料、天然色素等,因此,有目的性地开展定向栽培,不仅能有效提高品质,也能够促进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定向栽培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在酿酒葡萄的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酒种对葡萄含糖量和含酸量的要求,制订明确的栽培技术[63],农作物育种中也有以提高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为目的的“成分育种”等。作为中药材,能够称之为优良品种的必须具备有效成分多且有效成分含量高等特点,借鉴农作物的“成分育种”方式,在以提取有效成分为目标的栽培类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应以定向栽培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种为目标,目前,取得显著进展的是以薄荷脑量为目标成分的定向栽培品种海香 1 号,其精油薄荷脑量达到 85% 以上[61]。2. 4 中药活性成分“不种而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采用传统栽培技术对药用植物进行培育,是目前我国获取中药药用活性成分的主要途径,但是这种获取方式受到植物生长缓慢、土地、气候等因素限制,除了在定点种植、定向栽培的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手段高效合成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手段在中药活性成分的“不种而获”已经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取得了众多成果,成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但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产业化改进上,还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目前对微生物的基因组的解析还不够透彻,使得合成线路不一定按照预期设计发挥功能,元件与宿主的不相容性等导致合成结果不可预测[64],如何挖掘更多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生物元件以合成更多中药药用活性成分,以及利用生物合成的中药药用活性成分怎样实现临床应用,此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伦理学问题、产品认证及科学监管等,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保障体系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如果离开中医药,医疗保障体系将很难建立起来,中药资源作为中医药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国家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给予了很大支持,科学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关于中药资源普查、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中药材新品种培育、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替代品及合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等的研究为了解中药资源现状、减少资源浪费、缓解濒危动植物资源的需求及高效合成中药活性成分做了巨大贡献,也为未来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可以预见,将传统栽培技术及新技术手段结合应用到中药事业中,定会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 8) : 4.
[2] 陈宇,陈焕亮. 论我国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4) : 218.
[3] 郭兰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施准备[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 2) : 3.
[4] 陈士林,郭宝林.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 1) : 1.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药学实验性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