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项目管理 >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 优秀项目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赏析三篇(成功经验)

优秀项目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赏析三篇(成功经验)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7-24 11:03|论文栏目:项目管理硕士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724,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7-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项目管理硕士论文文章《优秀项目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赏析三篇(成功经验)》,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篇一: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
 
目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与探索的迫切性、建筑工程施工效益风险研究的重要性,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因此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进而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相关的概念,如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定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发展机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等;最后重点分析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可靠性差、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等问题,然后分析其原因,最后基于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提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预测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等。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Abstract
  Currently th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urgency,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ffective risk research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l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point of view, and then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ed risk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defini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s, etc.;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risks ; finally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risk management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imperfect, poor data reliability, contempt contract management, claims and other issues conscious indifferenc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based on the issues raised last Solutions: such as increased levels risk awareness project managers,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strengthen risk monitoring, a soun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wards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to spread and transfer risk 
 
Keywords: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blem;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建设速度的加快,企业施工面临的风险也随着加大,再加上,影响工程项目因素较多。所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与探索的紧迫性、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益风险性研究的重要性,是笔者选题的初衷。通过对风险的认识,掌握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操作上与方法上更加成熟与先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合同管理的防范意识与控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影响合同管理的风险有外界的客观环境因素、不健全的合同管理体系,施工人员的素质低下等。因此,加强合同风险评估与防范控制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以保证合同主体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故在此背景下以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为实例,分析其风险管理,给各大建筑企业借鉴之道。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建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施工周期长、产品比较单一的特点,从项目的策划到项目最终投入使用,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如多方参与、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风险。再加上,人们对于风险认识的片面性以及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对于潜在的风险难以预料,没有建立有效的事前防范控制措施,导致建设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目标控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以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章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概述

2.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定义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需要的人手多、工期较长、项目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受时间、资金、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较大,使得项目开展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加大项目的风险性。先如今风险管理已经作为现代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项目风险管理,保证项目控制目标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施工项目的总目标。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各种分析、研究、设计和计划都是基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之上,基于正常的组织、技术、管理之上。而在实际的实施各项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变化,施工项目会受之影响。所以将这些是事先不确定的内外部干扰因素称之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

2.1.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失就会越严重。影响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和程度的风险因素有两类: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候、地质、技术、设计考虑的条件与现实施工条件的差异等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影响。

2.1.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也称风险事故。是指酿成事故和损失的直接原因和条件。风险一般只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而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潜在的危险转化成为现实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险事件是损失的媒介。 比如说:对于某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是风险因素。如下冰雹使得路滑而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冰雹是风险因素,车祸是风险事故。假如冰雹直接将行人砸成重伤,冰雹就是风险事故本身。

2.1.3风险损失

风险损失是指发生的风险事件所引起的对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影响。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导致对建设目标的影响,从而形成风险损失;也可能风险事件虽然发生,但并未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并不导致风险损失。

2.2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发展机理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可用图2.1表示: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

2.3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2.3.1工程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已经超越了人们的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在工程项目的周期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人们对工程项目普遍性与客观性的深入认识,了解到这种风险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对风险发生的条件与存在的方式加以改变,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即风险可控不可消。
2.3.2从某一具体工程风险发生情况来看
风险可能发生是由于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是一种随机的现象。而且导致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每一个因素的作用满意了一定的条件。工程项目的随机性意味着其具体突发性特点,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对于个别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是随机的,杂乱的,但是针对大量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与考察,可能会发现其呈现某种规律,让人们利用概率的统计方法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程度。

2.3.3工程风险的可变性

工程风险的可变性主要是指各种风险质与量的变化,它发生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有些风险能够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但能得到处理。对于施工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众多,可变性明显。

2.3.4工程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对于那些大型的工程项目来说,因为建设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涉及的范围广、风险因素众多繁杂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性特点。又因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各因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交叉影响使得风险呈现多层次性。这也是大型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2.3.5工程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利益主体总是相对的。风险对于工程建设的主体来说,同样的不确定事件对于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如工程合同的某些缺陷。对于承包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机会,为索赔创造条件。但是对于工程项目业主来说却是一种风险。所以说风险的大小是相对的,因人们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强弱而异。
 
 

2.3.6工程项目风险的可测性

虽然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不可确定性同时也客观存在,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对其发生的几率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从而对风险加以预测和评估。因此,人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测量,降低风险的概率以及损失度。
 2.4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2.4.1经济性原则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往往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施工的各个环节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项目资源。项目管理人员不能因为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或避免项目损失的发生或夸大其作用,并且进行无限制的投入,这反而会给项目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自身对于项目来说也是存在风险的。所以风险管理者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要以项目成本最低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核算各种效益费用。

2.4.2适度原则

首先,通过风险管理策划能够适度降低工程项目的损失,但是要完全避免或者消除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可能的,再完美的风险管理也不能够完全避免损失。因此,风险管理要讲究适度性原则,不能过分的轻信其作用。其次,不能否认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对风险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效率。对风险的发生要怀有适度的警惕,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加以处理。

2.4.3社会性原则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人员不能因为企业或者自身的利益而将风险不适当地货不合法的转嫁到其他的企业或者个人身上。企业作为社会单位的一部分,必须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所做所谓敢于承担与负责。
 

2.4.4战略性原则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要为企业的战略服务,项目实施是企业具体行动的表现,而风险管理作为实施战略的一部分,需要多方参与,遵循一定的原则去完成。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息息相关,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2.5建设工程项目常见的风险因素

2.5.1政策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的政策风险主要指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动,与之相关的法律环境变动而引发项目风险。比如说对税收、税率的调整不了解或者掌握度不够,给投资者带来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减少的损失。

2.5.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在合同法上,广义的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而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是指为完成项目,承发包双方在自愿的情况喜爱约定好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合同风险主要有:(1)合同条款不全、不严密、不完善,在合同双方的权责、义务方面存在不平等条款。(2)合同内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应该承担的责任方。(3)合同内没有明确的风险转移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的条款内容。(4)因工程管理水平低或者施工技术水平低造成工程无法到达合同的规定要求,给予的赔款。

2.5.3设计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风险主要来源与业主的行为,譬如业务对对工程标准以及可行性研究的施工提出不当的要求等,还有设计者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解决能力,比如有些设计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掌握的不全面。由于设计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如果这方面的造成的不确定风险影响建设项目的全局,由此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当大的,比如说变更设计图需要会很多时间,工程项目施工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设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设计风险的时间段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频率进行估算与考量,以便提高风险的可控性,降低设计风险带来的损失。
 
 

2.5.4经济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可能遭受的变动风险,如国家经济不景气,项目所处的投资环境差,政府部门因为某些原因不仅不支持项目,反而限制项目,物价的不稳定,造成供需情况的不稳定,通货膨胀幅度加大,使得项目投资的回收周期变长,资金筹措的困难等给工程项目带来极大的风险。在众多经济风险中,影响工程项目最为显著的是市场风险与融资风险。

2.5.5管理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不规范,不符合要求带来的风险。其次,管理决策的失误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再次,由于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组织纪律差,失职人员多给项目带来的风险。最后是建设项目中的协调工作管理风险。建设项目中的协调工作指的的是业主与承包方的协调,业主与设计方间的协调,施工方与监理方间的协调及各利益方组织内部间的协调等。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协调工作不到位会给建设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譬如:在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承包商进行监理时,使得承包方产生反感、敌对的情绪,造成双方磨擦,这时就需业主作为协调者进行调解。

2.6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在遇到风险时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完整过程如图2.6所示:
 风险管理的完整过程

2.6.1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指的是项目的承担单位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对潜在的风险以及客观风险进行的系统归类于全面识别。项目风险识别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在整个工程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定期地去进行。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历史经验与感性的认识来判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资料与风险事故的记录加以分析、整理、归纳。必要时可以找专家咨询,从而找出潜在风险发生的规律以及损失的程度。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因此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风险管理者密切的注意风险的变化及时发现风险、处理风险。

2.6.2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之后就要进行风险评估,它是指通过对项目所有的不确定的风险要素进行充分的、系统、有条理的考虑,确定项目的单个风险。然后,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风险加以评估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资产),它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其次,对于资产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判断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三,资产中存在的弱点会被哪些潜在威胁所利用,利用的程度如何?第四,对于威胁事件的发生,组织会遭受哪些损失以及如何去面对威胁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组织应该采用何种安全保障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2.6.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基于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和处置的方法,达到消除或控制项目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触发事件的通知作出反应。得到授权的个人要对触发时间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个过程包括当前现实的回顾以及行动时间的更新,并分派风险行动计划。其次,执行风险行动的计划。应对风险应该要按照书面的风险行动计划开展。再次,参照计划,报告风险行动开展的情况。各小组必须定期的回顾风险的各种状态。最后校正偏离计划的情况。如果结果不满意,就要启用其他的途径,将校正的相关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有效解决问题。

2.6.4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已经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以及预期的目标契合程度进行分析,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有效性、适应性与收益性。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能否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具体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3章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与成因分析

3.1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来研究。虽然对风险管理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仅仅局限于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方案的编制,在一些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方面没有有效的保证措施,缺乏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系统性,没有科学性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对于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只是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对于专业的风险管理缺乏经验。

3.1.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的没有健全的风险机制,没有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主动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而且在组织结构上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去履行风险管理职责。而是靠个人的主观判断与经验去进行判断决策,有些决策因为缺乏相关的数据而带有盲目性,造成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组织结构运行风险增加的后果。

3.1.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可靠性差

对于投标期大多数的承包商由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对于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足,存在投标的盲目性,从而导致投标成本高而中标率低的反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项目发生的各种变化不能做到充分的预测,所以当风险来临时,没有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撑,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通常采用以前的经验来处理风险,致使管理成效低的局面。除此之外,企业没有建立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分包商、供应商进行动态的信用分析管理,为投标决策、选择分包商和供应商提供数据支持。

3.1.4 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

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少不了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它是处理外界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众所周知,富有成效的合同管理,能够将工程利润提高10%-20%,而技术最优化能将工程利润提高最多不超过2%-6%。由此可以看出合同管理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由于传统习惯,承包商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索赔意识淡薄,无意中增加了经验的风险,更甚之,丧失或者忽略了合同对风险的再分配与转嫁功能。
 

3.2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客观原因

   (1)工程项目施工人员思想素质低。所有施工人员都应该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履行自己岗位职责。也就是说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这是致关重要的。现在许多施工人员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项目经理不是把精力放到项目的全盘管理上,而是亲自去采购大型材料等,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好处;或者用心思去讨好上级,以确保自己的位置。施工员认为自己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技术指导及检查,任由工人自己去做。有的质检员只是一个摆设,各工序没有去检查验收,或者检查验收只是一个过场,没有责任感,只知道在工程资料上签个字就算了。材料员认为材料是项目经理买的,质量的好坏与自己无关,自己只是检收数量罢了,因而没有严把材料的质量关。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风险,引发与业主的纠纷。另外,部分施工人员来自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素质低,对项目管理的风险认识不足,又没有经过进一步培训直接上岗工作,引发的风险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2)人为成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出现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业主变更过多且错过事前或事初最佳变更期,工艺方案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或质量达不到要求,地质勘探资料反映解释不全面等问题,增加了承包商的技术风险。

3.2.2内在原因

合同成因。工程承包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缔约和履约是承包工程的关键。目前由于一些承包商对于缔约和履约的工程项目风险认识不够,所以在缔约时存在缺陷,失去合同的公平性。具体的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全、不严密、不完善,在合同双方的权责、义务方面存在不平等条款。合同内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应该承担的责任方。合同内没有明确的风险转移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的条款内容。因工程管理水平低或者施工技术水平低造成工程无法到达合同的规定要求,给予的赔款。而且对于分包商的违约,工程项目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导致项目发生严重的经济损失。(2)技术成因。由于承包商技术能力薄弱,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或者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使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机率增大或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扩大。

第4章 解决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对某个风险进行管理,尽可能减少风险对目标造成损失。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则是指项目管理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方法以及结合专业管理、技术方法与手段对建设工程各个阶段涉及的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促使风险往好的方向转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项目的目标。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3.3):
 
 
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图 
我国建筑企业要想解决工程项目的风险,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的的控制风险,将风险转移,达到风险最低的目的。

4.1 提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回避意识,重视风险,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安全意识以及专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忠诚度,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工程项目工作中的所需的新工艺、新方法等技能。要遵守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非法转包货无资质企业的挂靠,要严格考察考察发包、分包单位的资质。信誉以及技术能力等,以避免承担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用不同的项目经理与管理人员。对于大型的、复杂的、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选用经营丰富,知识水平高、技能过硬的项目管理人,并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可行性测量,加强各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支持,合理分配资源与利用资源,以便降低承包者自身原因带来的各种风险。

4.2加强预测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

在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要进行事先的调查与预测。主要包括:分析工程项目所处的水文地理、气候、原材料,当地的名俗乡规相关的政策文件等,然后将相关风险按照门类进行归纳,找出影响较大的、出现概率较高的,容易产生损失的风险因素,对于每一门类的风险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出有效的防范风险的对策,对于风险产生的损失要做出应急处理。风险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的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与内部管理报表,判断出企业财产、资金、效益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4.3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

4.3.1事前监控

事前监控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管理。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针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采取超前的或者事先防范的管理方式,一旦监控过程中发现有任何的风险发生的征兆,及时的采取校正行政并发出出预警信号,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利“救火式”向“消防式”发展,从注重风险防范向风险事前控制发展。

4.3.2事中监控

事中监控主要指的是对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管理,并对工程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顺利化解内部风险压力,抵御外界风险干扰,就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抵御机制,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机制、风险管理的职能分工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流程规划。施工单位要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将风险管理的流程贯穿到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建立一个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

4.3.4事后监控

事后监控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做出应急处理的计划。风险监控的价值在于保持工程项目管理在预定的轨道上进行,而不至于发生较大的偏差,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性,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风险的描述、假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大小,然后作出适当的反应。
 

4.4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但是有些风险在发生之前可以通过分散、转移甚至消除的,关键在于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策略是否对路、技巧是否得当等。在规避与消除这些风险时,应该用法律手段实施防范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降低损失。如对工程实施的转移风险可以通过联合承包、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工程保险等。除此之外,承包商还可以在合同管理或者施工规范技术的图纸中,找到一些对于承包商有利的数据、条款来避免损失或得到相应的赔偿。
 
 
结论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既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具体分析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并通过采取科学、高效的防范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建设工程的不利影响,将项目的可能损失降到最低。在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参照建设工程项目的常见的风险因素,在实际建设工程项目中,要结合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方法。由于在实际中,风险概念其本身的模糊性以及风险信息的不确定性,各种风险分析存在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固有的属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故以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和探讨。以提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预测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四个方面的方法来解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力使风险降到最低,以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J].内江科技,2013(1)
[2]梁锦铭.广东全球通大厦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构建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3(4)
[3]曾云枫.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09)
[4]王国富.浅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2(6)
[5]张健.浅谈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J].今日科苑,2010(6)
[6]顾军政.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5)
[7]徐克健.浅谈工程勘测项目经理责任制与内部承包[J].现代测绘,2011(9)
[8] Wei Kai.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risk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v 2, p 10-14,2010.
[9] Sotoodeh Gohar,A.Construction projects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fuzzy AHP[J],SCOReD2009 - Proceedings of 2009.
[10] 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10.
[11] Wei Kai.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risk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v 2, p 10-14,2010.
[12] Sotoodeh Gohar,A.Construction projects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fuzzy AHP[J],SCOReD2009 - Proceedings of 2009.
[13] 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3.
[14] 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http://www.doc88.com/p-78161066199.html.
[15] 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7.
[16]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3-24.
[17] 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8] 周直.大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11.
[19] 刘金兰,韩文秀,李光泉.关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模糊影响图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9(02):81-88.
[20] 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1] 肖维品,欧文平,欧阳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2,19(6):7-14.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篇二:
安全监测在缆机平台中的应用与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矿山开采,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等建设工程中都会用到缆机平台,而对缆机平台的安全监测是检验和深化己有认识,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避免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工程稳定性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很多建设工程中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监测工作, 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节约投资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信息化监测的设计原则、监测内容与方法以及安全预报和反馈模型的方法、监测系统布置五个方面来对安全监测在缆机平台中的应用与管理进行一定说明。
  关键词:安全监测 缆机平台 设计原则 监测内容 安全预报
 
 
引言
缆机平台的建设既属于地质工程也属于岩土工程。有些缆机平台的建设要建立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岩体上,而这些岩土体(地质体)经历过漫长的地质建造,构造改造和浅表生改造, 其结构和赋存环境较为复杂。即使没有建立在岩体上,但缆机平台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都是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此, 工程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合理的设计、施工、运行, 而且取决于贯穿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始终的安全监测。安全监测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
 
 
 
1.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1.1 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缆机吊装施工方法因具有安装简易、机动灵活、起重量大等特点,且可以服务于整个工程建设周期而不用移动、停工和撤出,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施工模式。在一些技术的支持下,缆机平台虽然可以方便地获取吊罐的实时位置,但是考虑到造成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不仅涉及到吊罐和障碍物的相对位置,也涉及到吊罐运行速度和方向等,难以用简单的方法对运行中吊罐的安全性进行客观的评判,因此,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动态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工程中的高度信息化工作。
1.2 安全监测的目的
    安全监测在缆机平台上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上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为了保证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开展稳定性的信息化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讲,信息化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进一步掌握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力学性态的变化规律, 应力、应变、温度、地下水位的分布规律;
(2)监测资料直接地反映了工程岩体的变形状态, 利用监测资料可以对岩体的稳定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3)动态监测可以为施工期的安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对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归纳, 可以对工程的安全运行作出定量评价和预警预报;
(4)通过监测信息反馈, 可以反演岩体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分布规律, 优化设计, 最终体现工程实时监测、超前预测、信息反馈及设计不断优化的动态设计思想;
 
2.信息化监测的设计原则
    信息化监测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地质的稳定性研究调查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建立在岩体上的缆机平台的信息化监测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设计、施工和加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常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形状预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预测监测参数的大小, 据此选择监测项目和仪器。
2.1 监测应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工程的安全监测以缆机平台建立的岩体整体稳定性监测为主, 兼顾局部稳定性监测。由于过大变形是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因此,变形监测是安全监测的重点。岩石边坡中存在的不利结构面是引起边坡破坏的主要内在因素。因此, 岩石边坡监测的重点对象是岩体中的这些结构面,监测测点应放在这些对象上或测孔应穿过这些对象。为了校核设计计算方法, 观测断面应在典型区段选择岩体或结构性态变化最大的部位, 条件最不利的部位, 断面数量和仪器数量取决于被测工程的尺寸, 并与控制的目的相结合。
2.2 应监测边坡性状变化的全过程
    对缆机平台的安全监测应贯穿工程活动的全过程。要实现监测全过程,或利用已有洞室预埋仪器,或施工开挖前完成必要的监测设施。开挖下一个边坡台阶前完成上一个台阶的监测设施,监测实施好坏的关键之一在于监测实施的各个环节是否及时。这些环节包括监测设计、仪器的埋设、观测读数、资料整理分析以及监测信息的反馈、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保证施工的安全,是监测的目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及时都可能影响监测工作的进展和作用的发挥, 甚至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3 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监测应相结合、 相衔接
    施工期监测设计应和运行期监测设计一样, 纳入工程设计的工作范围, 作为工程设计的一部分,即施工期安全监测实施前应进行监测设计, 然后按设计实施。
2.4 布置仪器力求少而精
    仪器数量应在保证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采用的仪器应有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和量程,精度和量程应根据工程的阶段!岩体的特件等确定:有相关因素的监测仪器, 要注意资料的相关性, 布置要互相配合, 以便综合分析。
2.5 合理布置监控网点
在监测系统的布置方面, 要根据工程当地岩体的空间形态、稳定性评价结论和工程的工况等, 合理布置监测网点。
 
 

3.监测内容与方法
3.1 施工期的边坡工程问题
    根据信息化监测的设计原则的分析, 缆机平台边坡在施工开挖期间, 由于边坡岩体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边坡工程问题,主要包括:
(1)开挖卸荷使边坡岩体的应力场重新分布, 原有的应力重新调整, 在不同的部位产生应力集中或应力松弛。某些方位出现塑性屈服, 应力松弛带的节理裂隙张开。
(2)工程边坡的深挖卸荷,导致边坡产生卸荷回弹, 岩体发生位移。
(3)边坡的开挖爆破震动,不仅会产生爆破裂缝, 而且还会使岩体中原有的节理裂隙扩张, 在边坡岩体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岩体的松弛带, 局部稳定性变差。
(4)开挖临空面形成后,层间层内错动带与挤压带裂隙组合, 可能在边坡中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块体。概括起来,上述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人工活动引起边坡岩体结构,应力场,位移场发生改变而出现的问题。
3.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现状分析
评估边坡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与不足之处,因此,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边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梳理现有的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与方法,为有关人士的运用提供参考借鉴。
3.2.1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以地质勘察资料为基础,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边坡体的成因与演变过程等,最终获知其失稳的作用机理。由于该方法对边坡稳定性的探讨与现实相贴近,可操作性强,因而为诸多工程采用。
目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成因历史分析法、图解法、工程数据库三大类。成因历史分析法的分析原理是通过解剖边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破坏因素、规律等,进而评判其稳定性。该方法主要被用于评估天然边坡的稳定性。图解法又可分为诺模图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诺模图法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利用诺模图来探讨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可直接列出算术表达式,作为评估边坡稳定性的参考。当前,该方法主要被用于评价土质与强全风化的边坡稳定性。赤平极射投影法基于持平激射投影原理,做出反映边坡失稳边界条件的图,进而评判边坡的稳定性,其一般被用于评估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工程数据库作为一个较为有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已经发展出三种方法,即工程类比法、专家系统法和范例推理法。工程类比法的分析基础是存档的边坡稳定的有关资料,然后结合有关设计与治理经验,比照相似状况来获悉边坡稳定性。由于该方法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因而较少单独用于大型工程中,多用于中小型工程中。专家系统法利用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作,通过类比计算机中储存的大量边坡工程资料和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计算机模拟优化技术路径,进而得出边坡稳定性的结论。范例推理法也是通过类比得到结果,即参考已有的工程分析新对象,将现有工程成为源范例,新对象成为目标范例。目前,该方法还不成熟,尚未被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来。
3.2.2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综合了多种力学原理,如土力学、掩体里绪与理论力学等方法,利用数学物理方程与计算机技术对有关代数表达式进行求解,进而以具体数据的形式得出边坡的稳定性。
1 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将滑体作为刚体对其来探讨它的沿滑动面的平衡性。该过程的计算较为复杂,计算出来的结果受建模与参数选取的影响,因而可能与实际比不相符。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下述几种。
(1)瑞典条分法。该方法有三项前提条件,即边坡稳定问题属于平面应变问题,滑动面呈圆弧状,圆弧面安全系数的求解需要将物块重点进行分解。由于该方法不考虑条间力,因而评估的结果相对实际而言偏差较大,获得的安全系数偏低。
(2)Bishop条分法。该方法是在改进瑞典条分析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该法假定滑面为滑裂圆弧面与条块之间只存在水平力,而不受垂向作用力的影响。该方法相对于瑞士条分法的评估结果更为可靠,一般被用于分析圆弧形滑裂面。
(3)Sarma法。该方法是边坡分析法发展的最新成果,假设边坡岩体沿平面或圆弧面滑动,是一个完整的刚体运动。除此而外,就必须将边坡岩体破裂成多块后才能进行滑动。该方法运用较广,可运用多种形状的滑动面边坡分析,且不受拘于其他理想条件,因而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但由于经验的匮乏,在我国的运用还未得到推广。
(4)斯宾塞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条块产生相同方向的作用力,且能够满足力矩与力的平衡条件,如此就避免了对称问题的探讨,不需提前知晓滑块方向,根据滑面的几何特征得知各块的稳定性系数与潜在滑动方向。
(5)摩根斯坦—普赖斯法。此法设定滑坡体由无数小宽条块组成,在对力与力矩平衡微分方程的计算下,确定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该法可用于分析任意几何特征的滑面,但由于收敛慢,因而需要进行多次演算。
2 数值分析法
数值分析法通常被用于计算非均质、非线性等边界复杂的边坡稳定性计算问题。其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有限元法。该法为边坡稳定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被用于解决弹性、弹塑性、粘塑性等问题。其原理是将个体看成无数个单元,并对所有单元求解出一个近似值,然后按照一定方法将其组合成一个与原系统相似的系统,利用节点平衡方程组与虚功原理和最小势能等理论进行求解。该方法合理地将边坡体化整为零进行求解,然后再将结果进行了有效地整合。然而,由于受物理参数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解决岩体内大量节理与不连续问题,因而不被运用于大变形、无限域、大位移等的解决。
(2)离散单元法。该方法是一种动态数值分析法,常用于节理岩体应力、变形的分析。其原理是将边坡体看成若干块单元,通过研究单元间的位移与作用力的关系与规律,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动力平衡方程。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求解出大位移与动力稳定的问题,但由于受时间差分法的影响,计算精度可能会偏低。
(3)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该方法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是一种用于分析某一流体质点在任意时段内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特征的方法。由于它综合考虑了岩土体的大变形与不连续,求解方便易得,对非线性大变形问题的解决较为适宜。但缺点在于计算边界与网格划分缺乏客观标准。
(4)不连续变性分析法。该方法同样采用了类似离散元的块体来模拟切割开来块体的一种离散数值分析法。该方法还需配套使用变分原理、最小势能原理等。由于该方法考虑了惯性,立足于力学角度分析了时间因素,因而可用于计算静力与动力、破坏前的小位移和滑坡后的大位移。但它仍然受连续性模拟的困扰,并且计算步骤较为复杂,需要内存较多。
(5)数值流形元法。该方法结合了现代数学分析理论,以拓扑流形和微分流形为基础,将一系列连续与非连续的计算相统一,可被用于计算大变形、形体接触等的边坡稳定性。
3.3 监测内容
    工程边坡信息化监测就是对边坡岩体位移场、应力场的改变进行监测。具体的监测内容应该在考虑监测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的措施设置。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3.3.1 整体稳定性监测
    根据缆机平台边坡岩体强度,结构面组合特征,不存在由大断层和错动带切割造成的大规模整体稳定问题。因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监测主要针对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部位, 而且以位移监测为主。这些部位主要有:迈坡最高的断面、层间错动带错动强烈的部位、松弛带和塑性破坏区发育较深的部位、强风化夹层和风化卸荷最发育的部位。
3.3.2 局部稳定性监测
    包括对确定性块体、半确定性块体和随机块体的监测以及对层内错动带密集
发育部位、表部松弛带的监测。
    锚固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影响锚固效果的因素很多,设计时很难做到情况完全清楚,必须对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的控制效果进行监测。按照监测对象或监测项目,缆机平台边坡信息化监测的内容有:地表变形监测,深部变形监测,松弛范围监测,地应力监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3.4 监测点布置方法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分述各种监测点布置方法:
(1)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方法
    地表水平位移测点布置方法通常有: 视准线法, 联合交会法, 边交会法等。
    视准线法是在垂直于边坡滑动的方向上, 沿直线布设一排观测点, 两端点为监测网点,中间的为监测点。以两端点为基准, 观测计算中间监测点顺滑坡滑动方向的位移。其优点是观测工作量小, 计算简单; 但缺点是要求地形适合以下条件: 滑坡两侧都适合布置监测网点;监测网点之间要互相能通视;从监测网点能观测到视准线上所有的测点。
    采用联合交会法,大多数测点可设在监测点上, 无需过江或爬山;少数监测
点可通过选择有利的监测网点实施角侧方交会法来提高观测精度。
    边交会法是以两个以上的监测网点为基准, 观测这些监测网点到某测点的距离与高差。该法观测方便、精度高、可实现观测自动化。但它对监测网点的交通条件有很高要求。
(2)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置方法
    垂直位移监测布置方法主要有: 精密水准测量法和测距高程导线法.
精密水准测量法直观性好, 精度高, 适合于较平坦的地区"当滑坡体的横断面一般沿等高线走, 比高不大时, 精密水推测量测线采取沿横断面布置较为合适。
测距高程导线法是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度角, 以计算两点之间高差的方法。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确定相互通视的两点的高差。其缺点是要求仪器精度高、观测人员素质好。对于规模大,沿滑动方向窄长且比高大。沿横断面的两端布置水准点困难的边坡和滑坡宜采用测距高程导线法。
(3)深部变形监测方法
    深部位移监测通常在钻孔中进行,既可监测边坡岩体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也可监测不同深度的垂直位移。一般采用钻孔测斜仪监测边坡的深部水平位移;采用钻孔多点位移计监测边坡深部的垂直位移或钻孔轴向位移,深部水平位移监测孔宜与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靠近布置,以便相互比较。
(4)松弛范围监测方法
    监测由于边坡开挖中爆破震动应力释放和爆破震动引起的岩体扩容而在边坡表层形成的松弛带的范围, 为锚杆锚索优化设计和稳定性计算提供依据。通常采用声波法和声波仪进行监测, 也可采用地震法和地震仪进行监测。
(5)应力监测方法
    为了了解边坡应力分布状况及其在开挖后的变化, 采用应力解除法三维应力测量和应力计监测岩体应力及其变化。
(6)锚索应力监测方法
    为了了解锚杆锚索的加固效果,为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锚杆应力计和锚索测力计分别监测锚杆和锚索的受力情况。锚索测力计比较昂贵,一般根据工程需要,在典型地质地段抽样布置。
 
 
 

4.安全预报和反馈模型的方法
4.1 预报模型
4.1.1 斋藤道孝法
    该法是根据大量的边(滑)坡位移一时间蠕变曲线总结而成的一种经验方法。他把位移一时间曲线大体分为初始蠕变,均速蠕变和加速蠕变3个阶段,并基于加速蠕变阶段的资料提出滑坡的预报模型。预报由下列微分方程表示:
 
 
 
监测方程
监测微分方程
4.2  预报方法
(l) 图解法
    当对滑坡进行了位移监测时,可根据实测位移时间过程线,适当予以延长,推求破坏时间。
(2 )宏观调查法
即使滑坡有仪器监测,人工现场巡查也是不可少的必要方法,因为受设备条件限制, 能布置仪器的地方是少数,必须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工巡查进行补充。如果把仪器监测视为“点”,则人工巡查可视为“面”,点面应该相互结合。
5.监测系统布置
5.1 监测断面的布置
    综合考虑缆机平台边坡的破坏机理、稳定条件、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拟定在缆机平台边坡布置3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监测设施既要兼顾施工期监
测又要能用于运行期监测。
   开挖面中心线剖面: 从高程2080m到1960m,从应力应变分析知,在各步开挖下, 最大回弹位移和最大横河向位移均发生在该剖面上。
    断层和煌斑岩脉走向剖面: 由于沿断层滑动是缆机平台开挖边坡的控制性失稳模式, 开挖过程中, 断层和煌斑岩脉错动变形明显, 应该重点加强这两个剖面的监控。
5.2 监测测点和监测仪器的布置
    根据工程需要, 结合当地岩体的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地勘设置并布置有效、简单、可行的监测方案, 同时选择安全可靠、满足精度要求, 埋设操作简单的仪器设备,多种方法和手段结合。一般建筑工程采用外观和内观结合, 仪器监测和巡视结合等多种监测方法和手段, 以便相互验证和补充。
5.2.1 岩体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项目包括监测控制网,表层岩体变形监测和深层岩体变形监测三部分。每一部位需要监测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移, 具体由设立在高边坡表层不同高程马道上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以及排水洞内和深层岩体内的垂直位移监测点、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等组成。在开挖边坡附近的自然边坡上, 针对裂缝的的分布情况成组布置水平、垂直位移测点,采用全站仪和数字水准仪监测边坡开挖对自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裂缝开合度的变化情况,沿各监测剖面共布置9 个测斜孔, 孔深穿过浅部强分化岩体, 深入稳定基岩, 采用活动式测斜仪监测, 判断边坡岩体在不同深度的变形情况;同时在测斜孔旁布设外部变形监测墩进行岩体表层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后期运行阶段采用固定式测斜仪进行自动观测"在如上监测剖面各高程马道共布设有2套4点式位移计,了解边坡在下部边坡开挖和运行期岩体内部不同高程!不同深度的变形情况。在边坡表面及平嗣内出现裂缝的地方布设裂缝计, 监测其裂缝开合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干扰, 在地勘平铜PD42和PD44内布设水平垂直位移观测墩和砂浆条带, 及时监测边坡岩体深部变形及其发展情况。
5.2.2 松弛范围监测布置
    采用声波或地震穿透法对岩体的松弛范围进行检测。在上述选定的监测断面的每一级边坡上, 利用锚杆或锚索钻孔,在安装锚杆或锚索前先进行松弛范围的声波检测。为了使检测成果更具有代表性,除了上述监测断面外,施工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松动范围检测断面。
5.2.3 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监测

    为掌握锚杆和锚索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受力情况, 正确评价其加固效果,在各监测断面上选取一定比例的锚杆和锚索进行应力跟踪监测。结合边坡支护设计,在各监测剖面共布设19 台锚索计,13 套两点式锚杆应力计和H套三点式锚杆应力计,监测其相应边坡内部岩体的受力情况。为了监测边坡岩体开挖对边坡深部岩体应力的影响,可结合已有地质勘探平洞布置地应力变化监测孔3 个,三维地应力测量监测孔3个,对施工期边坡深部岩体应力及变形变化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5.2.4 地下水及渗流监测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边坡地下水动态监测! 各排水洞(孔)排水量监测以及地表径流监测等。边坡地下水水位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为全面了解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排水效果, 在排水平铜内和监测支嗣的监测断面内均布设地下水观测孔;在坡面倾斜仪钻孔内布设地下水压力计。另外,在对边坡稳定有重要影响的F5和F8,岩脉及F9断层等重要地质构造处的监测断面亦应布设地下水观测孔。沿开挖面中心线的监测布置如上图所示。
 
 

总结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了缆机平台在开挖建设过程中,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得出了一些有益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参考的结论。但由于时间、 精力、 能力有限, 只能借助一些已有的文章来进行安全监测在缆机平台中的应用。
 
 


致谢

大学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这一路走来,有喜悦、有悲伤、有成功、有迷茫,在跌跌撞撞中我学会了坚强;在磕磕碰碰中我懂得了长大,也成熟了许多。这一路上,父母,老师,朋友,同学……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还有更多的缺点,可能我还没有现在的收获。
论文完成之际,我感慨良多。论文的撰写让我学会了细心,学会了虚心,学会了博览群书……刚开始写论文时,我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很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敢问指导老师,那时侯我的情绪降到了极点。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朋友的帮助,我开始树立起信心。当我出于最迷茫的状态时,是**老师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悉心的指导,我很庆幸这次能把我分到**老师这一组,我非常感谢他。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参考文献
[1]巨亚东,郭万里.多台缆机联合浇筑工艺w r在小湾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10(4):59-63.
[2] 胡明辉,韦中新,黄 冀.一起桥式起重机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2):102-104.
[3] 王 辉,张建军.保证和提高缆机运行效率措施初探[J].人民长江,2011,42(14):87-90.
[4] 王仁超,石 英,李名川.小湾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仿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4):10-14.
[5] 李 敏,施 闯,赵齐乐,等.多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融合精密定轨[J].测绘学报,2011,40(S1):26-30.
[6] 吴 浩,王乾坤,刘昆玉,等.GPS支持下的智能碾压车载终端系统研究———以高速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为例[J].测绘通
报,2010(5):13-16.
[7] 王 晶,商春鹏,郑文华.基于GPS/GSM 车载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及嵌入式终端实现[J].测绘科学,2009,34(6):254-255.
[8]吴 浩,袁凌云,李新平,等.面向大坝混凝土浇筑的缆机安全防撞系统设计及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4):177-180.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篇三:
陈村水力发电厂大坝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本文以陈村电厂大坝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为实例,阐述和分析了做好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坝;安全;实践
 
陈村水力发电厂位于皖南青弋江上游,梯级电站,一级站陈村水库流域面积2800km2,总库容27.06亿m3。陈村大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顶弧长419m,坝顶高程126.3m,坝高76.3m,共分28个坝块。二级站经过42km长的总干渠引水至纪村发电,纪村大坝中间为混凝土重力坝,两侧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57.5m,坝高22.5m。两级电站总装机184MW。先后于1972年和1977年建成投产。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干扰,虽说电站规模不大,但大坝工程存在问题不少,陈村坝的裂缝问题,坝基断层问题,纪村坝基红层问题,土坝质量问题等等,使陈、纪两座大坝曾列入病险坝行列,在全国出了名。为了做好这两座大坝的安全管理,陈村水力发电厂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大坝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使陈、纪两坝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陈村水力发电厂大坝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及其效果分述如下:    
 
1 改进水工管理体制,修订完善水工规程和管理制度
陈村水力发电厂下设水工部兼防汛办,在分管厂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从事防汛及大坝安全管理,既是水工技术和防汛管理的职能科室,又直接承担水工方面的生产管理,大坝观测班和水情测报班直属水工部,观测工8人,水情测报3人,管理人员5人。水工金属结构在技术上由设备部负责,运行维修由检修分场承担,充分发挥电厂机电技术力量,水工机电设备与发电设备一样纳入规范化管理,水工部负责调度运用和检查考核。泄洪闸门启闭必须由水库调度员填发通知单,水工部主任或防汛办主任审核和主管领导签字后方可执行。大坝的维修加固、更新改造等工作由水工部制订方案编报计划,由大唐集团公司安徽分公司审批,由水工部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或由水工部择优委托。全厂防汛工作由水工部作为防汛办对外联络,对内监督考核。陈、纪两站人员合并,统一管理。改革后二十年来的运行管理表明大坝安全职责明确,水工金属结构的专业性管理得到加强,水工管理工作的渠道畅通,加固维修资金得到保证,施工力量引进了竞争机制,质量得到了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程和制度并落实执行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陈村水力发电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厂实际情况,先后编制和实施了如下规程和制度:观测规程、观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规程、水库调度管理规程、闸门及启闭设备运行维修规程、中孔工作闸门操作规程、水工机械运行维修规程、水工维修规程、水工安全作业规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大坝安全责任制、防汛岗位责任制、水情测报管理制度、汛前汛后检查制和防汛总结制、水工工程管理制度、大坝观测管理制度、水工观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大坝巡视检查工作制度、度汛规定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规程和制度编制成册,刊印人手一册,这些规程制度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订,其中防汛岗位责任制已修订8次,以始终保持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于职责明确开会无需安排任务,而是各自汇报工作,研究解决发现的新问题,有效促进了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规程制度每年组织学习和考试,新进水工部的职工要求在自学的基础上培训,掌握规程和制度。
 
2 大坝安全监测管理
大坝安全监测是大坝安全的耳目,重点抓好仪器设备的埋设和安装、监测与维护、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监测设施的更新改造及其自动化。早在施工期陈村电厂管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的观测仪器埋设、设备安装和正常观测,使施工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大坝正式验收移交前就开始坚持每年观测资料整编,抓改善观测环境,提高观测精度,1988年研制了观测资料数据库,从89年起用微机完成每年的观测资料整编。
1993年完成首轮定检后,电厂进行了大坝监测系统的更新改造,陈村大坝监测改造的主要任务有:三角平面控制网由测角网改为边角网、水准网水准基点由单点改为三点组、增设五条倒垂和一条正垂、完善坝內混凝土温度监测断面和新建库水温监测,埋设内观仪器54支。其中垂线改造,用两年时间在坝内开挖修建观测间五个,垂线造孔287米,有效孔径大于83mm。改造工作于95年完成96年投入运行。改造后三角网经六次施测,最大点位中误差为+1.15MM,远小于+2MM的规范标准;水准网经六次施测,全网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小于±0.28MM,小于±0.45MM的规范标准;坝基倒垂和坝体正垂平面距离缩短,位移量可迭加分析;两坝肩基岩变形已能有效监测;右岸坝肩滑坡体利用倒垂得到监测;坝体位移采取混凝土内部温度作为因子提高了资料分析和在线监控的精度。新的混凝土坝监测技术规范颁发后,对照规范,正垂和部分倒垂钢丝直径由原来的0.8mm更换为1.0或1.2mm,正垂的重锤全部按规范上的公式重新加工更换。原倒垂油筒渗油,全部更换为四川飞翔全不锈钢油筒,运行效果很好。
纪村大坝的监测改造主要内容是重新布设混凝土坝坝基扬压力和两侧土坝的浸润线观测孔,新增3、8坝块从坝顶经坝体至基岩的倒垂,并以此为基点建立坝顶视准线,形成大坝水平位移监测新系统。改造工作于第二轮安全定检前完成,投入使用。改造后渗流观测满足了规范要求;新增倒垂从坝顶到基岩深部,有效监测坝体的挠度和相对基岩的水平位移;视准线基点从两岸山坡移到坝顶,视距缩短,基点可靠,使水平位移精度也满足了规范要求。
随着监测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电厂在完成监测系统全面改造的基础上编制了陈、纪两座大坝监测自动化规划,采取“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原则,分两期实施。于1998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安装,主要项目有正倒垂、内观仪器、气温和水位,共110个测点的自动化,并与研制单位密切合作,解决研制中未能考虑到的现场许多实际问题,1999年考核运行系统故障率为零,数据缺失率和局部故障率均小于1%,满足设计要求,验收合格,正式投用。纪村大坝自动化一期工程也于2001年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行,主要项目有正倒垂、引张线、水温、气温,共21个测点的自动化。陈、纪二期监测自动化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6年11月安装并投入试运行,主要项目有扬压力、坝基排水、绕坝渗流、土坝浸润线共301个测点。在陈、纪监测自动化建设期间,陈村、纪村廊道电源和照明系统的改造也相继完成。不仅保证了自动化系统的供电,也大大改善了现场观测条件。大坝监测自动化的实现,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大坝监测能力,如1999年高水位时利用自动化系统垂线加测达半小时一次,获得洪水位涨落时的位移变化过程资料;2000-2006年夏季高温低水位期间垂线和内部仪器加测,采集到了大坝径向向上游位移超过历史极值的宝贵资料。另一方面减轻了人工观测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监测设施的维护,巡查和分析工作。
监测工作严格按规程、制度、规范执行,做到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错测、无违时)和五随(随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随分析)。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和效率,做到四固定(人员、仪器、方法、时间)。观测仪器定期保养维护,定期进行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陈村电厂注重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早在1987年陈村电厂与蚌埠财贸学院合作开发数据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保存,完成观测月报和年度资料整编,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系统于1996年升级为Vfp 6.0版本,同时增加了原始测值管理和自动化测值管理功能。2005年,在电厂和蚌埠财经大学的努力下再次将数据管理系统升级为陈村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SQL网络数据库和Web技术,管理中心设在纪村,可以远距离控制50KM以外的陈村大坝现场,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分析。系统使用以来,数百倍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资料分析手段更加丰富。
 
3 防汛管理及水库运行调度
陈村电厂优化防汛机构,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在技术管理上先后完成了如下工作:
1)水库库容及淤积测量,陈村原库容曲线是采用1952年测量的万分之一地形图,三十多年后由于人类活动和水库的蓄水运行变化较大,水库运用中发现库容曲线误差较大,为此 ,1987年至88年进行了库容及淤积测量。当时仅采用回声测深和大地测量方法 , 经一年的艰苦努力,测绘出库区120km2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取得了精度较高的库容曲线,并将水库运行基本资料汇编成册,  隔10年续编一次, 这些为以后的水库调洪及优化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和扩充改造。水情测报是电厂水库防洪安全的关键,1993年电站在做了充分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陈村水库流域的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采用超短波自报式,包括9个遥测站一个中继站和陈村、泾县两个中心站,95年正式使用。该系统在抗御96、98、99年连续大洪水过程中未遭受一次雷击,数据畅通率均在98%以上,年洪水预报平均正确率大于91%,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使每场洪水的调度决策正确无误。为进一步发挥系统效益,1999年对该系统进行了扩充改造,新建陈纪区间6个水位雨量遥测站,全面掌握纪村大坝以上流域的水情雨情,并对原系统设备进行改造,软件升级连入电厂MIS网。并制定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修规程和管理制度,水情自动测报的建立使电厂防汛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3)电厂防汛设施的技术改造。总结历次洪水,特别是96年连战历史大洪水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以遇设计标准内的洪水时不出险情为目标,从陈村到纪村进行了一系列防汛永久设施的改造工作。主要完成了陈村尾水挡墙改造和护坡工程,纪村防水淹厂房的一系列改造工程,陈、纪两站所有泄洪弧形闸门支铰油槽系统的改造和操作系统的更新改造等等,在改造后又经受了1999年大洪水考验,全厂没有发生险情,特别是纪村尾水区,以前大水时需上百人日夜坚守,抗洪抢险,现只需两个水泵工运行值班和巡查。
4)防汛管理及效果,电厂按照防汛岗位责任制,在厂防汛领导组的指挥下,各部门认真履行防汛职责,防汛办检查协调,每年按期完成渡汛方案编制,汛前检查、防洪调度等各项工作,并编制了《陈纪两站防汛重点及防御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在陈纪两地设置了防汛专用仓库,安装柴油发电机做防汛备用电源,做到半小时开启柴油发电机完成任一扇泄洪闸门的启闭。依靠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连续战胜了96、98和99年的大洪水,特别是96年达到了百年一遇,三天洪量已达300年一遇。科学调度使水库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和发电效益。据安徽省防汛办估算,96年陈村水库防洪效益达50亿元。得到省防指的充分肯定。99年梅雨期间发生暴雨13次,洪峰6个,六月份来水总量超过1954年,由于水情掌握及时,洪水预报调度正确,厂区防洪设施发挥良好,公路滑坡塌方等险情处理及时,保证了99年陈纪两站安全渡汛,消减洪峰47%,大大减轻下游地区的洪灾损失,并及时拦蓄洪尾,一次减少弃水1.12亿m3,增发电1400万KWH,水情测报及预报调度管理工作经省防汛指挥部按水利部新颁标准考核97分,得到高度评价。2000年汛期陈村库区遭遇严重干旱,来水比正常年份减少70%,出梅时水位仅107米,而气温迅速升高,大坝安全和下游地区的抗旱供水矛盾突出,为此电厂防汛办组织人员到下游实地调查,做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配合地方政府筑坝拦水提高水量利用率,使水库水位保持在105米以上。不仅保证了下游地区的抗旱供水,并避免了高温低水位这种使陈村大坝不利的运行工况。
 
4 大坝维修加固
陈村大坝因坝基、坝体存在严重缺陷,1972年至1983年连续12年被迫降低水位运行,实际汛限水位比设计汛限水位低2-7m,纪村大坝因坝基红层的软化泥化造成运行不久就严重渗漏,于82-83年被迫停止蓄水运行,加固处理。在这段时间里,运行单位与设计施工部门紧密配合,持续对陈、纪大坝补强加固,使两座大坝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并列入正常坝的行列,主要工作有:
1)陈村坝基断层水泥高压固结灌浆。F32断层在陈村9-14坝块坝基内平行于坝轴线,倾向上游与倾向下游的层间错动间形成深层抗滑稳定问题,施工阶段仅做了浅层明挖处理,为此于80-82年进行水泥深孔高压固结灌浆,钻孔119个,灌入水泥69吨,使断层带构造岩变形摸量由5000kg/cm2提高到20000kg/cm2,83年经验收合格,84年起陈村大坝按设计标准蓄水运行。
2)化学灌浆防渗止漏。施工期间陈村坝基河床7-17坝段曾做丙凝帷幕灌浆,取得良好效果,86年电厂对左坝肩3、4坝段和24坝段进行了丙凝帷幕灌浆,使坝肩幕体的ω值满足设计要求,24坝块幕后渗压系数由0.49降到0.38,在补设排水后又降至0.27,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987年电站对坝体渗漏严重的检查廊道9-1横缝渗漏点和中孔进水口环形裂缝采用Lw和Hw1:1的混合液进行灌浆,分别灌入浆液200kg和114kg,灌前两处渗漏量在147l/min和107 l/min,灌后至今没有漏水。
3)溢洪道边墙加高加固。陈村溢洪道边墙原按Ⅱ级建筑物设计,1989年定检时按Ⅰ级建筑物复核计算,局部高度和强度不满足要求,1992年底至1993年春,电站克服了现场施工上的种种困难,按5000年一遇泄洪标准,对溢洪道边墙进行了加固加高,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使陈村大坝达到了Ⅰ级建筑物的标准。
4) 陈村大坝下游右岸护坡经过多年冲刷,底部被掏空,最深处达m,右岸防护采取水下混凝土基脚加水上混凝土贴坡的方式加固,于2004年汛前完成,提高右岸滑坡体的稳定性。
5)1978年大坝由125.0m加高到126.3m后,坝顶纵向垂直裂缝随之发展到加高后的坝顶,大部分坝块连续延伸贯穿全坝段,对大坝的安全不利。为了防止雨水和充填物进入缝口进一步扩展裂缝,2007年4月完成对坝顶纵向裂缝进行缝口封闭处理,年底将浇筑C30聚丙稀纤维防水混凝土保护层。同年,在105廊道和灌浆廊道的每条横缝两侧钻斜孔排除横缝渗水,减小坝体扬压力。
6)纪村大坝防渗加固。纪村大坝蓄水运行后不久,电厂监测发现7块基岩接触面集中渗漏严重,立即上报省公司,经设计单位勘查确定是坝基在固结灌浆时砼底板局部抬动,引起渗漏,使红层面局部软化泥化,危及坝基稳定,电厂被迫停运。于是在省公司的主持下,电厂副厂长挂帅,组成甲方工作组,于1982年至1983年进行了以坝前建防渗墙为主体的大规模防渗加固工程,84年主体完成。大坝作低水位运行,同时继续进行完善化工作,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直至1993年全部完成,验收合格,并通过第一次安全定检,确定为正常坝。1994年至2000年根据首轮定检中专家组提出的要求,又先后完成了坝前铺盖伸缩缝及溢洪道伸缩缝的止漏处理,土坝下游侧集水井施工及厂区防汛设施改造,于2000年通过大坝第二次安全定检,2001年底电厂又利用总干渠(输水渠道)停水冬修时间对左右两土坝进行了维修处理,消除了多处因施工质量造成的隐患,并进行了可靠的白蚁防治处理,2003年和2006年先后对铺盖廊道伸缩缝和大坝伸缩缝采用LW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嵌填SR塑性止水材料,表面粘贴SR盖片等工艺进行止漏处理,使纪村大坝的健康水平逐年提高。
 
5 大坝安全检查与安全度分析
大坝投入运行后长期承受大幅度变化的库水压力、气温、扬压等巨大荷载,并不断遭受暴雨洪水、溶蚀、冲刷、冻融等有害作用侵袭,筑坝材料也日益老化等,使大坝的风险度不断变化,因此大坝的安全检查十分重要。电厂按照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检查施行细则组织日常巡查和年度详查,根据陈、纪两座大坝的不同工程情况分别编制巡查和详查检查表,详查工作有生产厂长亲自主持,每年汛前结合防汛检查组织完成。大坝的安全定期检查工作在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指导和安徽省公司的主持下,于93年和94年先后完成了陈村和纪村大坝的首轮定检,陈村大坝在定检中曾因下游面105高程水平裂缝对大坝的危害程度尚不能确定,大坝初定为病坝。为此引起省公司和电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已经进行两年的定检工作之后连续作战,委托北科院、河海大学、省水电设计院等单位用断裂力学和多种数学模型的观测分析和结构计算等各种不同途径对实测资料和现场检查结果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完成定检中提出的补强加固任务,经过90至93年四年的艰苦努力,提交专题报告十三份,于93年经过专家组的再次认真分析严格审查,确认陈村大坝为正常坝,并于96年98年和99年经受了连续大洪水考验,特别是96年百年一遇洪水考验,大坝运行正常。纪村大坝完成了首轮定检中提出的八项消缺和改造任务,于2000年顺利通过了第二轮安全定期检查。陈村大坝的二轮定检工作也于2001年至2002年12月完成,提交了七个专题报告。二轮定检后,陈村大坝裂缝问题引起大唐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于2004年在北京主持召开陈村大坝第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提出消除大坝安全隐患的工作步骤。陈村电厂按照会议要求,于2004年7月委托中国水科院完成混凝土质量检测,探清了陈村大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水平、重要病害的状态和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2004年2月应用表面波检测方法,对大坝裂缝深度检测,2006年1月改进检测设备,加大发射功率,对深度超过10m的部位重点检测。2004-2006年,在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裂缝深度检测的基础上完成陈村大坝安全度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分析,认为陈村大坝可按设计标准正常运行。陈、纪大坝第三轮安全定期检查于2007年5月启动,召开了第一次专家会议,确定了监测资料分析和监测系统评估专题。
 
6 结论和建议
陈村电厂在大坝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证明,十几年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有效改善了大坝的安全状况,使水电厂大坝安全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行之有效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行法规提两点建议:
1)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后,电力系统水电站水库蓄洪淹没赔偿、抗旱供水调度等与地方利益有关的管理问题,希望有具体的规定,经过规划设计科学论证的水库大坝调度运行原则,一旦通过审批,必须肯定其执行的合法性;
2)对大坝观测自动化、水情测报自动化、水调自动化等的验收标准建议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优秀项目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赏析三篇(成功经验)》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项目管理硕士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