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现象论文 > 昆明地区“对子跳”活动的社会现象探析

昆明地区“对子跳”活动的社会现象探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07 15:00|论文栏目:社会现象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110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社会现象论文文章《昆明地区“对子跳”活动的社会现象探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 」昆 明地 区 自古 就 有“对调 子”的风俗,这 一 音乐 社会 现象 曾在 昆 明 民族 民 间音乐 的传 播与交流 中起 到 了重 要 的作 用,随着社会 的发展,如今“对调 子”活 动 已经 难 寻踪 影,本论文 以该活 动为切 入 点,深入探 索 了 昆 明地 区“对调 子”
活 动 的历 史、特 点,并试 图对其 消逝 的原 因进行探 究。
  【关键词 」昆 明 对调 子 特 点 消逝
 
  纵观历史,回 顾过去无文字记载 的时代,文化知识都只能依靠包括音乐在 内的 民俗现象进行传授,代代相传、口 传心授是最直接、最简单 的方式。音乐 作为 文化传播 的一个载体,对于各民族 的文化发展、传播与传承起到 了重要 的作用,各 民 族的 民 间音乐 或 由祖辈、或 由村里 的老歌手教唱青 年歌手,又或者在一些群众性 的 民俗活动如对歌、对调子等活动 中得 以传播与传承。随着人类历史 的进步,公共性教育场所如学校在各乡镇、村寨逐步建立 与完善起来,现代传媒手段如 电视、广播、音像制 品等也普遍地进人家家户户,口 传心授这一古老 的音乐传播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样的改变或许是社会经济、科技 的发展所带来 的优势,或许也为人们带来 了一些反思,值得研究。在音乐 的 口 头传播中,“对调子”是较有意义 的一种,“对调子”,亦称“调子会”或“对歌”,各地对于这一 民 间 活动 的称谓都有所不 同,昆 明历史上,自古就有着“调子会”、“对调子”这样 的传统,即在某个风俗节 庆 日或者节假 日,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对歌,载歌载舞,欢乐 开怀,一般风俗节庆日场面会大一些,周末场面则 可小一些。作为一种群众性的音乐 娱乐 活动,它极 大地促进 了各 民 族民 间音乐 的传播与交流,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昆 明地 区人们 的社会生活状态、交往方式等,同时也揭露 了 昆 明地 区 民 间音乐 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历史 时期,人们在社会交往、社会心理、审美取向等方面 的变化。
昆明地区“对子跳”活动的社会现象探析

  一、“对调子”活动的传统

  云南是少数 民族大省,在许多少数 民 族地区。例如壮族地 区,对歌亦叫“歌墟”。在云南省 文 山州 富宁 当地,只要到这一天,来 自各个村寨 的男 女老少就会欢聚在一起,互相对 唱情歌。这在 当地 的文献中也有记载。《 广南府志·文艺 》 中有 《 博獭春游 》 一诗,记载博獭 剥隘 其地三月男女对歌盛况“清明前后足欢娱,博獭滩头记早趋。翠盖云裳来丽者,青衫雾谷走狂奴。未知东道谁为主,不信罗 敷 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广南府志·风俗 》 还说“每岁 清明前后数 日,村人订期 会于博獭,丽人成群,分行排立,各张雨盖。好事者执其盖 以去,丽人倚寻而至酒市,脯围劝酒,不通姓氏。饮尽而散… …”这里记载的博獭就是云南省 富宁县 的剥 隘镇,书 中描绘了每年清明节前后,男男女女饮酒对歌的欢乐场景。昆 明市是云南省 的省会,全省个少数民族在昆 明均有居住,目前昆 明市管辖有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 区、东川 区 和呈贡县、晋宁县、富 民县、篙 明县、寻甸 回族彝族自治县、宜 良县、石林彝族 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 自治县 和安 宁市。通过查证史料,对昆 明市所辖地 区 的民 间音乐 活 动进行深人研究,可发现昆 明市“对调子”活 动 的历史 文献记载最早是关于昆 明市禄劝县的记载,《禄劝县志·风文志 》“六月 二十 四 日为火把节,亦谓星 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 之日,犹汉人之星 回 于天而 除夕 也。会饮至于旬余不息,犹汉人之春宴相聚也,… …男女齐会,四 面绕坐,脍家肉,饮酒,歌舞杂沓 以趁盛节。这里记载的“歌舞杂沓 以趁盛节”,指 的是火把节歌舞活 动。在这一 活动 中,大家聚集在一起,围坐成 圆圈状,喝酒吃 肉,载歌载舞欢庆节 日。除上述所举的少数 民 族地 区对歌活 动外,昆 明市 区 内也有“调子会”。如滇池边上 的“观音 山调子会”,是每年农历六月 十九 日,人们在赶庙会期 间,白天朝 山敬香,赶集买卖,人来人往,非 常热闹。晚上,村外附近 的山野,对调子的歌声漫 山遍野,汇成了 民 歌 的海洋。还有农历六月 二十三“耍跑马 山”,自发性的对调子赛歌是耍跑马 山 的主要活动之一。七月初七大板桥三瓦村西边,祭虫 山上 的“祭虫会”,六 月 十三一朵云 乡老爷 山 的“庙会”,等等。另外一些地点也会举办不定期 的“调子会”如翠湖公园 竹 林岛,沿盘龙江、得胜桥、双龙桥等地,往往遇上有人“对调子”,围观的群众少则 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音乐 都是人们生活 中必不可少 的一个部分,我们祖先在创造音乐 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音乐 的传播活动,应该说,没有音乐 的传播活 动,就没有人类的音乐生活。口 头传播作为音乐 传播 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曾经延续 了几千万年,曾在人类的社会生活 中起到 了重要 的作用,而“对调子”活 动则 是音乐 进行 口 头传播 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今这一方式正逐渐被现代人们 的交往方式所取代,人们 的社会生活在逐渐改变,这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

  二、“对调子”活动的特点

  “对调子”活动是一种采用 口 头路径进行的音乐 传播活动,它反 映 出音乐传播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模式里,音乐传播与聆听者面对面地通过音乐进行交流,没有任何 中介 的途径,这样零距离 的交流方式,往往容易让双方在音乐特点方面达成共识,也容易通过现场气氛相互感染情绪,拉近双方的距离和关系。一 对调 子活动体现 了 原始社会 人们 群居性生 活 的特占原始人群长期 为小集体生活,紧密于 内,疏隔于外,个人完全沉浸在集体中,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所得、共同娱乐,劳动后 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往往是经济落后地区人们主要 的业余生活。“对调子”活 动正是人们在劳动 之余共同寻求娱乐方式的体现。二 对调 子活动体现 了 民 间“开放 式”的社会 交 往心理在过去 的社会里,由于生产力 低下,人们 大多采用 集体劳动 的方式,相互之间 的社会交往呈现出“开放式”的特点,在“对调子”活 动 中,认识或者不认识 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性别、年龄、身份、地位之间 的差距,也没有额外 的心理负担与心理戒备,你一句我一句,相互对歌,其乐融融,唱得好的人会受到人们 的夸赞,而唱不好 的人也无须害羞,开 口 即唱,寻找 唱 的过程 中的一种 自我满足与快乐,聆听 的人也融人其中,获得听觉与心理的享受,同时“对调子”活动也往往是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认识、自由恋爱的一种途径。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时空、交往媒介、通信手段等都发生 了变化,形成 了新 的时代特征,应该说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人类 的交往,无论在 内容、方式、手段上,还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往往足不出户就可 以获取知识,也可 以通过互联 网手段进行聊天与交往,这样 的方式虽然快捷、方便,但却容易造成人们对于面对面交往的障碍,容易形成“封闭式”、“自我式”的社会交往心理。时代步人年代,随着卡拉 房 的出现,诸如“对调子”这样大众性的、广场式 的活 动便逐渐被小众 的、封闭式的、带有某种 目的 的社会交往活 动所取代。如今即便是在乡 间,除非是政府在某个节假 日出于某种原 因 而刻意组织 的对歌活动外,则 很难再寻到 以往“对调子”这样 的 自发性娱乐 活动的身影 了。三 对调 子活动极大促进 了 音乐 文化 的传播音乐传播的路径,目前公认的有三种,一种是 口 头路径、一种是书 面路径,音乐 传播方式 中,另一种便是现代化设备 的路径。在原始 的口 头传播是最主要 的方式,出现 的音乐传播方式,也是最频繁、最快捷、这不仅是最早最简单 的传播方式。“对调子”活 动是一种群众性 的音乐 口 头传播活 动,你唱 我 听,我 唱你听,许多 民 间小调便在这样 的活 动 中得以广泛流传。各 民 族之间 的文化交融也 由此得 以实现,当然,这也为 以后 的文化工作者在文化源 流 问题的研究上增加 了难度。例如众所周知 的昆 明小调 《猜调 》,笔者在研究时发现至少有三个 民 族 回 族、白族、汉族 都会演唱这首小调,只是歌词与 曲调 略有不同,那么这首小调究竟是属 于昆 明地区 的汉族小调还是其他少数民 族小调,对于这首小调 的发源实在是难 以找 到详证。虽然 目前这个 问题 尚有待考察,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世纪 以前昆 明地区各 民族互通有无、文化交流频繁 的社会现象。而“对调子”活动这样一种群众性 的音乐 聚会更加 当仁不让地在促进昆 明地 区 的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三、由“对调子”活动现象的消逝引发的思考

  民 间对调子”活 动伴随着社会发展 的脚 步而悄然发生着改变,如今,活 动常 由政府或者某商业 团体刻 意组织,且往往带有一定 的商业 目的,对歌 的人们带有某种表演性质,其余的人多为 围观者,而在传统 的对调子活动 中,听众属 于自发性参与,想 唱就唱、想 听就听、想 留就留、想走就走,纯属娱乐 与 自愿,没有刻意表演与作秀 的嫌疑。时代步人世纪,当年熙熙攘攘 的“对调子”活动场景已 不复存在 了,曾经 的热 闹之地或许被一 幢幢高耸 的大楼所取代,或许被车水 马龙 的宽 阔街道所取代,人们匆 匆行走着的身影,影射 了现代社会快速、高效的生活方式,人们 似乎没有 多余的时 间再来相互对唱、相互聆听 了,地点 似乎也消逝 了,如 同翠湖公园 的“竹林岛”,这里 曾是男 女青 年对歌的场地,如今 已 成为老 年人歌舞娱乐 活动 的地方,虽然有歌有舞,但却不再是曾经的“对调子”。究其缘由,“对调子”活动 的逐渐消亡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一 社会 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极 大地促进 了 当代人的现代化,现代社会 的科技革命极大地影 响着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方面 的变化。越来越多 的人们忙于生计、忙于追求 自身价值,把时 间和精力 主要放在 了对 自由和 自身充分发展 的追求上。当代科技革命实现了生产和家庭 的 自动化,把人们从繁重 的劳动下解放 出来,集体化、手工式劳 动逐渐被科技 和机械所取代,人们衣食满足后,开始追求劳 动本身 的意义 和对 自由时间 的支配。在这些前提下,“对调子”这样 的集体娱乐 活 动也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 的视野,应 当说随着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它 正逐渐被丰富多彩、更加 吸引 眼球与注意力 的现代娱乐 方式和社会活动所取代,“对调子”活 动如今 已 面临着 由群众 自发组织走向政府刻意组织 的现状,更多是作为一种非 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与保留下来,其民 间 自发娱乐 的功能似乎也逐渐与“旅游商业”、“作秀”、“炒作”等符号相关联。二 人们 交往方式的 改变,   在交往频繁 的世纪,社会化大生产的集约化、分散化,交通、通信技术 的发展、发达,将世界变成 了“地球村”。网络、电子信息技术成为 了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这些技术在带给人们 高效、便捷的 同时,也犹如一道道屏 障隔在了人们 的中间,一步步瓦解着传统社会面对面交往的现状。事实是,现代人们逐渐沉溺 于虚 拟 的社会 中,人与人 的交往常 常依赖于 中间媒介,或者短信、、微信等,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害羞”,面对面交往会让很多依赖通信工具的现代人感 到拘束与不 自在,表面上通信工具似乎扩 大了人们 的交际圈,但实际上却弱化了人们面对面交往的能力,在这样 的一种形势下,“对调子”这样一种 强调 面对面交流 的集体性娱乐 活 动 自然也就不被现代人所喜爱。三 现代娱乐方式的 改变,  现代化社会发展 日新月异,人们 的娱乐 方式五花八门,曾经集体性 的歌唱活 动是人们劳动 之余的主要娱乐,如今,网络、电影、购物、吃饭等充斥着人们 的业余生活,现代人的娱乐 更追求 眼、耳、脑、心 等多个维度 的刺激,单一 的刺激方式 已 难 以再吸引人们 的注意力,“对调子”活动被现代人抛之脑后,最终难免走上 同其他“文物”一般被“博物馆”保护起来的道路。  
  综上所述,“对调子”曾经在较长的一段历史 时期 内在昆 明人们 的生活、娱乐、交往、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它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方式 的折射,它也曾在人类文化发展 中起到 了重要 的作用,随着历史 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活 动形式何去何从,到底应当 以怎 样 的形态留存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文化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侯静 宜     云南艺术学 院文 华学 院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昆明地区“对子跳”活动的社会现象探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现象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