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工程论文 > 工程监理论文 >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与策略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与策略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0-05 01:14|论文栏目:工程监理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1005,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10-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工程监理论文文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与策略》,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根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及工程管理复杂性的特点,提出管理主体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的适应性选择行为基本准则,论述了该准则的基本原理及科学内涵; 并从实际操作与执行力出发,设计了该准则的实施策略,为重大工程管理主体应对管理问题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关键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工程管理; 适应性选择; 复杂性
 

  前言

  工程是人类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与自然规律,通过有序地整合资源,以造物( 或改变事物性状) 为核心的活动;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以下简称重大工程) 是一类面广量大、与社会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工程造物过程( 盛昭瀚等; 邱大灿) 。例如,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隧-岛-桥集群工程等。重大工程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如下:( 1) 重大工程一般由国家( 政府) 为决策与投资主体。( 2) 重大工程规模巨大、工程主体涉及空间广阔。例如,中国三峡水利工程的水库淹没陆地面积632km2,涉及 20 多个市、县; 而中国的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气田,东至上海市,干线全程超过 4000km。( 3) 工程自然环境复杂。重大工程往往地处复杂甚至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如中国青藏铁路工程,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km,主体工程位于素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 4) 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5) 重大工程生命周期长。重大工程建设由于规模宏大,环境与技术复杂等原因,从工程概念形成到施工完成一般都要数年或数十年,而工程开始运营到工程生命期结束,往往更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在重大工程的造物过程中,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有其独特的系统复杂性特点,需要主体遵循复杂性思维,设计和执行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

  1 适应性选择基本原理

  在一般性意义上,“选择”是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形态,也是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操作层次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典型的选择行为包括决策方案的选择、组织模式的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的选择等等。这其中,管理主体行为必须遵循对环境和问题的适应性准则才能应对管理问题的各类复杂性。我们称主体遵循适应性的行为准则为“适应性选择”。它是主体在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操作层面的现实行为表现。重大工程因其建设过程的长周期性以及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备性、决策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策方法的局限性等要素而使得工程决策面临着深度不确定性,也因此才有了“适应性选择”( 盛昭瀚,李迁) 。众多因素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主体决策的“适应性选择”。从本质上讲,“适应性选择”是一种复杂决策。现有文献中,“选择性决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可以作为“适应性选择”的研究基础。Holling 提出了适应性管理理念; 随后一些学者对适应性展开研究。Kottemann 则提出决策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决策结果的可操作性的路径; Lessard 特别指出公众参与、信息管理及柔性架构是适应性决策的关键要素; 而 Cicmil 则认为决策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体认知能力有限和信息不完备性造成的;Priemus 认为决策失误主要是缺乏对备选方案不确定性的充分考虑; Simon 主要考虑了决策主体,他认为,适应性决策是主体在不确定情景下,对行动目标与方案的搜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直接回答“适应性选择”,那么“适应性选择”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科学内涵呢?首先,适应性是主体选择行为的目标。因为重大工程环境与问题各种复杂性的存在,要求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最优化选择思维,而代以新的适应性思维。即对复杂性问题而言,适应性即最优性。例如,能够适应深度不确定情景变动的工程决策方案才是“最优”的; 能够适应不同管理问题复杂性的柔性组织模式才是最有效的等等。当然,以适应性作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嵌入主体的主观价值偏好,容易使选择走偏,应对这一点,第一要提高主体自身的自适应学习能力,提高主体认知与分析能力,第二要坚持选择是一个不断试错、迭代、逼近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次,复杂性降解是主体面对管理复杂性最基本的认知和分析思维路线,但降解只是主体在认知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一种“虚体化”假设。而在真实的管理活动中,工程固有的复杂性依然存在,所以,当主体面对仍然存在的真实复杂性并要求确定管理方案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将工程客观复杂性从“虚体”还原到“实体”并需要主体不断调整自己的自学习行为,无论是客观还原,还是主观调整,主体的有限理性决定了这必然是一个不断试错、修正的选择过程,因为只有经过多次选择,才能形成不断逼近问题真实复杂性的认知序列,并以此序列为基础构造和重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可以认为,适应性选择是对复杂性降解在主体认知上造成的关于复杂性“偏差”与“损伤”的补偿。再次,适应性也是主体选择过程中自身行为准则与行为能力的标志。为了能够驾驭管理复杂性并解决复杂性管理问题,主体在选择过程中要不断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学习行为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因此,主体自身的适应性学习是其适应性选择的先决条件和前提,也是主体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系统科学原理看,任何重大工程管理方案都是主体设计的一个复杂系统,这同时也造就了多种类型和多层次的复杂性。这样,主体必须具有应对重大工程管理问题“活的”复杂性的“活的”主动性反应( 包括提前反应) 能力,这也是主体把两者相互耦合形成管理活动行为的基础。因此,必然需要主体在适应性自学习基础上,通过对方案复杂性进行比对和对方案进行选择,才能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其他品质,即凡是对重大工程复杂问题方案进行选择时,主体自然都要采用适应性自学习路线,这就是主体适应性选择过程中自学习行为的基本内涵。这样,适应性选择就成为重大工程管理活动中主体最重要的一类实际行为方式,也成为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之一。特别是,如果把它与复杂性降解原理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两个原理都是以主体行为为核心,共同形成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新的行为综合准则。其中,“降解”通过工程实体的“虚体化”思维帮助主体认识和分析工程管理复杂性,而“选择”又在操作层面帮助主体从“虚体化”思维回归到“实体化”实践。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科学通过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结合,综合形成系统论的体现。适应性选择在管理学其他领域,如自然资源计划管理中多有应用,主要是通过主体适应性自学习过程来获得新的知识,不断改进管理政策。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部认为适应性选择管理的本质是从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结果中学习和获取信息,逐步降低管理中的不确定性,进而推动管理政策和实践不断调整的过程。美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评价小组( FEMAT) 认为适应性选择管理是将决策的执行作为科学的管理实验,以实验结果来检验管理计划中的假设与预测真伪的过程。但是,与上述注重政策设计与优化的适应性选择不同,重大工程必须尊重工程建设的“不可逆”规律,讲究“一次性”造物成功,而无法像自然资源计划管理那样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以及“推倒重来”的反复过程。因此,重大工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原理强调在关键管理阶段,如提出重要管理方案时,必须在充分的适应性自学习基础上,反复思考、分析、模拟、实验,最终“一次性”地形成完整方案而不能再有大的变更。这必然会使主体在自学习基础上的“选择”难度大大增加。在重大工程管理实践中,适应性选择可分为被动式适应性选择和主动式适应性选择。被动式适应性选择是指从一个备选方案出发,通过分析、模拟、修正等主体适应性自学习,最终将备选方案变为“满意方案”( 图 1) 。在工程实践中,这种被动式适应性选择通常出现在已经基本确定某个备选方案,但需要对它进行局部修正时。主动式适应性选择是指从多个备选方案出发,通过比对、筛选、修正等主体适应性自学习,最终确定一个备选方案为“满意方案”的行为。在工程管理实践中,主动适应性选择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出现在同时出现几个差异性较大的备选方案,并需要进行同等深度比对时。
被动式适应选择

  2 适应性选择的管理策略

  明确了适应性选择的基本内涵后,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适应性路径来确立其选择行为策略。一般地,适应性是主体群( 管理组织) 对管理目标选择、管理方案形成、管理组织机制设计以及方案评估等重要行为要素构成的自适应系统整体能力的度量,因此,如果期望有较高的适应性,就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
  2. 1 管理目标的适应性选择
  实践中,主体的任何适应性选择,都是以管理方案目的为导向。而这又取决于重大工程功能结构和主体偏好,由于重大工程管理目标具有强烈的主体利益偏好和价值偏好,因此,即使对同一个工程,不同的主体也会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目标之间不同的权重。这样,主体在管理活动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哪怕经过了认真、慎重的选择,也是主体基于有限理性和某一个阶段的选择结果,或者是不同主体各自独立提出的目标简单集合。因此,为了不因为目标集合存在的问题( 如目标不完整、层次与关联模糊、冲突性目标没有预处理等) 而影响对工程总体管理目标的评价,需要对目标集合进行适应性选择。首先,要在目标广泛设计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合理的筛选、合并,提取更具本质性的核心目标;选择和构建目标体系不是对多目标一般意义下的叠加,而是对目标体系复杂关联性的进一步揭示,是对工程物理复杂性与系统复杂性的更深刻理解,并对目标进行综合,综合的难点主要是对冲突性目标的协调。为了做好目标整体意义上的选择,重要的是要科学地识别目标体系,即要认识到: 目标的多元化、层次性、关联性、非可加性、动态性、均衡性、优先权等。在宏观上,目标的适应性选择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局部目标服从整体目标和目标可实现原则。在微观上,目标的适应性选择要做好目标的相关性分析、冲突分析、时间尺度分析、资源分析、收益分析、风险分析等。目标适应性选择需要主体通过自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提高分析目标复杂性的能力。例如,在制定重大工程进度控制方案时,需要主体统筹“工时”与“工效”、“好”与“快”的目标冲突,为此,主体要不断学习并丰富和掌握以下信息: 同类工程建设的一般规律、国内外已建同类工程实际进度情况与进度控制经验、综合分析待建工程的自控条件、系统分析拟采用技术的风险、综合平衡待建工程主要直接目标、全面考虑并评价工程相干者对工程的期望等。由此不难看出,工程进度控制的直接表征只是时间,但主体在设计时间控制方案时,不仅全面统筹了工程风险、质量、投资、安全等其他控制任务,而且要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工程主体群的价值偏好,充分反映了对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的综合性。由此可知,由于重大工程管理复杂性,主体在设计管理方案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 管理环境变动对管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将导致管理目标发生变化; 管理主体自身价值偏好的变动,将导致管理目标发生变化; 方案制定过程中,主体的认识和能力的变化,将导致管理目标发生变化。可见,重大工程管理目标会因为多方面原因而变化,这时,主体必须对目标进行适应性调整,避免
造成管理方案的失效或失误。
  2. 2管理组织的适应性机制
  根据上面的分析,重大工程管理组织作为管理平台,其自身要有适应性机制,这样,平台才能提供主体群开展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条件与环境。“机制”一词,本意为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果把机器理解为一个系统,则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可视为系统结构及流程。所以,“机制”可以视为一个系统或组织的要素组成、相互关联及工作流程等。那么,重大工程管理组织平台如何形成基本的适应性机制呢?第一: 组织平台根据问题( 任务) 、主体、资源和环境 4 个主要要素设计适应性机制:( 1) 问题( 任务) 。重大工程管理问题种类多、涉及领域与层次多,其中不乏重要的“大问题”、“难问题”。主体的一切适应性选择行为都必须以问题( 任务) 为导向,问题的性质、特征就是主体在工程思维下的适应性方向,更是适应性目标。( 2) 主体。不同的问题( 任务) 对主体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难问题”需要主体更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大问题”意味着需要主体必须具有与该问题匹配的“事权”,即主体要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该问题进行决策、提出解决方案的公权力,这往往比主体具有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重大工程管理方案的合法性。另外,问题( 任务) 的复杂性特征又要求主体群具有形成共识的适应性自学习能力。所有这些,管理组织要由与问题( 任务) 相适应的主体组成,特别不能出现主体事权的缺失与僭越。( 3) 资源。这里所谓的平台资源主要是指序主体通过选择主体、设计平台结构,提供主体适应性选择能力涌现的条件等。这里强调的是,平台必须形成由个别主体分散能力向主体群整体能力演化的运作机制,这是管理组织最重要的功能性能力资源。( 4) 环境。这是指组织内部的运作环境与协调机制。例如,根据问题( 任务) 特征选择主体之间关联与协作方式,一般有:1) 合同契约方式: 以法律规定形式明确各主体权责,从而使主体行为稳定在法规的制约下,并成为相互约束和自己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2) 关系契约方式: 关系契约是在一般契约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主体之间的文化联系与行为习惯,并在合同契约之外通过“关系”的作用来维持主体之间的关联、化解彼此的冲突。关系契约具体表现形式有伙伴模式、动态联盟、战略合作联盟等。在重大工程管理组织内部,往往既有正式的合同契约方式,也有非正式的关系契约,彼此互相补充,效果很好。3) 组织契约方式: 这种方式是一种面向具体问题( 任务) 的团队合作方式,它不再以衡量各方利益为主线,而是强调任务的完成,主要用于管理过程中多主体跨职能的合作。如工作协商例会制度、树立共同的理念和使命感、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等。综上所述,管理组织内部的适应性环境与协调机制,在宏观上表现为合同契约,在中观上表现为关系契约,在微观上表现为组织契约。第二: 组织平台根据上述 4 个要素的动态变化设计适应性机制:在重大工程管理实际活动中,上述 4 个要素会出现各种变化,由此,组织平台应相应产生各种变更并体现平台的适应性功能,其中,问题( 任务) 的变化是根本和主导的,起着导向性作用,组织平台的所有变更应该说都是由问题( 任务) 变化引起的,例如:( 1) 平台主体的变更。平台一定要有相应的变换主体等适应性机制,一般地,变更一般主体情况较多,而变更序主体情况较少。( 2) 平台结构的变更。即直接要求对平台结构进行变更或者重组,以涌现出新的必要的能力和功能,这通常表现为工程管理模式的变更。( 3) 平台机制的变更。即平台内部工作流程等的变更,如在工程前期阶段,业主与研究单位可能是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后来则变更为通过设计、施工单位间接的委托关系。上述组织管理平台表现出的多方面“柔性”品质充分体现了它在应对复杂性管理问题( 任务)时,通过适应性机制构建驾驭管理复杂性的能力的基本原理,这是重大工程管理组织的优良品行,也是主体群适应性自学习行为的积极结果。

  3 管理方案适应性评估

  在一定意义上,重大工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基于主体能力的提高而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方案,从而保证工程复杂性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重视重大工程管理方案的适应性现象,即所谓管理方案关于情景深度变动的适应性( 管理方案的适应性) 。重大工程长生命周期的特点,要求重要的管理方案,特别是重要决策方案的功能效用在长生命期内保持有效性。这除了要求方案能全面体现工程坚强的物理质量与可靠性外,更要求方案在环境出现深度不确定变动或情景涌现时,其功能效用还是“稳健”的,即不会因为这类情景变动与涌现而影响方案功能的正常释放,否则可能导致工程自身功能损伤甚至失效,管理方案的这一品质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重大工程管理中的另一类适应性科学内涵。根据系统原理,任何重大工程管理方案都是主体设计的一个人造复杂系统,方案的效用则是这个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但是,任何功能都有一个效用正常释放所对应的环境变动范围,如果这个范围大,说明该方案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强,或者说方案对环境变动的适应性强。这样,重大工程管理方案是否具有坚强的环境情景变动适应性就成为工程管理方案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考核管理主体行为能力最终实际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见,管理方案的适应性虽然不属于主体行为的适应性,但方案作为主体适应性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它的“质量”必然会成为对主体适应性选择行为“质量”的直接考核。那什么是管理方案质量? 方案质量是不是就是工程质量? 应该如何根据重大工程复杂性特征,并确立对它的评估方法等等。这一系列相互关联并前后有序的问题都是重大工程管理中新的科学问题,需要我们在整体理论思维原则下,通过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论证,明确相关结论。总体上看,考察重大工程管理方案质量的核心与关键是管理方案能否在工程长生命期内持续发挥其功能( 效用) ,并能对于环境可能的情景深度变动而保持其稳健性。这一理论观点充分揭示了在重大工程管理的复杂性特征下,管理方案的质量内涵,同时提出了拟用方案功能与环境情景变动整体耦合程度来评估、度量方案质量的技术路线。

  4 结语

  综上所述,适应性选择是重大工程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与主体行为能力之一。在管理实践中,适应性选择要充分体现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相互结合,它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对目标的适应性选择、管理组织平台适应性机制设计和管理方案适应性评估等策略来提高和度量管理方案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盛昭瀚,游庆仲,陈国华,丁峰. 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苏通大桥工程管理理论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 盛昭瀚,游庆仲. 苏通大桥工程系统分析与管理体系[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李迁,盛昭瀚. 大型工程决策的适应性思维及其决策管理模式[J]. 现代经济探讨,2013,( 08) : 47-51.
[4] 邱大灿,程书萍,葛秋东. 大型工程前期决策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管理理论思考[J].建筑经济,2011( 08) : 44-47.

程书萍      南京大学 工程管理学院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与策略》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程监理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