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 > 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分析

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分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0-22 09:10|论文栏目: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1022,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10-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文章《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杨远婴在《电影理论读本》一书中说到:“纪录片的魅力和力量所在于其形式和手法不仅仅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同时服务于审美的目的,受众从纪录片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愉悦和快感,还有生活方向和信念。”①这也是笔者在创作毕业作品过程中最大的感悟,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拍摄了解到养蜂人这个群体,体会到了养蜂人养蜂过程的艰辛与执着,以及对养蜂事业执着追求的毅力,老姚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蜂农的缩影,但他的执着坚守和匠心是一代中华养蜂人的真实写照,养蜂人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使观者立足当下,引发对养蜂群体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对人物形象的相关理论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意识到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采用故事化策略必须依托真实素材,反过来,纪录片仅仅有尊重真实的主观愿望也还不够,还要与有效的故事化表现手法及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手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我国纪录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扩张的趋势,产业投入与票房产出一路向好发展,构成了“电视台+新媒体+网络+院线”的全新发展格局。中央电视台与一线卫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中坚力量,新媒体也随之迅速崛起。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优秀的纪录片渐次走向银幕,活跃于大众视线之中,以其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到理解取得了傲人的票房成绩①,如《出山记》《地层深处》《自行车与旧电视》《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②促使其日益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与娱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也愈发密切,由此导致的经济和社会的急速转型,间接引发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大众价值取向乃至文化心理等层面的诸多变化,不仅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有效推动了中国的纪录片产业蓬勃发展。人物类题材纪录片因其忠于现实、反映现实的艺术特质,为再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丰厚成果以及个体或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提供了便利,在《四个春天》《生活万岁》《我的诗篇》《大三儿》等纪录片中,导演一致地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将当下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心态内化、凝练为人物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形象,展现了他们在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挣扎、苦痛与喜怒哀乐,架构起故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彰显出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品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纪录片作为一种意义生产的媒介,肩负着弘扬时代正气、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功能,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纪录片的价值蕴含。就目前来看,学界对于纪录片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其创作方式、产业结构、政策实施等方面,而针对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展开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往往能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见证时代的伟大发展,彰显纪录片本身的人文关怀内蕴,由此,以人物类纪录片为主要题材,详细探究其采取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不仅有利于拉近银幕人物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有助于丰富中国纪录片研究的理论成果,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在大众文化和互联网文化迅猛发展的整体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应当如何更好地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基于此,本课题拟为中国纪录片的广泛传播提供现实指导和借鉴。具体来看,推动中国纪录片的良性传播,其基本要求是传递主流社会价值,而人物承担了言说社会事实、反映历史命运的重要使命,因此,本课题借助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构建了养蜂人老姚这一人物形象,一方面,该人物形象摒弃了传统人物纪录片所采取的“大人物”、“高大上”的人物塑造方式,而是为人物注入更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另一方面,在保证人物性格真实可感的前提下,集中表现主人公对养蜂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持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劳将甜蜜奉献给社会,从而折射出其所在群体的精神面貌。因此,无论从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还是社会精神赋予层面,本课题都为丰富纪录片人物形象建构策略,表达社会主流价值提供了现实方法,进而指导创作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创作规律,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整体进步,也证明了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人物纪录片与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人物纪录片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命运及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通过对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内涵及发展历程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准确把握其创作规律,人物形象塑造是人物纪录片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关乎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离开人物形象受众很难了解纪录片的深刻内涵,对作品的思考和情感的浸入也会产生隔阂,因此,本章重点对人物纪录片概念内涵及发展历程与人物形象塑造概念、原则等展开具体分析。
2.1 人物纪录片概述
2.1.1 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内涵纪录片
(Documentary)最初被法国人只是用以指谓旅游片,①大卫·波德维尔提出,“纪录片旨在呈现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信息,而能够达此目的的方式”②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在《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一书中有如下界定:“人物纪录片是记录某一人物的生平历史或某一时期的经历与生活的电影片或电视片”。③人物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记录方式,要求创作者还原人物生活本来面目,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气质,通常采用长时间跟踪、同步纪录的伴随式取材方式,以丰富的视听语言展现人物,同时配以解说词。人物纪录片属于纪录片的一种主要类型,其关注的核心是“人”,在小说和电影中,人物是由创作者主观创造出来的,创作者具有把握人物一切行为和心理的权利,而对于纪录片而言,人物是独立于创作者而真实存在的,表现对象可在人物纪录片中获得人的真实意义。
2.2 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2.2.1 人物形象塑造的概念
  人物形象塑造是整个人物纪录片创作的中心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不仅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建构,而且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冲突盾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展现等等来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纪录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也是从这几方面入手,但文学作品中文字的表达具有抽象性,人物纪录片则通过运用影像化手段能更加直接的将人物形象展示给观众。笔者的个人作品通过镜头语言,画面造型及声音语言这些影视化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构建,同时通过具体的故事化策略试图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构造立体、独特的人物形象。人物是人物纪录片中的核心与灵魂,因此,人物形象塑造关系到一部作品的品质和艺术生命力,对纪录片的影响至关重要。
2.2.2 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则
1.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
  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同于剧情片,剧情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虚构,可以自由创造,不必受制于生活真实,较为自由,但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必须依照现实生活进行创造,若是虚构便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往往优秀的人物纪录片将真实性和艺术性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素材加以艺术化创造,在展现真实人物生活状态下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的艺术化手法创造人物形象,更易于打动人心。大型纪录片《中国队长》《大国工匠》等等正是将真实性和艺术性结合才塑造出真实生动富有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2.时代性和社会性结合
  人物纪录片的人物形象总是处于时代与传统交汇冲突的这样一个坐标系上的。离开哪个轴,人性都不是完整的。因此,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必须遵循时代性和社会性,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纪录片创作中国家话语权占主导地位,受时代政治因素影响,当时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正切合时代发展要求,例如人物纪录片《黄宝妹》正体现了这一点,它介绍了一名纺织女工通过各种方式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虽然注重平民化表达,展示个体形象,但利用黄宝妹的劳模形象将主流价值观念灌输给老百姓,以此激发人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人物形象塑造要符合时代背景下的主流意识形态。现如今,纪录片关注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从每个群体和个人的经历出发反映人们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社会意识,因此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要遵守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人物纪录片才能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特写镜头
第三章 人物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故事化策略
3.1 拍摄对象选取与典型化策略
3.2 人际关系构建与对比化策略
3.3 人物生活还原与立体化策略
第四章 人物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像策略
4.1 多样化镜头搭建人物形象框架
4.2 画面造型深化人物形象内涵
4.3 声音语言运用烘托人物情感
第五章《秦岭养蜂人》创作实践中的收获与反思
5.1《秦岭养蜂人》创作实践中的收获
5.2《秦岭养蜂人》创作实践中的反思
第五章《秦岭养蜂人》创作实践中的收获与反思
  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是笔者经过长期调研,拍摄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最终反复剪辑修改制作完成的人物纪录片。本章将作品拍摄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对创作不足进行思考,针对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注意点进行深刻反思,为以后创作提供经验积累。
5.1《秦岭养蜂人》创作实践中的收获
  笔者个人作品经过前期调研勘景、选取拍摄对象、立主题、搭建框架、挖掘人物素材、撰写脚本解说词、实地拍摄及后期剪辑修改完善等多个环节,尽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但也从中获得了满满的经验积累和收获,为以后创作拍摄纪录片提供参考拍摄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若没有拍摄所获得的画面素材,剪辑阶段也就无法进行,虽然我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也积累了很多拍摄方面的经验。此次毕业作品拍摄所用到的拍摄设备主要是 BlackmagicDesignPocketCinema4K摄影机、索尼 a7r2 相机、索尼 a7m2 相机、老蛙探针镜头、适马 18-35 f1.8 镜头、佳能 24-105 f4 镜头、索尼 16-35 镜头、大疆精灵 4pro 无人机、爱图仕 120d影视灯、烈龙 Lts3 三脚架、印迹滑轨、智云云鹤 2 稳定器,同时由于拍摄对象在秦岭山脚下养蜂,因此,使用无人机用以展现秦岭的风貌及养蜂人生活环境及全貌,使用 sony a73 摄影机,机身小可多角度拍摄养蜂人工作,使画面具有丰富性。由于蜜蜂体积小,用特写镜头难以获得蜜蜂在蜂箱中的活动画面。因此,在拍摄蜜蜂活动时主要使用了老蛙的探针镜头,它最高放大率可达到 2 倍,最近对焦距 470mm,可拍摄到距离镜头前端 20mm 的目标,最适合用来拍摄微距,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中大量蜜蜂细节画面都是由此完成,拍摄蜜蜂采花或在蜂箱中的活动情况十分清晰,达到常规镜头难以实现的特殊视觉效果,这是在创作过程中收获到的。(见图 5-1)
蜂箱中蜜蜂活动情况
结语
  杨远婴在《电影理论读本》一书中说到:“纪录片的魅力和力量所在于其形式和手法不仅仅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同时服务于审美的目的,受众从纪录片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愉悦和快感,还有生活方向和信念。”①这也是笔者在创作毕业作品过程中最大的感悟,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拍摄了解到养蜂人这个群体,体会到了养蜂人养蜂过程的艰辛与执着,以及对养蜂事业执着追求的毅力,老姚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蜂农的缩影,但他的执着坚守和匠心是一代中华养蜂人的真实写照,养蜂人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使观者立足当下,引发对养蜂群体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对人物形象的相关理论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意识到人物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采用故事化策略必须依托真实素材,反过来,纪录片仅仅有尊重真实的主观愿望也还不够,还要与有效的故事化表现手法及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手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个人作品《秦岭养蜂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