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 > 影视剧中被催婚现象的文化分析

影视剧中被催婚现象的文化分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9-04 17:15|论文栏目: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904,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9-0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文章《影视剧中被催婚现象的文化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本文以催婚现状及文化意义分析为基础,分析了影视剧中的催婚现象,并就影视剧中所折射出来的催婚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本文就当前的催婚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列举相关调查数据与当事人现身说法的方式阐明当前适婚青年的未婚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视角探讨了催婚的文化意义。其次,重点以《咱们结婚吧》影视剧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剧内主角的被催婚的现象,并辅以《大女当嫁》、《大男当婚》的催婚介绍来深究我国适婚男女不能结婚,不愿结婚的缘由,进而挖掘出催婚的原因。最后,本文就自身对催婚现象的一些看法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影视剧;催婚现象;文化
一、催婚现状及其文化意义
(一)催婚现状
父母操心你的婚事吗?会不会为你介绍对象?不久前,有关单位组织就当前年轻人的催婚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有10707名单身男女参与,其中80后约占六成,90后约占三成。超过八成表示曾遭遇父母“催婚”。在“关于你的择偶问题,父母是否插手?”一问中,46.1%的参与调查者表示,父母很着急,经常去相亲会帮忙物色对象,或是托亲戚、朋友介绍对象;36.69%表示父母很着急,经常催促;不怎么过问、尊重子女意见的只占17.21%。网友“鬼妹喝牛奶”说:“前天晚上梦到我妈让我和一个只见过两次的相亲男结婚,连请柬都做好了。梦里我一直哭,好绝望,白天上班都不开心。”对于父母安排的相亲,23.36%表示很反感,坚决不去;35%表示为了不让父母反复唠叨,还是会去;6.64%表示相亲多次,已经无感;35%认为相亲也是一种交友途径,愿意前往。调查中,21.99%表示经常为婚事与父母争执;51.86%偶尔争执;没有为此发生争执的占26.15%。[1]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近20年中,全球独居生活的人数剧增,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上升了81%。在英国,单身家庭占全部家庭的34%;在美国,单身家庭占27%;在瑞士,47%的家庭只有孤身一人;在挪威,40%的家庭是独居家庭;在东方国度日本,单身家庭的比例竟然也已高达30%。最新发展趋势表明,中国、印度和巴西单身人群有增加趋势。目前,我国婚龄单身男女数量已经过亿,北京、上海的单身男女早已超过百万。[2]
影视剧中被催婚现象的文化分析
由此可见,我国的单身男女总人数已经出现了快速上涨趋势,年轻人的婚姻问题成为父母最为关切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于最佳婚龄期的80后而言,结婚似乎成了当务之急。当一些已婚的“80 后”一族,携家带口回父母家过春节享受几代同堂的喜悦时,大量同辈的未婚者却在节日中遭遇了“催婚”尴尬。[3]
尽管时代变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思想观念不像以前那么固执和封建,但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在父辈的心中依然根深蒂固。然而,年轻一代对感情和婚姻有着自己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父母和子女在婚姻的问题上发生了碰撞,“催婚”让父母和子女都无可奈何。
可怜天下父母心,“催婚”是父母替子女操心的体现。在父母看来,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子女在尽量想办法安慰父母的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想法。
显然,大量适婚青年没有依照我国的传统,在“适当”的年龄步入婚礼的殿堂似乎成了一种聚焦众人目光的社会现象,更是困扰成千上万父母的心病,成为社会亟待寻求解决办法的重要社会问题。可以说,大龄青年的结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人们对此方面的关注尤多。基于此,影视题材纷纷涉足其中。为了能够博得众人眼球,提升收视率,同时,也本着引导众人在解决此方面的社会问题时抱着恰当的理念,近年来,谈论婚嫁的影视剧出品得越来越多。比如《大女当嫁》、《大男当婚》、《我们结婚吧》等。这一系列的婚恋题材影视剧均折射出了当前我国青年面对婚姻的时候出现的种种问题。它们大多以家庭为核心,重点探讨家庭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催婚现象,尤其是父母在催婚现象中的急促表现与被催婚男女的窘境等方面。种种剧情的设置都是紧密围绕着现实生活来开展,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搬到荧屏钟来,并刻画的淋漓尽致。本文的创作正是处于这一催婚现象极度频繁的时代,以当前较受观众欢迎,引发社会讨论,舆论争相报道的催婚话题为内容,以影视剧中的催婚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视剧中的此种文化,希望得出一些有异议的结论。
(二)催婚的文化意义
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婚姻的基础礼法,中国人的婚姻首先要和乎礼法。礼法则是古代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道德礼法约束下的婚恋很有讲究,在履行婚姻的程序便有一系列庄重、认真、严谨的仪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择吉、亲迎。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个婚姻的前前后后都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除了上花轿、拜天地、入洞房之外。因为这些事情必须有自己完成,别人也无法替代。即使无法替代,也要按照礼法来,于是两个新人的婚姻在一大群人的忙活中完成了。这是一个维持社会正常的婚姻秩序的制度。然这种制度下的男女谈不上什么婚恋观,因为他们之间无所谓“恋”只有“婚”。
“恋”,其实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爱情,也就是说古代社会下的婚姻是“无爱的婚姻”。当然,所为无爱的婚姻并不是说古代的夫妻就是没有感情的,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养一只猫养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人呢!即使没有爱情,何以在一起且又不会容易分散。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古代社会的婚姻目的何在。目的之一,“尽义务” ,也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结婚的年龄是普遍很低的,一般女子14-16岁,男子16-18岁就已经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他们的婚姻大事。其二,结亲缘,就是《礼记》所说的“合二姓之好”,使得两个异姓家族结成“亲缘”,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固的利益集团,成为社会组织中高于家庭的一层,从而便利社会秩序的维持。所以,无论是对于社会也好还是对于个人家庭也好,头等重要的是,男的不光棍,女的嫁出去就算是和谐了;再者,结婚以后首先是“过不过得下去”,能过得下去再去想什么“爱情”之类的词语。总之,古代社会的婚恋制度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做事的目的明确,其结果也就很容易实现了。
然而,当前我国适婚年龄人群选择暂不结婚,甚至是不结婚的人群大量存在,并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仍在上涨。这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袭与熏染,适婚青年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封建时期的金科玉律,在今人眼里已经成了封建的毒瘤所在。我国的大量的适婚青年在物价飞涨,尤其是房价高不可攀的现实的压迫下结不起婚。来自生活的压力迫使大多数的青年为了谋生而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了工作上。但对于女方的住房购买要求,许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男青年都无法满足,这进一步“打消了”双方结婚的意愿。如此,秉持传统婚恋观的父母就该出场了。
作为父母,不仅要养育子女,顺利将他们养大成人,而且还要为他们的结婚生子、带孩子操一辈子心。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不能结婚,就不能生孩子,也就不能传承香火,这对于拥有传统观念的父母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为了让孩子们“顺应天命”,在年老以后有依靠,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过上完满的人生,父母们纷纷献谋献策,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催婚的目的,比如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逢年过节安排的一种多形式促成的相亲。总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催婚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促成适龄青年不结婚的种种因素,它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有它的文化成因,是催婚现象的文化意义。
二、当前影视剧中的催婚现象及催婚原因分析
(一)影视剧中的催婚现象
“催婚”如今成为时尚流行的热点名词,成为大众谈论家庭、性别、婚姻的焦点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催婚”常常被用于形容大龄单身男女及其父母之间种种矛盾的根源所在,它是一个有着多方面深层次原因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随着“催婚”一词成为街谈巷议、报刊杂志和影视传媒热议的焦点,电视剧作为电视媒体重要的生力军,自然不甘落后,相继产生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在2013年红极一时的《咱们结婚吧》就是此类题材中间塑造极为成功的典型作品。
《咱们结婚吧》是一部以婚恋为主线的温情喜剧,也带有一定的“闹剧”成分。杨桃,32岁的大龄剩女,遭遇了前男友的欺骗事业的不顺相亲道路的坎坷;果然,35岁的恐婚男,遭遇前女友的抛弃感情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这样的两个人经人介绍认识由冤家对头到步入婚姻殿堂,不得不说,缘,妙不可言。片中高圆圆扮演的杨桃是个心地善良的大龄女青年,虽然她声称自己处在“一年当中最美的秋天”,可是来自母亲的压力和来自内心的渴望让她不由自主地“恨嫁”。从第一集开始,杨桃就不断相亲,而相亲永远是出笑料的富矿。黄海波扮演的果然是个心如死灰的“恐婚男”,对哥们豪爽仗义,对婚姻畏之如虎。果然的工作是给前来离婚的人盖章,而离婚的风景永远充斥着夸张的争吵。当“恨嫁女”遇到“恐婚男”,火星撞地球就是必然。把生活故事适度夸张,便是戏剧。当他们发生小误会时,阴差阳错的轻喜剧上演。当他们遇到大麻烦时,鸡飞狗跳的喜闹剧上演。
《咱们结婚吧》由优秀青年导演刘江指导,孟瑶编剧,国内一线影视明星高圆圆、黄海波领衔出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黄金剩女与一位恐婚男之间,如何克服层层障碍,消除彼此心中困惑,战胜双方家长不满,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下面就我对这部电视剧的主要角色说说我自己的见解。首先就是主人公杨桃,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渴望婚姻,但是由于在感情中受过伤,三十岁的她依然单身一人。桃子和果然在双方父母的相亲安排下很不情愿地见了面。没想到,俩人竟然都对彼此留下好感。关闭已久的心门刚刚打开,桃子却发现果然是恐婚男,她愤然撤离。桃子面对现实,毅然投入到相亲大军中。桃子的相亲举动刺激了果然,他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将桃子的相亲一次次搅黄,自己却还是下不了结婚的决心。果然也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而桃子经过跟果然的几番交道后对果然有了全面的了解,重新树立起对婚姻的信心。果然是婚姻登记处的离婚登记办事员。恐婚的大龄男青年一枚,刚认识杨桃时,一直闹误会,后来一直气她,慢慢两人打闹出感情,最终结为一对。果然恐婚是因为成长环境,从小父母就吵架,且当前的社会离婚率的居高不下再次让其对婚姻产生了危机感,不敢也不愿意去轻易触碰婚姻,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恐婚男。在诸多朋友的撮合与父母的相亲安排下均未能克服心理障碍,成功恋爱结婚。
由此可见,这部影视剧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大龄青年未婚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女主人公杨桃由于感情受过挫折,在婚姻面前事事谨慎,在面对相亲对象缺乏诚意,尤其是就相亲的目的还不很明确的前提下会果断选择放弃,这是迫使大量大龄青年远离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果然来说,他的单亲家庭对其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现实生活中婚姻不好一方面的种种形式的反映进一步加剧了他对婚姻的恐惧感,进而即使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由于后顾之虑太严重,他们这群大量青年又会及时将脚一缩,进而亲手将婚姻的大门紧锁。进而作为父母,传统礼教告诫他们要肩负敦促儿女完婚的使命,进而“催婚”款款而来。
对于一部影视剧作品而言,它的创作离不开现实,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再创作。《咱们结婚吧》正是基于催婚这一热点,高度重视了当前大量青年结婚难,不愿结婚的种种情况,剩男剩女逐年增长的现象进行了艺术创作。首先,它通过巧妙地安排男女主角进行多次相亲的场景来揭露双方不结婚的原因所在,这位后续父母的催婚埋下伏笔。接着,影视剧编剧通过各种合乎常理的故事的设计来安排父母出场,并激化大龄前年不结婚的种种矛盾,迫使父母不得不出手,敦促子女快快结婚。《咱们结婚吧》中“剩男剩女”的父母在催婚,他们在最终促成婚姻一事上功不可没。片中的薛素梅,也就是桃子的妈妈,典型的中年妈妈、丈母娘, 为了亲闺女的婚事操碎了心,一直锲而不舍地物色合适的女婿是她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刚一开始就替女儿张罗各种相亲聚会。诚然,一个女儿32岁了还没有结婚,这事搁谁,谁不着急啊。丈夫走的早,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懂得确实家庭的痛苦。因此,她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步自己无婚姻的后尘,不得不积极主动为孩子安排大量的相亲事宜。一方面,不断地给女儿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其在思想方面改观,在找对象方面尽兴,这也就是所谓的口头上的催婚。另一方面,她还积极给杨桃安排与相亲对象的事宜,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女儿觅得乘龙快婿。这也就是所谓的行动上的催婚。[4]
此外,收视率颇高,受到大众关注与谈论的,以催婚为题材的影视剧还有很多,比如《大女当嫁》、《大男当婚》。从这两部影视剧的题目就不难发现,“大女”与“大男”都还没有成婚,但又都面临着老大不小,择偶成家的问题。两部剧分别从女性与男性的角度解释了当前大龄青年不能结婚不愿结婚的主要原因。《大女当嫁》的姜大雁34岁,在亲戚朋友的催婚下与相亲安排下,走马观花,参加了多次相亲,但是由于自己坚持婚姻必须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在没有看对眼的情况下,不愿意在与相亲者继续深交。而《大男当婚》中的35岁的曹小强是一家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按理说也算是个都市的“优质男”,长相周正,身材挺拔,大学毕业,有房有车。在生过一次重病之后愈发感觉到需要有一个人与自己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于是他想结婚了,可是他有资格结婚吗?有能力负担一个家吗?说是有房有车,可都是贷款,没付清那也是银行的。家里就他一个孩子,负担两个老人不说,多多少少还得帮着母亲照顾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姨妈和一个不成器的五舅;再加上食品公司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让他经济上更加捉襟见肘。可现在女孩多现实,大部分都想钓个金龟婿,条件太差的,曹小强委屈不了自己;三十出头的未婚大女们,要不个性古怪,要不往事太复杂,各方面勉强凑齐了,却又擦不出火花。找个人容易,可找个和自己分担的人就难了,还得碰出火花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家里的独子,大龄青年曹小强的婚事成了父母,甚至成了整个曹家的大事,七大姑,八大姨,满世界拐着弯给他张罗。
(二)影视剧所折射出来的催婚原因解析
上述这两个电视剧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性别角度解释了当前剩男剩女在被催婚的情况下不能结婚,不愿结婚的主要原因。对于女青年而言,爱情是婚姻的重要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对于她们而言是不幸福的。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物质日渐丰富的当今,攀比思想越来越严重,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女青年为了能够少奋斗二十年,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在物质条件上会对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大龄剩女大多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她们除了对上述两方面有要求外,还会对另一半在认知与生活体验上有更多的要求。如此多的条件加在一起,寻找称心如意的对象就成了低概率事件。由此在亲朋好友的催婚下继续等待,在等待中一直被催婚的现象就变得尤为普遍了。[8]这是我国近年的婚恋影视剧中所要突出的剩男剩女中女性被“剩下”的主要因素。对于男青年而言,他们所要背负的更多。传统的婚恋观念认为,男青年在娶亲时要备好一定的彩礼,要有自己的住房,在这个以车代步的社会里还要有一辆可以入眼的小车。这种种事项都牵涉到了金钱。然而,当前这个社会的经济急剧膨胀,物价飞涨,尤其是房价年年飙升,这对于大多数处于工薪阶层的男青年而言,买房买车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需要时间来积淀。进而,在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间里他们自然要忍受来自各方各面的催婚、逼婚。[5-6]
都说女人具有水的属性,男人具有火的属性,婚姻就是试图使水火相容的一种尝试。然而,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再加上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包二奶、婆媳关系等现象,社会大环境的复杂,让越来越多的适龄男女徘徊在婚姻门口,成为恐婚一族。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您拒绝穿鞋,也许可以避免因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到那个时候,您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所以不要因为负面的情绪影响您一生的幸福,换一种心态,迎接一种新的开始。
三、总结
  一个人的婚事承载整个家庭的关注,千百万个家庭的关注汇聚起来又演变成宏大的社会话题。单身男女成了全场扫射的靶子,稍不小心就“中枪”。面对催问,不少适婚青年越发无言以对,变身“恐归族”。这种焦虑无奈,近期还催生了各种爆红网络的反催婚攻略。
  本质上,晚婚现象的产生,是制度环境与个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使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年轻人对生活自由和事业的重视与追求,使他们不再崇尚“先成家后立业”的社会风俗了。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人也不自觉地调高了对于爱情、婚姻与伴侣的期望。
  但对于父母而言,观念上的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当父母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参照标准,来衡量子女的婚恋问题时,这种进度快慢上的差异便很容易导致催婚现象出现。
  这种代际冲突,其实是现代观念与传统思维之间的冲突。但这样的对立并非无法调和,无论双方意见如何,为了“幸福”都是共同的出发点。基于这个立场,父母与子女如果通过包容平等的对话和沟通,而不是各执一端的固执,这条鸿沟其实能够被消弭。
  在家庭关系中,沟通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父母不妨松开手,卸下子女的心理包袱,让他们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年轻人也应该敞开心扉,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唯有深入彼此的生活,才能做到真正的互相体谅。
在婚恋问题上,一个最理想的局面自然是老一辈宽容一些,毕竟如今晚婚的趋势很难逆转;而小一辈勤快一些,把父母催婚变成促进自己来年争取“脱光”的动力。
时代的变迁的确影响着人们对婚姻的选择,认真选择人生伴侣也不是错误。不敷衍、真诚地与父母沟通,比学各大门派的“反催婚攻略”有用得多。至少,人们会更加了解彼此。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影视剧中被催婚现象的文化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