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实习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决策的现状与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决策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18 20:56|论文栏目:学前教育实习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1118,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1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学前教育实习论文文章《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决策的现状与对策》,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以课程决策理论为指导,选取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决策的现状,分析制约课程决策的外部因素,指出改变课程决策现状的基本考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
  关键字: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课程决策
 
  奥伯格(A.A.Oberg)认为,课程决策(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是对有关教育或社会化的目的和手段的一种判断,往往在学校范围内采用,并且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而不是人事、预算等)。判断是某种有意识思考的结果,代表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行动或产生一个预期结果的意向。对此,国内学者进一步阐释为,课程决策是决策主体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媒介、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出某种决定或选择的过程: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决策,有研究者认为其是在一定人才质量观的指导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信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或确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构造方案的分析、判断、抉择活动。课程决策主要包含了课程设置决策,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开设美术类课程,开设哪些具体门类,该课程是否纳入核心课程体系等;课程实施决策,比如美术类课程的教学课时数、教学进程安排、实验实训资源配置、教学参考书目遴选等。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此文选取多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样本,重点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类课程决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提出课程决策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提出解决影响课程决策因素的相关对策。

  一、课程决策现状审视

  影响课程决策的因素较多,过去和现在由于受到教育理念、外部条件、师资队伍、办学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类课程决策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课程教学课时量安排偏少。以吉林S高职院校2011年公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该校学期安排课程表中,乐理与视唱练耳、唱歌、钢琴、儿童歌曲弹唱等音乐综合课程累计 424 学时,26 学分;美术综合课程总课时 180学时,11 学分,后者仅是前者学时安排的 42.5%。第二,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够协调。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学标准》)对“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安排总课时124学时,其中实践80学时,理论44学时,比例约为1.8:1;“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总课时24学时,实践理论比1:1。以陕西W高职院校201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美术”实践理论比1.25:1,“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理论比0.5:1,开设的两门课程实践与理论学时比均低于《教学标准》要求。第三,课程考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少院校美术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亦不够严谨,多以学生绘制一幅儿童画、简笔画,或完成一个折纸造型,结合日常考勤、作业完成,给出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第四,课程资源比较稀缺。《教学标准》中除在专业理论课中安排“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专业技能课中安排“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同时在专业拓展课中提出开设“教玩具制作”“民间艺术”等课程的建议。但大多数院校淡化专业拓展课,山西J师范类高职院校开设的拓展课包括了“儿童问题咨询与教育对策”等9门课程,并无美术类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决策的最明显表现是教学内容固化。部分高职院校美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仅局限在美术基础、绘画、折纸领域,个别师资条件、基础条件较好的院校会有所拓展,但教学内容仍以上述3方面内容为主。第一,美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美术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美术欣赏(中外美术作品、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等)、色彩基础(色彩分类、要素、对比、调和、应用等)、图案基础(平面构成、制作技法等)等。第二,绘画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美术字、墙报、装饰画等,各种绘画技能均分别讲授概念特点、工具材料、基本技法、创作步骤等。有的院校或能突出专业特点,讲授油画棒、彩色铅笔、简笔画等内容。第三,折纸技能,主要包括平面纸工(剪纸、剪贴、撕纸、染纸等)和立体纸工(折纸、浮雕、圆雕、纸花等)。第四,环境创设,主要讲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包括心理环境、人际环境、区域环境、内外环境、家庭社区环境、安全环境等规划、创设和利用等,理论居主导,而美术技能与环创实践的结合不够突出。

  二、制约课程决策的因素分析

  以上课程决策的现状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幼儿教育岗位后,美术基本功偏弱,动手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需要。比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其中的墙饰、区域环境、公共环境、主题活动环境、园舍建筑环境等许多工作任务,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动手实践技能。但在对一些幼儿园的调研发现,众多学生由于在三年高职专业教育中,没有接受系统训练,掌握的能力缺项,导致环境创设方面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不久,即再次到高校参加继续教育,或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专题进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经过分析后得到,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决策的原因如下:
  (一)职业教育理念方面的制约
  有些高职院校在美术类课程设置决策方面,较少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出发,或将师资建设周期长、办学基础比较弱、实训资金投入大等外部因素作为前置条件,更多地沿袭本科院校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用以指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多强调和侧重理论教学,将动手性、实操性不亚于工科课程的美术课程变成了纯理论课,湮灭了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了学生技能培养。在此,选取几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进行比较,见表1(课程名称后加*的为专业选修或拓展课程)。
本科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实践理论课时对比表
  (二)美术教育观念方面制约
  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有人将之归结为儿童“缺席”。部分高职院校在美术类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探索性工作偏少,将美术等同于绘画,甚至将专业美术中的基础绘画全部纳入课堂教学,第一学期素描,第二学期色彩,第三学期速写,如此完全按照美术专业按部就班教学,以至于学生在校期间接收到的美术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没有关联。比如,西部某高职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应用美术”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文字设计(中文字设计、外文字设计等)、广告设计(构思表现、构成要素、编排设计等)、装帧设计(装本、版面、插图、书衣等)、包装设计(容器、纸盒、装潢设计等)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且与幼儿园实际工作关联度不高,俨然是按照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思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制约
  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战略决策,各院校举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高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师范教育办学经验的高职院校,将中职和大专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普通师范教育、艺术教育等升格或转型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另一类是一般院校按照紧贴市场设专业的思路,新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前者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基础,教师学历、年龄和能力结构相对合理,授课教师以在编在职教师为主;后者的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较重,教师多为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处在积淀期和上升期。虽然教师队伍建设起点不同,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各院校受师资队伍条件制约,在美术课程授课内容安排上,虽然有的课程内容应为必修,有的内容以实训实操为主,有的教学内容应替换增补,但因为缺少相应师资,课程决策改革的步伐缓慢,理论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实训教学搁置边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以陕西W高职学院为例,该校承担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有5名在编专业教师,均为讲师职称,年龄在41~56岁区间范围,平均年龄48岁,有3名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国画,2名教师兼及国画和设计。湖南M高职学院有7名专业教师,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5名;其中6名教师年龄在 31 岁以下,平均年龄 26 岁,教师均为美术学专业毕业。这种师资结构决定了该校美术类课程是侧重素描、色彩等基础教学,而手工、儿童画等教学内容均由从当地幼儿园外聘的教师承担。
  (四)办学基础条件方面制约
   随着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日渐重视,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正在大幅改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但是有的高职综合院校倾向于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建筑、机械、电子、医学等专业,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建设重视不够;即使在学前教育专业内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投入方面也有区别,一般仅有能够满足素描、色彩、写生教学需要的普通画室、石膏模型等,多数院校不具备手工、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等课程教学的实训条件,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由教师搜集网络资源然后以多媒体方式在课堂呈现,技能培养效果弱化。
  (五)教材编订选用方面的制约
  有的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方面,未能与高职人才培养、学生、师资、实训、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有的院校选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突出基础理论,对美术实践技能强调不多。比如有的院校手工教材选用的是重庆某出版社出版的《切折构成》,该教材将大量课时安排在层面、柱体、垒积、屏障等结构造型的理论内容上,高职学生接受和掌握难度较大。有的院校选用美术专业教材,教材重点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理论,提高创作技法,与学前教育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关联。

  三、课程决策的基本考量

  《教学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人才规格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与态度等三方面的21项要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围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要求提出的,这是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决策现状的客观依据和基本考量。
  (一)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在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各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或从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升格而成,或从大专相关专业转型而成,因此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在专业课程决策过程中,应将美术类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与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同步见效。
  (二)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决策和课程实施决策方面应该坚持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思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讲授适当的美术基础理论,将更多课时用于提高学生儿童画创作、手工制作、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等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三年培养,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幼儿园岗位要求、满足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2010 年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教师的能力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是与幼儿成长需要、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和学前教育事业未来发展需要相比,教师的美术技能还有提升空间。这些能力如果不利用学生在校全日制学习期间进行培养练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习时间将被压缩,学习机会也减少。
  (四)学前教育机构职业岗位的要求
  有研究者认为,从事美术活动室教学,是出于幼儿天然的需要,是他们健康和谐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可见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2011年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对此,2012 年 10 月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做了进一步细化,有关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第一,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作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艺术作品。第二,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绘画、制作等,共同分享艺术活动乐趣;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第三,提供照片、绘画等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等。上述内容都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美术技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课程决策的对策建议

  按照本文开篇提出的课程决策概念,改善课程决策的现状,弥补课程决策的不足,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媒介、课程评价等方面,分别找出破解对策。
  (一)更新美术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理念决定了课程的目标,也就是说确定了美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北京长椿街幼儿园园长韩平花在其专著中,指出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和做到:第一,幼儿绘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幼儿用画宣泄自己情感,表达各种各样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第二,美术活动应以欣赏和感受作为活动的先导,应以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为主要目的,而非注重学会了什么;第三,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获得途径主要是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和发现;第四,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他们画(做)什么,而是引导他们怎么自己画(做)”;第五,教师摒弃用对与错、像与不像、好与不好来看待和评价幼儿的作品。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对即将步入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师也应该以之为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树立和践行这样的教学理念。
  (二)强化课程决策过程培养
  课程决策是一项专业化活动,需要有关课程论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支持。目前,在课程决策过程中存在着经验化的倾向。“经验主义的教学决策不是对经验的否定,而是由于经验的僵化、‘茧化”导致原本有益的经验质变为课程决策的制约和阻碍因素,使教学决策呈现出经验主义的现实形态”。院校和教学院系在课程决策方面,应认识美术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决策方面应予足够重视,在课程决策之前应组织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等方面专家研讨,给出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方案。教师在课程内容、评价模式等决策方面,既要结合往期的授课经验,同时要结合美术教学实际,学习和掌握课程决策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课程实施决策的实效。
  (三)丰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决策的核心。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呼吁:“美术教育应是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不能成为培养儿童绘画的‘机器’。”当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比较滞后,既不能满足学前教育机构的人才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紧盯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学习发展所需,首要的是去除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影响,将美术课程回归到学前教育这个前置专业条件下,淡化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化内容的教学,大量增加手工、环创、玩教具制作等于儿童美术教育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美术基础,主要概括讲授美术作品欣赏,特别是儿童美术作品鉴赏。第二,简笔画,主要讲授和练习静物、植物、景物、动物等各类简笔画的绘画技法、美术字的书写技法,以及幼儿园实用简笔画、壁报创编。第三,儿童画,主要讲授以油画棒、彩色铅笔、湿水彩等绘画的技法等,以及如何欣赏和指导幼儿创作儿童画。第四,手工,主要讲授纸工、泥塑、布艺、废旧物造型等的技法,以及如何指导幼儿创作手工作品。第五,环创,在讲授环创理论同时,重点为学生讲授如何将美术技能系统熟练地运用到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实践中去。第六,玩教具制作,主要讲授以木料、塑料、纸品、布绒、软陶等为材料的幼儿园常用教具、简单创意玩具的制作技法,以及如何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第七,民间美术,主要是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美术形式,凤翔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笔者对凤翔美术关注和实践已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入了当地的泥塑、刺绣、剪纸、木版年画等内容,学生兴趣浓郁,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动决策者,需要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课程问题做出专业的课程判断,这种专业判断形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美术课程教师的知识积累、专业素养、创研领域、创新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本课程决策的走向和效果。鉴于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突出针对性,鼓励教师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向学前教育美术方面转型。借助国家高职师资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到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执教美术课程的双师教师。借鉴工科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做法,派出教师到学前教育机构,观摩幼儿园艺术教学和游戏,让教师得到真实情境下的专业培训。可采取请进来的措施,邀请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师、高校有关专家,入校举办讲座,对讲师做手工、环创等专题培训。笔者注意到,利用带学生到见习实习的机会,经常与辖区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了解幼儿美术教学动向,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需求,对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扎实美术技能起到了明显效果。
  (五)改善实训教学基础条件
  实训条件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讲授方式和学习效果,特别是校内教学内容要实现理实一体化,必须加强美术类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由于这类专业实训室共享程度不高,前期投入较大。所以在这方面,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学前教育专门学校的投入力度明显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综合院校。一些举办美术专业的院校将多功能画室与学前教育专业共享,同时考虑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增建了手工制作工作室,集陶艺、布艺、纸工等实践教学和作品展示功能于一体,发挥了有限资源的最优化作用。有的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优的院校,对手工实训室作了进一步细化,建成了相关教学内容的专门化实训室,不同授课班级可以交叉使用,避免了实训教学的相互干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用校外充足丰富的实训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同时,要重视开发选用优秀教学资料,关于美术课程的教材品种十分丰富,教材也各有特色,但良莠不齐,有的教材长于理论,有的教材专于实践,也有的教材并无可取之处。因此,教材的选用要考虑教师队伍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选用内容设置合理、理实比例恰当、突出学前特色的教学用书。条件成熟的院校也可组织专业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探索经验,编印校本教材,以供教学之用。
  (六)推进课程教学配套改革
  为了确保课程决策的成果最大化、最优化显现,必须推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配套改革。在教学方式方面,最主要的是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高美术技能,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在考核评价模式方面,可以推行以做代考、以赛代练、以练代考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建立起技能为本、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导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12:171-181.
[2]郑建萍.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68-70.
[3]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4]韩平花.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邰康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决策的现状与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实习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