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经济管理 > 行政经济管理论文 >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分析——以CS银行为例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分析——以CS银行为例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6-18 09:00|论文栏目:行政经济管理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20618,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2-06-1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行政经济管理论文文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分析——以CS银行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风险模型开发与管理。在风险模型开发方面,大多商业银行都没有专业的建模团队,这块可以通过寻找外部专业咨询公司或者评级公司来合作。通过项目制的形式达到金融机构快速提升风控水平,能够更早运用与自身业务和产品当中,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从上至下的防范风险,并且从外部专家那里吸取信用风险管理先进知识,并且快速的提高自身信用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推广到更多的实际业务应用场景。
第 1 章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长期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并不断,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都得到了快速稳健发展。我国在几十年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政策方针下,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也逐年增长,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规模也逐年增多,共同推动了整个金融体系较为稳定的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主要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还维持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特别是信用风险的加剧,导致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持续几年增长,传统风险管理水平下没能找到有效控制措施对信用风险的增长产生遏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也深入我国金融市场开拓业务并抢占市场份额,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资产分配,崭新的信贷需求与风险需求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金融工具与衍生品。所以利用数据驱动的定量计算在金融环境里科学筛选优质资产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促使国内外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管理方向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加剧。真正让金融机构开始重视信用风险重要性的起因,是1974年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这两家非常著名的国际性银行倒闭,他们的倒闭也促使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全面的审视商业银行防控信用风险的问题。同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共同建立了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制定一系列对信用风险等相关的监管规定。2010年9月的《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促使商业银行把资本要求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协议中提出了对监管三大支柱的组成要素,形成了对商业银行非常完整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一是规定了商业银行最低资本的达标要求;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检查要求;三是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同时要求规模较大或者有风险管控能力的商业银行建立自身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并且实现内部评级系统管理,满足监管和自身的战略发展要求。巴塞尔委员会还提出建议各商业银行能够借用外部专业的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已经作为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相关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研究并探讨国外商业银行同业先进实践经验,并且结合新资本协议管理要求,归纳总结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方法。目前,国外商业银行采用更多的定量模型开发手段是多变量逻辑回归方法论,并且在模型验证方面普遍采用 AR 值的模型验证方法。信息不对称在社会环境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发点是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一致时会产生信用问题,交易双方在关键信息获取上会有差距,掌握关键信息越多的一方在交易中将处于优势地位。该理论可以根据交易发生的时点分为逆向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发生在交易前的信用问题为逆向选择,因为信息缺乏而导致无法对交易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可能导致选择了风险较大但价格较低的商品。发生在交易后的信用问题为道德风险,它是交易一方因为没有能力或信息成本过高无法及时了解另一方的关键信息,而一方做出或者隐瞒伤害另一方行为的时候,信息获取劣势方从会遭受较大损失。
 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2.1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现了国外知名银行破产的影响,风险管理也被推向了国际金融界重视的中心,并且一些大型金融集团下的银行也在陆续建设相应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来预测和防范客户违约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开始关注并着手研究信用风险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对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定量监控的应用。有专家学者认为,这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必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变革,真正的在授信审批前对风险加以控制和评估。这种信用风险计量在信贷全流程中前置,为之后的提高贷后管理效率提供保障①。我们以欧洲最主要银行集团之一的德累斯顿银行为例,他们更早的运用科学先进的信用风险定量评估技术,从信贷全流程进行持续监控和及时调整评估,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授信阶段实现对风险评级应用,通过评级划分各个产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贷中实施按照评级差异化进行有效监控,在贷后管理阶段运用评级结果对于风险性高的客户进行多频次的管理与调研。他们较早开发了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并且打通了对核心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的链接,把客户的行为数据实时反馈到内部评级系统并且设置触发重新评估的管理要求,结合了《新巴塞尔协议》实施的理论背景和银行内部的战略发展,保证了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时俱进的有效展开。作为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普及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较早。伴随着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全球开放,美国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体系、外部信用机构、外部评级机构和外部数据商都得到了完善,已经形成了健全的金融信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使得美国较早成为实现全面新资本协议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商业银行已经有着非常健全的社会评级体系,并且允许外部征信公司(如局)通过商业运作模式为消费者或者授权的金融机构提供评级服务,让商业银行能够掌握更多授信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行为信息和其他金融平台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满足信用风险管理要求②。
2.2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二十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金融理论界才逐渐重视和开始研究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领域。随着一批高级专家学者和金融实践者的研究探索,产生了较多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填补了当时我国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空白。当时张维迎(1999)认为商业银行是由于对掌握客户各类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了风险,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行为信息、客户历史交易信息等。在授信审批和授信发放阶段,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有效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方面一直比较薄弱,怎样合理运用借款人各类有效数据和对现有内部数据的挖掘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部分较差授信客户在利益驱使下,会隐瞒甚至造假行为数据,让商业银行在错误的信息指导下给予借款人较高的错误评价。我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在新巴塞尔协议出台后也进行了探讨和信用风险管理战略调整,我们也在逐渐加大对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人员的投入①。由于我国和外国金融体制的不同,内部没有较多外部数据与评级公司的环境,所以商业银行只能运用内部信用评级法的研究与开发,但就内部信用评级法,我们的研究与开发之路也不平坦。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定量分析人才,其次是内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中的数据标准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应该逐步实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搭建,分银行类别和分实施阶段的制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规划。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同业先进实践后的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现状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对实施风险内部信用评级意愿也非常之高。
第 3 章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差距分析.................................................. 14
3.1 CS 银行经营现状......................................................................................... 14
3.2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15
3.3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差距分析.................................................................. 17
第 4 章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21
4.1 信用风险参数量化(评级模型)改进方案................................................ 21
4.2 内部信用评级验证体系改进方案................................................................ 26
4.3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改进方案 ....................................................................... 28
4.4 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改进方案 ....................................................................... 30
5 章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改进方案评价与保障措施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改进方案主要围绕授信客户开发授信准入定量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推进压力测试的稳定性、强化模型应用策略、制定信用风险评级制度和流程管理等方面,总体规划搭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5.1 改进前后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对比评价
CS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案实施部署后,全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升的效果会从如下几个方面呈现。
(1)改善信用风险指标,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通过合理的运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成果,能够更精准的筛选出符合银行战略规划的优质客户,从而降低了全行的不良率和逾期率等风险指标。可以通过对信用风险偏好来合理提高授信客户质量,达到银行资产向优质客户倾斜,完成银行整体战略目标。
(2)促进新金融产品开发,风险管理为其保驾护航。
在新产品开发及其应用测试前,可以通过模型、压力测试来验证产品可能遇到的风险,用定量参数中来衡量新产品对银行收入与风险,能够更加全面的计量未来新产品的市场规模与信用风险。
多变量组合穷举示例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高速壮大发展的CS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银行的经营是怎么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而不是像原来大刀阔斧去开辟业务和市场。金融机构未来的竞争将向着更加精细化的业务领域发展,那也将要配比同样精细化的风险管理,特别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尤为重要,以下是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一,风险模型开发与管理。在风险模型开发方面,大多商业银行都没有专业的建模团队,这块可以通过寻找外部专业咨询公司或者评级公司来合作。通过项目制的形式达到金融机构快速提升风控水平,能够更早运用与自身业务和产品当中,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从上至下的防范风险,并且从外部专家那里吸取信用风险管理先进知识,并且快速的提高自身信用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推广到更多的实际业务应用场景。
第二,风险策略应用。充分利用科学的风控管理理念来运用到实际业务当中,包括额度策略、定价策略、风险预警策略和业务报告策略等。在每个阶段都能够做到量化风险,积极利用先进的风险策略优势,真正客观的计算出每个产品、每个客户和每笔贷款的信用风险评级结果,开创自身精细化管理应用先河。
第三,信用风险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每个模型都有自身的利用周期,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模型优化,这样才能让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巩固,并且结合内外部数据模式,让模型更加精准和稳定。
第四,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制定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政策及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落地执行,这也是全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搭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五,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在金融机构乃至金融科技领域,资深风险专家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让更多的金融行业专家能够涉足该领域学习,能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结合产品特征、业务特征推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提升。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分析——以CS银行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行政经济管理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