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科技论文 > 改革新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科技专家培养模式

改革新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科技专家培养模式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7-19 14:49|论文栏目:软件工程科技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719,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7-1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软件工程科技论文文章《改革新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科技专家培养模式》,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针对新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软件工程学科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教学培养计划”和IEEE推出的SWEBOKV3知识体系,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系统重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程序设计不断线为目标,形成“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专业实践”的渐进式实践教育体系。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1 引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2011年,软件工程成为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列的一级学科和目录内本科专业,可见国家对软件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目前大部分地方新型本科院校都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但由于受到生源层次、师资类型、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培养的毕业生的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学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前社会上出现大量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从高校的高年级招收学生,为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脱离了社会需求的实际,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需要进行改革。当前,新型本科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 专业定位与实际不符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材、教学计划、课 程 设 置、教学方法从985高校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基本相同,培养目标也基本相似,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于985和211高校软件专业的学生较弱。
  1.2 培养模式不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产生,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却 没 有 大 的 变 化,教 材 落 后 于IT 技 术 发 展 的前沿,课程讲授脱离软件工程的实际,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以职业化为导向,而是以专业学生发展和研究为导向。
  1.3 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学校过分地强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把学习的考试成绩看得比较重,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运用。其次,现在的IT 行业注重团队合作,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更注重个人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4 缺少有项目实践经历的师资
  目前,高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少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另外,学校与行业和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和体系,致使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本文探索新型本科院校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出发,以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工程化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以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系统设置软 件 工 程 理 论 课 程 体 系 和 验 证、设 计、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

  2 相关工作

  “软件工程”概念最早是由北约组织(NATO)在1968年召开的软件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件危机”而提出的。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国外很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始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例如,卡内基· 梅 隆 大 学 建 立 软 件 工 程 硕 士 教 育 计 划。1991 年,ACM 和 IEEE/CS 制 定 的 计 算 教 程(CC1991)将软件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9个知识领域之一。1993年,IEEE 计 算 机 学 会 和 ACM 考 虑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并成立了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ECC,SoftwareEngineeringCoordinationCom-mittee)。2004 年,SECC 制 定 软 件 工 程 知 识 体 系(SWEBOK),标志着软件工程学科正式确立。我国软 件 工 程 教 育 研 究 开 始 于 20 世 纪 80 年代,当时部分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研究生班。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全国成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后增加到37所),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 养 的 跨 越 式 发 展。2006年 教 育 部 成 立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开展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战略发展和专业规范的研究工作。2011年,软件工程学科独立出来,成为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列的一级学科。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陆鑫和傅彦结合 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手段。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经验,提出软件工程模块化教学理念,将软件项目管理分为6项一级能力和60项二级能力,确定不同能力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形 成 模 块。孙 红 敏 等 针 对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问题,提出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梁宏涛等提出一种专业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民办本科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林耀进等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实践内容难以有效衔接问题,提出以项目开发 为驱动的多课程联动教学模式。

  3 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3.1 培养目标和规格
  为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接岗位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区域软件产业,以软件工程行业标准为导向,以 工 程 化 人 才 培 养 为 目 标,兼 顾 社 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培养的毕业生应掌
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备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能够在软件行业中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测试和管理等工作。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规格主要瞄准两个岗位: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岗位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相关技术,熟悉软件开发流程与项目需求分析,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管理;会按规范编制技术文档。软件开发岗位要求熟悉软件开发和维护流程,能熟练使用IOS或 Android进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和调试,熟悉 Web项目开发及应用。
  3.2 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学校设立“三大平台”+“八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我们构建的基于模块化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图1中,1、2、3、4代表四个年级,横向的框代表不同的课程群模块。整个课程体系分成:通识课程(必修、选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综合实践课程、校园文化与社会实 践、创 新 创 业 与 科 技 活 动。具 有 以 下3点特色:(1)程序设计不断线。从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学期均开设程序设计相关课程,涵盖程序设计基础、Web开 发、移 动 开 发、嵌 入 式 系 统 等 领 域,全 程化、多方位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2)实践环节由浅入深,层次渐进。我校软件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3)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活动融入培养方 案。定期邀请企业人员来我校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项目或者获得 CCF 软 件 能 力 认 证、PAT 计 算 机 程序设计能力考试等证书进行学分认定。
  3.3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 合 实 训、企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化实践能力。在新修订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实验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进行独立考核,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 计、数 据 结 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语言类课程,引 入 浙 江 大 学 PTA 平 台(ProgrammingTeachingAssistant),系统支持自动考试、评判。课程设计安排在 学 期 结 束 前1-2周,布 置 一 个 大 的 作业,2-3个学生一组,共同完成。综合实训课是运用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比如:在 开 设 数 据 结 构、Java程 序 设 计、Web程序设计之后,安排软件项目实训课,使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设置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要求在大学四年中至少参加一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活动,或者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者获得 CCF软件能力认证、PAT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等证书。

  4 结束语

  探索与实践新型本科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工程能力强的软件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以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系统构建模块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循序渐进的实践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万江平,安 诗 芳,黄 德 毅.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0):1-3.
[2] 陆鑫,傅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247-249.
[3] 王晓峰,许强,陈圣兵,杨彬.基于模块化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5,(Z1):29-32.

作者:谢 飞,范庆春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改革新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科技专家培养模式》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软件工程科技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