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 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途径

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途径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6-09 19:50|论文栏目: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609,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6-0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文章《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途径》,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发展农业经济的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农村; 人力资源; 开发; 模式; 途径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换的现实需要。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长期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的重要时期,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比以往更加迫切。研究新时期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途径

  一、“四需要”突显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性

  ( 一)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全球化趋势来看,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业劳动者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此外,还要求劳动者具备较强的预测决策能力、经营协调能力和现代农业劳动工具使用操作能力等。这些素质、能力的提高,都要靠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来实现。
  ( 二)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是解决我国 “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80% —90% ,发展中国家达到 40% ,我国为 30% 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形成全新格局的过程,都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它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及城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三)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累累,有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其原因就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较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差,很多农业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农业劳动者掌握科技、应用科技的能力,才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 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都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推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很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没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将很难实现农民的分化和转化。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解决 “三农” 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无不依赖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三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定位

  ( 一) 农业实用型人才开发模式
  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类生产型、经营型、技术服务型等实用型人才,应成为当前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各地政府应整合有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大力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工程”、 “农村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工程”,促进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和培养。
  ( 二) 农村非农就业人才开发模式
  农村非农就业人才开发主要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种开发模式中,政府要在把握市场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分流引导、培训。可采取的方式有: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订单培训、转岗提高培训等。在引导农民提升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与东南沿海、津、京等地的外资企业及国内效益好、有社会保障的大中型企业签订 “订单培训、定向安置”的协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转移输出培养体系。
  ( 三) 农村后备人才开发模式
  各地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青年今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打基础。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仍有大量初、高中毕业生没有继续升学,当地政府应将这部分人纳入农村后备人才的培养规划中,鼓励其参加农村经济、市场经济等专业课程培训,这将会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因此,在义务教育后期引入职业技术和科技教育,将会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发挥最佳效益。

  三、“四途径”为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路

  ( 一)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应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规划,须结合当地经济实际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的总量和结构上要与 “三农”发展的规模、速度相协调一致,实现人才增长与农村发展同步。当前,我国应围绕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构建以 “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女性劳动力” 为重点培养对象,以 生产型、经营型、技术服务型” 为核心人才队伍,以 “提高农业经营人才经营管理能力、技能带动型和技术服务型人才的技能水平”为首要培养内容,以 “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人才”为重要开发区域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
  ( 二) 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教育和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农村各级行政部门和农民群众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一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二是推动农村成人教育。三是兴办农村职业教育。四是推广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五是发展农业技术协会。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多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培养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
  ( 三) 整合多方资源,健全面向农村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村人才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市县人才市场为依托,以乡镇人才服务站为网点,辐射广大农村的人才市场体系。面向基层农民开展就业指导、人才代理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农村人才需求信息。对有志向非农和城镇转移的广大农村青年,要及时公布指导政策和就业信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异地成才。
  ( 四)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评估制度
  各省、市、州、县 ( 区) 财政部门要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配合相关部门整合资金和培训资源,采取以奖补、贴息等方式,支持农村人才培养、激励、创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的基本范围,这直接关系着农村劳动力的恢复和再生。要将农村人才发展列入当地社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农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祖军,曾伟.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西赣南 A 市为例 [J]. 湖北社会科学,2011, ( 12) :101 - 104.
[2] 梁乃云.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J]. 科技和产业,2009,9 ( 5) : 50 - 52.
[3] 史金平,周勇涛. 湖北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 2015) [M] 武汉:长江出版社,2015 ( 6) : 225 - 228.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途径》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