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人力资源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1-22 13:59|论文栏目:人力资源|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122,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1-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人力资源文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硕士论文范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其中的激励机制则是这一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存在着一些缺陷或者说不足。针对这些缺陷或者不足,完善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务人员在公共部门中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也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旧模式,步入了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加多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新常态。与这种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是政府必须积极转变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部门旧的管理体系遭遇到较大的挑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给出了职能转变的量化指标,要把国务院各部门现有 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这一改革对于行政系统来说无疑是一种深刻的自我革命,是需要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推动。除了政府机关行政审批权力的减少和取消之外,最近几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化,以及行政系统公车改革等,构成了深刻影响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知,一方面权力受到削弱,另一方面权力寻租行为受到高压管控,以及原有的隐形福利受到挤压,这使得当前以公务员队伍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人员在职务行为中出现懒政、庸政、怠政,甚至出现了人员流失的新趋势。例如,曾为广东公安系统唯一全国人大代表的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跳槽到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 为了减缓和避免出现上述的懒政和人才流失现象,必须以创新的方式改革新常态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之激励机制,才能不仅留住公共部门的优秀人才,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及行政效率。从这个角度看,本研究论题有着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查阅本文所涉及研究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确保研究基础扎实且具有充分的前瞻性。 比较研究法。一方面是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新加坡)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设计中的不同思路和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和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设计上的比较研究,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目前公共部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借鉴西方国家和成功的企业在激励机制上的有益理论和经验。 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地区(比如广东省某地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现存问题的实地调查,将研究建立在一手实证资料的基础上,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出该领域中的真问题,使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又有充分的针对性和更高的可信度。研究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建构思路上,本文将公平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相结合、绩效考核的正激励与公务员的自我实现相结合、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组织认同相结合。研究利用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这一外力来补充激励机制本身的不足,提出以员工的自我实现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激励,及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组织认同结合。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站在广阔的视角,研究借鉴新公共管理的进路探讨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及重视激励机制中员工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研究方法的创新。采用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即进行实地调查,结合个案分析,并进行国内外比较,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研究价值。 

  第 2 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内涵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就是公共部门通过多种适当的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运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措施,通过信息沟通来达到激发、引导、保持以及规范公务员行为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员工个人目标的系统。
  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是与私人部门相对而言的,公共部门的特征是带有公共性质,或者说在配置社会资源时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私人部门则是追求企业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区分相应,私人部门的从业人员通常指的是各类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受其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的规约;而公共部门的雇员指的则是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从业人员,他们通过履行公职来获得国家财政支付的工资福利。希克斯认为公共部门指的是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和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意愿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里,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部门。当然,在广义上,公共部门也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即各种进行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特别是政府创办的非营利组织)。但这一类并非纯粹的公共部门,只是“准公共管理部门”,如约翰·格林伍德所指出的,有些由政府领导部门的机构或者半私人组织,既不是中央的部门,也不是地方的机关,但又常常与它们关系密切,因而只能称为准行政机关。本论文将把研究对象限制在纯粹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所以并不探讨这一类的“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准公共管理部门”的人类资源管理机制改革问题。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 1954 年的《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的。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与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由于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凸显有着明显的关联,西方国家都逐渐重视把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源概念的重要性革命从本质上就是把人作为第一资源,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要高于其他形式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因此,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创造的真正源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不仅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系统的现代管理程序,更将其作为整体性的人力资本开发战略。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突出人的核心地位,强调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利用,如通过教育、培训、激励与授权等多形式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挖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人力资源在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中发挥更大的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2 激励和激励机制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范畴,重点在于研究激励对于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的研究,员工的心理因素及其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因素对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在其研究的启发下,后面的学者提出了更多的激励理论,如从从 X理论到超 Y 理论,“物质人”理论到“主权人”理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到现代的 ERG 理论和麦克莱兰德的需求理论,等等。 从组织行为理论来说,人的行为受制于动机因素,这种动机源于人的某种需要,外部的刺激能够强化这种需要,并推动个体去行动。激励的目的在于创造出这种行动的动力,使员工不断完善自身,充分发挥业务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通过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员工只需发挥其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能力就足以保住工作,但如果有充分的激励,员工的工作能力则能发挥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这意味着其中增加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才能的挖掘是激励所带来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兹(Damei Katz)则通过基于密西根州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项目,认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至少四个方面:(1)对于工作的兴趣;(2)对工作团体的荣誉感;(3)对薪酬和晋升机会的满意感;(4)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满足感。这意味着激励能够增强成员的组织认同,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不仅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更好地实现组织确立的目标。 最常见的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公平激励、目标激励等。物质激励一般指向员工发放奖金和奖品,提供薪酬或者其他休假或者外出旅游的奖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层面的需求是较为基础性的需求,它能够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精神激励是指情感上的关怀、荣誉上的表彰(如书面嘉奖或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以及职务上的晋升等等,从而增强员工工作的荣誉感和满足感,激发其工作的热情。目标激励指组织设定某个目标,引导员工按照目标的要求去行动。公平激励的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不仅与其得到的绝对报酬相关,而且与其得到的相对报酬相关。也就是说,即便某个员工绝对薪酬不低,但如果在和同职位的员工相比,其相对薪酬明显少了,那么这种不公平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公平激励的主旨在于尽量满足员工的公平意识和要求。在一个组织里实施公平激励,使员工由于在分配、晋升、奖励等方面得到公平地对待,这将为员工创造出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尽心尽力为组织奉献自己的才能的良好环境。目标激励的关键是把组织的需求转化为员工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使员工将组织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可以将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和远期目标,从而使员工能够一步步地通过阶段目标的完成达到最终的远期目标。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手段和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将有助于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创造力,培养对于组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常而言,激励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适度激励的原则。所谓“过犹不及”,激励机制的设定也是如此。激励不足会使员工对于组织的评价体系缺乏信心,从而达不到激励的初衷;而过度的激励也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正向的效果,超量的激励有可能因棘轮效应在激励降低时使激励效应完全失效。第二,激励的公平原则。员工在激励的问题上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激励制度的设计是否公平。因此,激励的方案不仅应重视激励的力度,还应注意激励的分配结果。对员工的激励应该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第三,激励的目标原则。在设立激励方案时,应对组织本身的发展目标和核心员工的主要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组织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满足员工需要的可及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激励机制同时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第 3 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形成背景与国外借鉴

  3.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形成
  3.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国外经验

  第 4 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现状――以广州市 D 局为例

  4.1 调查对象基础数据
  4.2 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以 D 局公务员为例
  4.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不良后果

  第 5 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创新对策

  5.1 激励机制创新的新机遇与挑战
  5.2 激励机制创新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新公共管理理念
  5.3 激励机制创新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
  5.4 激励机制的创新必须致力于建构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激励体系

  第 6 章 结论

  通过前文的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必须是三方面结合,即公平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相结合;绩效考核的正激励与公务员的自我实现相结合;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组织认同相结合。 其一,公平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相结合。本文认同学界关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洞见,除此之外,本文还主张公平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必须与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建构相结合,利用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这一外力来补充激励机制本身的不足。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不太可能像新加坡那样通过高薪和非常完善的福利制度来设计激励机制,反之,在公共部门在简政放权和反腐倡廉的背景下,由于隐性的福利被消除,公务员物质福利的改善比原来更依赖于社会福利整体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在当前的背景下,应该重视整体的社会分配制度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之间的互补。其二,绩效考核的正激励与公务员的自我实现相结合。本文认同物质激励在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基础地位,但更想强调的另一方面是,以员工的自我实现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激励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最高的层次,它是人希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和理想得到实现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近些年公务员的薪酬也在逐步的提高,尽管远远赶不上 GDP 的增长幅度,但工资的绝对增长的确会使那些较基本的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或者说使这些需要的满足对于个人来说不像以前那么重要,这一趋势的另一面则是个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对于公务员来说以自我实现为内核的精神需要越来越重要。因此,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构不仅要着意于通过对员工的正激励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应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其三,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组织认同相结合。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要通过高薪和高福利等物质层面的正激励来吸引人才,但公务员的组织认同同样不可忽视。公务员的组织认同是指公务员把行政组织作为实现自我增强和自我发展的成功之所在的认同心理,以及通过与其他公务员的相互交往,实现情感交流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行政组织的归属性认同心理。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和公务员的组织认同结合起来,才能给有效的防止公务员的流失。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人力资源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