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对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探讨

对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探讨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3-27 09:25|论文栏目:农业经济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32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农业经济学论文文章《对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渊源古老的学科, 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 学科本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有必要科学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学科。在转型经济中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至 21 世纪中叶的国民经济两个翻两番, 是我国农业经济学界和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良机。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应从理论农业经济学、应用农业经济学和区域农业经济学 3 个角度, 共分为 6 个方面进行建设。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学术流派; 学科体系我国的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经济学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 在国际间和海峡两岸进行频繁学术交流的同时, 国内各级各类的农业经济学术研讨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科学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关系式
一、完善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体系适逢其时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渊源古老而生成年轻的学科,在其独立形成学科的 200 年里, 有其本学科特有的研究对象, 依据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特有原理, 自立于学科之林。各国学者在背景、国情、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实践基础等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学术观点。虽然各家之言的深广程度不同, 论述层次不一, 涉及范围不等, 显示参差有别,但是顺其分析, 均各言之有理。一般公认的是, 从理论来源和基本理论上考察, 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学说可分为 3 个学派, 即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美国的农业经济学派( 亦称现代农业经济学派) 和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派( 丁泽霁, 2002) 。在这三大学派之下,从依据基本理论和特有原理的多少、理解的角度、研究条件与样本, 又可分为众多的、难以计数的支学派、小学派以及它们的混合学派。后来自成体系的俄罗斯学者恰亚诺夫和美国学者舒尔茨, 他们因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 把怎样认识小农作为重要研究内容而开创了新的农业经济学说。延绵不断的大批学者都对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与探索,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各国各地的农业经济学实践活动, 提供了相互沟通、学习和借鉴的条件; 丰富和发展了各国、各地农业经济学科的内容与方法; 推动了农业经济学科大小学派的繁荣和提高; 促进了农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形成趋势和导向。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手段方法, 以及许多概念等问题上难以达到公认的一致。一是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条件、自然资源丰欠、人文社会历史、对外交往程度; 二是各国农业经济学者的思想观念、实践研究的范围层次、学习继承的创新程度、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三是各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对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力; 四是农业经济问题在不同国度里的作用程度、影响大小、重视与否、发展前景等差别极大; 五是国际环境和国内的社会经济条件等。这些都是影响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中, 对相关核心内容的范围边界、深广程度形不成一致阐释的外在因素。这不仅是各国农业经济学科体系形成的外在条件, 也是农业经济学科体系在各国间难以一致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科, 第一, 因其独立形成时的依据及其来源, 如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研究对象的准备不足、不全面、欠完善, 使农业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存在营养不良, 后来发育、发展的不均衡, 是学科体系至今不统一的根本内部原因; 第二, 农业经济问题本身的显著地域性、模式层次性、时空综合性、动态系统性、复杂社会性和功能基础性等特点, 更增加了农业经济学科体系形成的难度; 第三, 农业经济学者的科学研究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国度里, 社会政治制度、国民经济水平、研究层次和学者对农业经济学科体系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农业大国, 13 亿人口有 9 亿农民, 无论从南北方向研究、东西角度分析, 还是历史演绎归纳、现实考察验证, 悠久的历史沿革, 人多地少钱少的现实, 农业经济水平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各地差异明显的地域特点, 不仅是广大农业经济学者持久研究, 形成多样化农业经济观点、学派的良好条件, 也是促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科体系的雄厚基础。农业经济学从整体上沿着三大学派应用着、发展着, 其应用的实践基础就在以国家为范围的地域里。中国农业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 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的农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 在 50 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建立、发展、壮大。把中国农业经济学科进行完善和提高, 加速它早日成熟, 提高服务实践效率, 成为每个中国农业经济学者的光荣义务。
  有很多学者认为, 从中国的大农业经济学出发,已经形成了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的学科体系。笔者认为, 现有的学科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对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经济、都市农业经济、城郊农业经济等也应加快向深度广度研究的步伐; 全国仅用一种模式研究农业经济, 不适应各地多元、多样、不均衡、不一致的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很多学者对现有的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认识模糊, 差别极大, 对青年教师的规范研究不利; 所以, 在继续突出农业经济学的实用性、释读性的同时,日益增加它的理论性、系统性显得更为迫切。总之, 完善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体系适逢其时, 非常必要: 第一, 完善学科体系可向广大农业经济学者比较系统地展示农业经济的理论、原理和方法领域,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等待探索、研究; 第二, 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梳理现有相关理论、原理与方法, 找出研究探索的热点、优点、不足和缺憾; 第三, 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研究农业与二、三产业和国际市场日益紧密联系中的农业经济问题; 第四,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结合当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 从适当角度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第五, 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激励更多农业经济学者加入到探索、研究的队伍中来, 相互商榷、平等争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第六, 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加快农业经济学科的提高, 整体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 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思路
  构建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形成不同的体系框架, 一般以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特点作为学科体系的范围边界, 从学科研究任务、内容的总体与部分, 或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 甚或不同层次的系统与地域出发, 用为社会实践服务和学科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红线, 再以不同的模式、手段与方法, 就可构建和形成一定特色的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
  1. 广义农业经济学和狭义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泛农业经济学和课程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等 例如:广义农业经济学: 属于农业经济学研究任务、内容的部分, 又称大农业经济学。如, 早期包括在农业经济学范围的经济问题, 不断分化出来, 形成相互独立的学科, 象农业企业管理、农业宏观管理、农业市场与价格、农产品营销、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会计学、农业统计学、农业财务与税收、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世界农业经济学等。形成了相互分工、相互联系的学科体系。狭义农业经济学: 以农业( 种植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因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方法的变动, 政治和社会对农业经济学所起作用与需求的波动, 用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为基础, 突出了当时政策的释读性特点。泛农业经济学: 以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即把与之有关的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协调、区际联系、国际贸易等都纳入研究范围, 还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等内容。课程农业经济学: 仅指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农业经济学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解放前是主要研究公经济( 政策) 和私经济( 经营) 。解放后至上世纪末, 则具有明显的释读性特点,重点解读当时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政策, 对作为一门学科本身的研究与探索并不突出。经过大量研讨和前期精心准备, 进入 21 世纪以来, 农业经济学课程内容与结构有了很大变动和调整, 不仅更贴近为 三农发展的应用性, 而且明显加大了农业经济学本身客观规律的研究分量。当然都要体现农业经济学的综合系统性、广泛复杂性、动态实用性和鲜明地域性等特点,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 生产力农业经济学和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 指从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角度, 研究农业经济学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客观发展变化的规律, 还研究农业生产方式与其他相关社会生产方式的联系和互动规律。生产力农业经济学: 农业布局、农业产业、农业土地、农业科技、农业生态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市场化、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生产力、农业资源、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本、农业管理、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与二三产业及其外部经济的互动联系、农业国际化等, 都是其理应研究的内容。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学: 产权关系、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农业地租与地价、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分配、农民消费、农业扩大再生产、农业与外部经济的互动协调、农业经济与世界农业经济等就是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了。当然, 还可以从农业经济学的实践性出发, 分成生产农业经济学、交换农业经济学、分配农业经济学和消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也可从为不同层次实践服务的角度, 分成宏观农业经济学、中观农业经济学和微观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等。
三、概述一类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
  农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分类上着手, 形成不同的学科体系框架。但是都应能展示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特点、内容、任务, 展示为实践服务的导向, 还必须有利于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不妨分为理论农业经济学、应用农业经济学和区域农业经济学。其中应用农业经济学又可分为部门农业经济学、综合农业经济学、环节农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农业经济学。
( 一) 理论农业经济学
  主要在农业经济系统的领域内, 研究本学科中一些带普遍性的综合性问题, 研究如何在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它对应用农业经济学和区域农业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研究具有概括性和指导性, 所以, 必须做好基本理论、相关原理、主要模式框架、方法论的研究; 做好追本溯源、引导发展、逐步提高的农业经济史论研究。由于农业经济学既不能向农业学延展太深, 又无力向经济学了解太细, 因此, 还要适当研究农业经济学与农业学和经济学的分工协作, 与其他相关外部学科的关系。及时吸纳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成果, 吸纳应用农业经济学和区域农业经济学的具一般理论意义的实践成果, 以利于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
( 二) 应用农业经济学
  主要包括部门农业经济学、综合农业经济学、环节农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农业经济学。其中: 部门农业经济学是从大农业的第一层次分类角度, 分别研究农业经济学理论、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问题, 农业经济实践经验的 原则化、 战略化, 以及特有的原理和方法。当然, 还可以探索、研究如谷物业经济学、水果业经济学、蔬菜业经济学、养猪业经济学、养牛业经济学等。综合农业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带中农业经济问题的学科。可以从热量、降水、地形、植被等形成的不同地带; 从乡村、城郊、都市等不同社会地带; 从内陆和沿海、南方和北方、四大阶梯和流域、生产型和加工型, 以及特色、专业化、产业化等不同角度形成的地带, 综合地研究该地带内有关农业经济理论、原理、方法的应用问题, 特有原理、方法的实践经验总结及其向 普遍性的升华。环节农业经济学是从纵向角度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学科。它可分为产前农业经济学、产中农业经济学和产后农业经济学, 或后向联系农业经济学和前向联系农业经济学。它是以广义的农业产业系统为研究对象, 探讨各环节中的农业经济理论、原理和方法,特有原理、特有方法和特有模式的经验、理论总结。可持续农业经济学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学科。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个并重原则出发, 一要研究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原理、方法和发展模式; 二要研究农业经济系统的外部因素对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原因和对策; 三要探讨农业经济系统内外的协调发展原理与模式, 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策。
( 三) 区域农业经济学
  它是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区域农业经济学最能体现三大学术流派中的某一学派理论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不同的时空, 或行政的,或地理的, 或经济的, 或政治的。不仅研究该地域内农业经济系统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原因, 指出今后发展的趋势, 优化升级的方向、对策和途径, 还要研究区际间的联系、协调与影响, 区外对区内的机遇和挑战等特有原理, 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1] 丁泽霁. 农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索[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 2] 朱道华. 农业经济学[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 3] 周起业. 区域经济学[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4] 雷海章. 现代农业经济学[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5] 孙中才. 理论农业经济学[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对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农业经济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