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留学生论文 > 实现职业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目标的难点与对策

实现职业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目标的难点与对策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8-05 09:30|论文栏目:留学生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805,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8-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留学生论文文章《实现职业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目标的难点与对策》,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设置的目标在于提升技能型人力资源质量、奠定中职卓越教师培养基础、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和完善教育硕士学位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低迷、专业与教育双重背景的教师缺乏、培养与教学资源建设尚在开拓期、校企校协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等原因,培养高校逐渐陷入生源质与量需要提升、能力培养难以一体化、过程支撑缺乏、考核评价标准不契合的困境。破解困境需要优化职教教育硕士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专业教育教研能力形成的指导机制、推进教材编写与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建立凸显职教师范性的考核评价标准。

   关键词:职教教育硕士;设置目标;双师型;卓越教师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学位办[2015]28号),从此我国正式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后文简称为职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17 年 6 月,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专家小组对职教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开展了大规模现场调研,并发现了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一半。厘清职教教育硕士设置的目标,明晰职教教育硕士设置目标实现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职教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保障“双师型”教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教教育硕士设置的目标

  (一)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源质量提升

  人力资本是凝聚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中职教育是培养大量优质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能够系统性、全面性地传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师资作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性因素,其自身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职教师资质量的高低将影响技能型人力资源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提出为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在工业化、国际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优质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企业或行业内的新型技术,运用于一线的劳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职教教育硕士的设置是为了通过师资质量的提升,来培养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力资源。

  (二)奠定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的基础

  国家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中提出,面向培养理实一体、德业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当今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养成需要优质职业教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卓越的教师队伍。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构成包括深刻的职业情感、特适型专业知识结构、精敏问题意识、独创教育行动图式与机敏情境智慧。卓越中职教师在具备卓越教师独特素质的基础上,还具有“双师型”的素质特性,相较于一般中职教师而言,在专业教学、实践操作、教研等方面更具拓展性和延伸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能发挥引领作用,在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中起到中坚作用。4年的本科教育难以达到“双师型”卓越教师的素质要求,需要设置职教教育硕士学位来满足中职学校对“双师型”卓越教师需求。职教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双师型”教师素质需求契合,为中职学校双师型卓越教师输送储备人才,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不断提高教师招聘的学历标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教指委发[2017]4号)(下文简称《培养方案》)明确表示高素质的中职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现代教育理论、较强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提出相应要求,即信息时代下中职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具备使用多媒体和制作专业媒体课件的能力、理性思辨与批判性地看待纷杂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中职教师素养的要求,也是职教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攻读职教教育硕士能使准中职教师获得职教教育硕士学位、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并在就业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让中职教师能进一步巩固、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

  (四)完善教育硕士学位体系

  中职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优化教育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在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中职学校本科层次的师资已经不能满足中职的人才培养所需。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出相应诉求。增添职教教育硕士学位是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硕士学位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教育硕士学位专业领域由少变多,范围分布也由窄变宽。由最开始的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逐步增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纵向上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横向上有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从教育硕士体系本身来看,设置职教教育硕士学位是对其类别本身的完善,同时也顺应了社会对教育硕士学位体系发展完善的要求。

  二、目标实现的困境

  (一)生源的质与量需要提升

  职教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小、报考人数少、生源专业对口度低是职教硕士设置目标实现的障碍之一。职教教育硕士招生规模虽然在逐年递增,但总体招生规模仍然较小,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对高层次师资的需求。部分高校职教教育硕士的主要生源以调剂为主,这对后续职教教育硕士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前置专业与培养专业对口度低。前置专业吻合程度将决定培养目标实现的效度。前置专业与培养专业不一致,培养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增添专业基础性课程,为学生补足基础。学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增加,会造成其他课程减少,影响培养的有效性。目前,职教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第一志愿报考率和专业吻合度均未达到助力培养目标实现的理想程度。

  (二)“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难以一体化

  职教教育硕士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职教教育硕士学位是一个职业型的学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教学;还是一个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位,其教学内容位于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交汇点上,围绕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来确定研究内容。作为未来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职教教育硕士要能够利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来有效开展专业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在实际培养中这两种能力的一体化遇到了困难。培养高校通过分别开设教育学科课程和专业学科课程来培养职教教育硕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素养。从理论上看,职教教育硕士可以从这两种学科课程中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专业学科教学能力。但实践中,两种学科课程相互独立,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容上并未相互渗透融合,学科之间联系度不高。职教教育硕士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要自行融合吸收,形成专业教学教研能力较为困难。

  (三)师范生核心素养形成缺乏过程支撑

  职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是专业学科教学教研能力,开展职业教育硕士教育是能够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中,实现两者之间的“化学合成”,最终表现为具有鲜明职业烙印的专业教学能力,其培养过程中需注重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但就目前各高校培养情况来看,缺乏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支撑,具体表现为缺乏课程、教材、实践环节上的共同支撑。培养高校“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和“专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较差,而这两门课程恰好主要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教学设计能力,是培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核心专业课程。职教教育硕士通用学科专业教材严重缺失,导致职教教育硕士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培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基础课与实践课截然分开,分学期进行,未能实现理实一体化培养。教材、课程、实践环节缺乏有机配合与恰当安排对职教教育硕士设置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难度。

  (四)考核评价标准难以契合培养目标

  当前,职教教育硕士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类似,即在毕业时通过学术论文来授予学位。评定一位职教教育硕士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外,技能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也是需要进行衡量的重要部分,单一从学术论文角度出发的这种考评方式难以对职教教育硕士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量与评估。二是过度侧重于对技术操作能力的考核,降低毕业论文的学术标准。在进行职教教育硕士培养时,三方面核心能力并无孰轻孰重之分,因此在考核评价时也需要均衡考量,统一标准。三是采用学术论文和实践单位(包括企业和中职学校)考核相结合方式,虽最为理想,但结合度不高。以上三种考核方式都存在高校在考核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企业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主体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个健全的考核评价标准是职教教育硕士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保证,是规范其培养单位办学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尺度。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难以衡量职教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成为阻碍目标实现的一大难题。

  三、困境的成因

  (一)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仍待提升

  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打破了由国家统包统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局面,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成为主导的就业新模式。此外,高校扩招、世界银行建议中国降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连锁反应下,中职生源和声誉大幅下滑。从那时起,人们对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的刻板印象开始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逐渐走低。这一观念又在中考的招生上得到了强化,分数高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分数低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如此的状况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成为阻碍职教教育硕士发展的内在原因。时代发展,职业教育影响力逐渐扩大,但刻板印象与内在认同的转变仍需要时间。职教教育硕士发展困境还存在着外部原因,职教教育硕士毕业生没有与之职业相对应的学科代码,在当前就业市场上与岗位匹配度不高,毕业生的应聘困难。低迷的就业状况极大地影响到学生选择专业时的判断、社会认可程度以及其可持续发展。除了“进不去”之外,还有“不愿去”。据调查显示,80.5%的流动教师是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而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则不足两成。职教教育硕士毕业生对中职发展前景认可度不高,在毕业后更多的选择了高职院校、普通院校或者其他就业方向。

  (二)专业和教育双重背景的教师缺乏

  专业与教育双重背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学科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结,获得专业教学能力。由分科合作教学而导致的职教教育硕士教学教研能力难以一体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院校集教育学与专业学科一身的师资缺乏。培养高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大都采用校内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但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因教学重点的侧重差异,产生知识结构错位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实现教育和专业能力一体化。专业学科教师教学偏向专业学科能力,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培养不足;教育学科教师更关注教育知识和一般教学法,对专业与教学教研的融合关注不足。两种学科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导致职教教育硕士双重素质养成受阻。对于职教教育硕士素质要求本身的特殊性来说,培养师资自身能力的雄厚与否是保证其培养质量的基础。

  (三)培养与教学资源建设尚在开拓期

  职教教育硕士作为教育硕士领域的新事物,在3年的办学中,一直在借鉴学术硕士和其他教育硕士办学中成长。在培养过程之中,不同性质的培养高校在职教教育硕士培养中按照自身优势条件进行各有侧重的课程安排与开发。师范类院校侧重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非师范类院校侧重学科专业课程,对教育类课程教学把握不够。职教教育硕士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安排也受到其他教育硕士办学的影响,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轨迹,源于没有经验参照和对实践时间安排上的实际系统性研究。职教教育硕士核心素养过程支撑缺乏原因还在于其教学资源建设速度远落后于职教教育硕士培养发展的速度。专业教材和教学案例库的缺失,给培养高校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在凸显专业特殊性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校企校协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高层次的中职师资培养要求教师“上能科研教学,下能专业实践”,既能把握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了解行业企业当前最新发展趋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这种素质特征决定了职教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高校、企业以及中职学校三者共同完成,并作为主体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和毕业标准把握全过程中。但由于培养院校合作单位的差别、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的差异、企业单位对校企合作长远效益预见的不同以及我国关于校企合作政策机制的缺位,使得职教师资培养院校与校外单位协同育人产生了一定困难。这些困难导致校企校协同培养体系并未完全形成,企业和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毕业标准把握中参与不到位,无法形成培养合力。不完全的培养体系使得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具体要求不够贴合现实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沟通不到位,培养衔接不紧密;在毕业设计标准把握上,评价标准单一化,不能对职教教育硕士的整体能力素养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衡量。高校与企业、中职学校之间仍在观念上存在主次关系,权责不明,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终极目标。职教教育硕士培养需要校企校三方协同,三方在培养过程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一体化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仍需努力。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职教教育硕士发展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利于职教教育硕士的发展。政府需在顶层设计上对职教教育硕士多加关注,落实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提高社会对职教教育硕士的认知,改观人们对职教教育硕士的偏见,给予学习者以专业自信,为职教教育硕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优化可从几方面着手:在职教教育硕士的招生上,政府应继续完善招考制度,解决前置专业吻合度低迷的问题,给予硕士招生单位更多的自主空间。在培养环节上,我国企业由于相关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政府需要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助推校企校三方协同治理模式的形成。在职教教育硕士的就业问题上,政府可通过完善专业代码和提高中职教师薪资待遇的方式进行调整。设置职教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代码,让职教教育硕士在就业市场上占有相对应的一席之位,便于中职学校对口招录,拓宽职教教育硕士的就业面。提高薪资待遇并拓展中职学校教师晋升空间,吸引和留住更多职教教育硕士从事一线教学。

  (二)构建专业教育硕士教研能力形成的指导机制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职教教育硕士需要系统化、一体化的指导机制。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培养单位在未来的职教教育硕士培养中,需要加强对学科教学论导师队伍的建设,在源头上把握职教教育硕士的能力养成和专业发展,实现职教教育硕士专业能力和教育教研能力的一体化培养。可以进行导师制度的优化,形成最佳的三导师指导模式,完整实现校企校联合的培养模式,让职教教育硕士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交融,促进专业能力和教育教研能力的深度融合。在指导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导师小组交流机制,加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三)推进教材编写与教学案例库建设

  相关部门需要联合推进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教材编写。政府在教材编写与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汇集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委员会。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统一组织下,教材编写委员会共同合作编写出适合职教教育硕士的通用教材。案例教学通过教学组织、材料和手段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虚拟或者模拟一种亲验的、现实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将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教教育硕士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需要通过大量具体实例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建设案例教学库,可以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科学管理、有序分类以及质量评估,有利于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是建设职教教育硕士案例教学库的一种重要模式,与企业一同开发案例进行教学,既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鲜活,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智慧方案,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四)建立凸显职教师范性的多样化考核评价标准

  职教教育硕士培养的最终指向是服务于中职教学或管理,其考核评价标准应凸显师范性特征,且不拘于单一形式。可在职教教育硕士毕业条件加设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资格证的获得。拥有教师资格证是职教教育硕士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保障,是职教教育硕士师范性的重要体现。专业技能资格证的获得能表明职教教育硕士具备学科专业的特定知识与技能,直观反映职教教育硕士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职教教育硕士的毕业标准中应体现学位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资格证“四证合一”。在此基础上还可使其评价标准多样化和细致化,如《培养方案》明确指出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专家小组应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教指委[2019]09号)提出的不同形式论文的考核标准进行深入完善与细化,最大程度地免除职教教育硕士导师和学生对论文形式不过审的顾虑;高校应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可自主选择多化论文形式,开拓研究视角,关注于更多中职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实现职业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目标的难点与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留学生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