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经济管理 >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2-28 09:42|论文栏目:经济管理|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228,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经济管理文章《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发展”是一个动态、历史的范畴。不同学科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诠释:哲学层面的“发展”意指事物持续地从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过程、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的哲学范畴。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缘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 GDP 从 1978 年的 156.4 美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4560.5 美元,GDP 增长率平均为 9.9%,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 年中国经济速度告别 9%以上的高速增长,放缓至 7.8%,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中高速发展、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经过持续努力和不断赶超,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工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220 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供给由过去生产不足的状态转变为现在的过剩。中国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数量还是增长速度方面都备受瞩目,然而这种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持续的。 经济发展阶段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过渡到现今的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以及经济发展新变化所做出的重大论断,是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抉择,也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佳选择。2017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提出,是对现阶段所处经济发展形势的规律总结,意味着我国经济基本实现了量的积累、速度的追赶,继续速度粗放型发展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同时发展不够均衡、不够协调、不够充分的问题突出,发展不够均衡就是经济发展质量低的表现,发展不协调就是低质量发展的表现,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告别高速增长的阶段,打破低质量发展,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使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在 2017 年 12 月 18 日-20 日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①在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见高质量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因而必须坚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以创新发展、以供给侧结构为主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新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1.2 研究意义 
  第一,有利于丰富高质量发展理论。中国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综合研判的一个重要论断,本文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怎么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揭示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梳理和总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确立的历史、理论、现实依据,从总体上系统把握中国经济跨越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进而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二,有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总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经济领域中所要引领的具体行动,因而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支撑,探寻理论根源,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2017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今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根本要求,这对于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等都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等,创建并不断完善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已有的指标体系还不能全面体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借鉴相关指标,试图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推动国家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第 2 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 
  “发展”是一个动态、历史的范畴。不同学科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诠释:哲学层面的“发展”意指事物持续地从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过程、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的哲学范畴。历史层面的“发展”意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遵循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顺势而上,趋于更科学、更全面、更高级的演进规律。社会层面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进步的社会变迁过程,包含了非定量的人文的因素。①伦理道德层面的“发展”概念包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因每个国家与民族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不同。经济层面的“发展”在 20世纪 60 年代之前,指的是“增长”。由于以物为本的增长引发了经济、道德、生态等一系列危机,人类才开始反思发展的真正内涵,最终形成社会变革与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发展观念。事实上,从不同学科对“发展”概念的界定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即“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随着人类运动实践的过程而不断拓展的概念。 从“发展”内涵演化的历程来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内涵具有差异性,因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时代烙印”。②20 世纪 50-60 年代,经济学家们将“发展”基本视为经济现象,只强调经济层面,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尽管在此发展观的指引下,大部分国家产生经济增长的现象,但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学家对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而是在增长的经济中,发生多方面的质的变化,如贫困率的减少、社会结构的变迁、大众心态和国家制度的变迁。③代表人物有达德利·西斯尔,他指出如果贫困、失业、收入不平等现象比原来的水平都下降了,这个国家无疑经历着发展时期。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在制定第二个十年(1970-1980)国际发展战略时,认为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结合体。罗斯托从“人民生活质量改进”的过程来说明“发展”是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朝着更加美好、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演进。熊彼特则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回答了发展的本质。进入 21 世纪以后,“发展”的概念有了新的进展,大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发展中国家,二是指发展程度更加倾向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三是指人的发展。随着学术界对“发展”概念的深入思索,“发展”的内涵日臻完善。“发展”是对历史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演变而总结得出的概念,它用来阐释人类经济社会的变迁,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部经济”以及“社会转型”。 
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稳定性、高效性、低耗性、协调性四大特征。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经济运行越平稳,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好,生产要素就会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经济发展质量就高,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保持中高速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评价经济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波动幅度率,经济波动的幅度越大,表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越差。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显示,中国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有五年经济增长的变动幅度较大,最为严重的一次波动是 1989 年,全国过热的经济使得经济增长率变动幅度为-63.7%,经济增长率从 1988 年的 11.3%减缓至 1990 年的 3.8%,中国经济运行急速变缓。②可见,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说明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受投资过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来不稳定性。中高速增长是指实际增长的速度能够达到潜在经济增长率。③现实增长率等于潜在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稳定的前提条件,当潜在经济增长率长期处于下行,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债务违约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对于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蔡昉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每年增加 1个百分点,相应地潜在增长率速度将每年增加近 1个百分点”④,可见二者呈正相关,应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努力。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保持相对稳定十分必要,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大起大落,经济运行大体处于合理区间,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宏观政策和金融环境的稳定对于中国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过度的投资和过大的社会发展规划,都易出现经济增长不稳定,在中国经济增长率由高速换挡为中高速的经济条件下,宏观政策更应追求平稳的经济运行政策以及制定符合国情的社会发展规划,着力点更多集聚于促改革、调结构,使投入产出效益逐步稳定提高。 
1978-2017 年中国消费率与投资率趋势变动图

第 3 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确立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3.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3.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第 4 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4.1  新中国 70 年所积累的物质条件 
4.2  具备良好的要素条件 
4.3  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动力
4.4  需求市场释放有利的增长活力

第 5 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

5.1  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缓慢 
5.2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5.3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5.4  经济体制机制约束 

第 6 章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6.1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6.3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为导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6.4  以制度完善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  论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新命题,但遵循了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是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入手,在众多要素中,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投入产出效率、经济增长结构、创新驱动力、环境资源等,以此构建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告别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是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路径,也是中国作为后发追赶型经济体同样遵循的一般规律,符合由数量型增长阶段到质量型增长阶段跨越的一般规律。从理论逻辑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命题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逻辑来看,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生如此高度关联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除了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还会在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巨大压力,因此依靠劳动、资本要素投入以及产品价格优势带来高速增长的道路不可持续,在实现经济总量的追赶之后,中国必然要走向质量追赶,由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确立的全新战略目标。 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性成就,具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也要认识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痛苦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内部升级还有一定差距、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依然大、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较大,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加剧,以及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国的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各种问题的存在使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尖锐的摆在眼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中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的关键期、也处于跨越非常规性和常规性的重要关口,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质量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依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在路径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平稳有效运行,结构更加合理。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经济管理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