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改革论文 > “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改革探索

“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改革探索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7-17 15:38|论文栏目:教育改革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71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7-1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教育改革论文文章《“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改革探索》,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产教融合是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实现路径,文章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介绍了以“双融双赢”为目标的产教融合人才模式创新,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新举措,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最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双师队伍的双元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同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产教融合行动提出规划。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双元育人; 新工科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面向“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双主体”“跨界性”和“动态适应”等特征[1]。这些理念,早已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此,国务院于 2014 年和 2017年分别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等 6 部门于 2018 年 2月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着眼于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结构调整与办学升级的时代需求,不断开展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校的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全球 IT500 强企业佛山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校企双方合作的渠道不断拓宽; 校企合作的关系不断明晰; 校企双方合作的成效也不断显现。经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建立了校企互惠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整个“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 实施目标与实施过程
  全面推进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最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教学要素与生产不系统,要素之间缺乏黏合不能同频共振;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教学评价与生产不及时,教学内容不能随企业转型升级”等“不融合”问题,以及校企合作中企业利益得不到体现的问题,通过创新产教融合路径的实施和通过“1 条主线,3 个互助”来“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
1. 1 校企做到“双融”
  即: 通过企业对教学实施各环节的深度融入,解决了专业教学要素与生产不系统; 教师教学过程与生产不紧密; 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不及时等突出问题。
( 1) 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对接,实现“学习环境双融”  企业共投入 52. 34 万元,在校建有 SMT 实训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每年提供学生实训所需耗材,定期更换操作设备,打造真实企业环境。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生产与教学一体化教学场所,开展实施教学。实现“学习环境双融”。
( 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学习过程双融”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共同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共建动态教与学评价体系。始终围绕“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研制新工艺、实施新流程”用于企业生产与学校专业教学。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程度构建“1 + 1 +1”校企“双元”育人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 1学年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重点完成学生的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及职业要求; 第 2 学年由学校与企业协同进行,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某项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 3 学年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具备某岗位的综合能力。实现企业参与教学和学生在企业实践3 年不断线。共聘共用“懂技术、会教学”的教师团队,共同实施理论知识、实训操作、综合项目实践、认识/跟岗/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习过程双融”。
( 3) 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实现“学习标准双融”根据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将“职业素养、企业生产规范”融入人才素质培养,将“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融入培养体系。为此,根据企业需要,校企共同开发了“真项目、活知识”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计算机生产过程的典型案例,设计项目化的教案,联合开发计算机生产实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生产企业的职业标准与要求,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双提升”。开发《计算机生产实务》《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典型教材,将企业典型安全转化为教学实训项目和课程资源,将企业的技术规范、新技术工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校企“双融”案例
 
4)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现“学习内容双融”以技术技能为导向,构建“专业知识 + 技术技能 + 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企业项目标准,实施“真产品、分模块”的教学方法与设计;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专业融入职业素养,教学遵循教育规范。实现“学习内容双融”。
1. 2 校企实现“双赢”
  即: 通过“1 条主线,3 个互助”解决了校企“双赢”,特别是保障企业利益的问题。“1 条主线”是以开设订单班培养为主线,保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用人数量与质量。“3 个互助”是:
( 1) 知识互助: 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与职业培训的特性,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计算机生产实务,以及 4 本专业教材,主要为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员工技术提升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课服务。
( 2) 人才互助: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聘、互教、互通”。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课,企业聘请教师到厂给员工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 3) 技术互助: 把学校的新理论、新知识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相融合,互助互补,共同承担技术改造和项目攻关。
1. 3 校企共同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
  即: 通过校企双方规范管理、多维度全方位提供保障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不到长期有效开展的问题。
( 1) 成立校企订单班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委员会;
( 2) 企业每年为订单班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资助;
( 3) 企业实习实践与相关课程学分互认;
( 4) 为毕业生开通就业提升通道。学院选派职业规划教师与企业管理师起为就业学生进行 1年的职业规划;
( 5) 在企业成立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校友会;
( 6) 合作成果推广与交流改进;
( 7) 建立多方评价体系,每年对各届学生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
( 8 )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聘。
产教融合中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 实施效果
2. 1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订单班从 2011 年起至今直接接纳就业 452人次。毕业后平均起薪增长 1269 元,达 4687 元;3 年后月平均薪酬达 7685 元; 30% 的学生在该厂成为核心技术工程师或中层管理人员; 专业对口率 100% ; 就业率保持在 100% 。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计算机专业竞赛 50 人次。经过 4 年的深化实践、理论提升、以点带面,在全院 10 个工科类专业全面推开,直接受益学生近 7000 人。毕 业 后 平 均 起 薪 增 长 1463 元,达5143 元; 3 年后月平均薪酬达 6625 元; 专业对口率达 80% 以上; 专业就业率保持在 99% 。专业教师校企“双重身份,双聘双薪”,100%的人员承担相关教研教改课题和企业课题,团队中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1 人,“南粤优秀教师”2 人。
2. 2 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深度合作以来,产教融合的部分经验成果现在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三栖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 18 家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计算机生产实务》课程作为佛山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等 5 家生产企业的新员工岗前培训课程,已累计培训员工 7500 人。《计算机生产实务》《焊焬与维修》和《计算机专业英语》3 本教材在省内 12 家企业的员工技术技能培训时,已累计8975 人次使用,大大节约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培训质量。为企业撰写 12 份生产和管理改进报告被采纳。企业在建厂 25 周年的庆典大会上,授予我校为“金牌合作院校”奖杯。
2. 3 兄弟院校高度认可
  近年来,产教融合的部分经验成果在广东理工学院、广东东华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 8 所院校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焊锡技术》3本教材,在多家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作为重要参考用书,对课程教学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 4 区域辐射及示范效果明显,行业高度认可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曾 6 次在肇庆市计算机学会举办的计算机高峰论坛中进行经验介绍,得到了行业、企业、学校等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肇庆市有 10 家企业和 4 家职业院校,应用产教融合的模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肇庆市米奇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使用《计算机生产实务》和《焊焬技术》2 本教材,培训员工达 100 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教师的相关专业课程重要的参考教材,共有近 1000 名学生受益。
3 成果与创新点
3. 1 “双融双赢”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产教融合理论
  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人才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根本,实践“4个对接”实现“4 个双融”“1 条主线,3 个互助”实现“双赢”“1 + 1 + 1”三段式教学过程等新路径,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企业人才经济效益。以校企深度融合为根本,形成了校企“双融双赢,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理论。
3. 2 形成了“方案重构 + 要素升级 + 机制创新”专业升级的新路径
  校企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教学场所、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风学风”等教学要素随产业升级; “双聘双薪双锻炼”的人才聘用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围绕典型项目开展实践与教学,将实际工程问题演化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企业新技术、新案例及时进课堂; 构建动态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共诊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形成“双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可持续的升级。
3. 3 区域辐射及示范效果明显,行业高度认可
  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程度构建“1 + 1 +1”校企“双元”育人的三段式教学过程。第 1 学年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重点完成学生的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及职业要求; 第 2 学年由学校与企业协同进行,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某项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 3 学年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具备岗位的综合能力。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并将企业在生产过程、研发过程中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来,实现了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和学生参与企业实践 3 年不断线。
3. 4探索了以“双赢”为目标,保障可持续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以“1 条主线”( 开设订单班培养) 来保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企业用人数量与质量。通过“3 个互助”( 知识互助、人才互助、技术互助) 来各取所长,相互补充,获取利益。校企双方始终遵循规范管理,从成立校企订单班建设委员会、企业每年为订单班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毕业生就业提升绿色通道、在企业成立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校友会、合作成果推广与交流改进等各方面多维度提供保障,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持续发展。
4 反思与行动规划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 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正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启动了以培养创新型交叉融合人才为主的“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优质企业资源向高校育人资源持续转化[2]。以产业与技术发展的需求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总体看来,我院目前对于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研究逐渐拓深,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不难发现研究结论共识还不够,产教融合的深度内涵分析还不清晰,其核心要素厘定还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拓宽,特别是进入互联网 + 的,基于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产学深度融合创新的新工科视角审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这一新型组织中寻求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逻辑理路与具体途径,力图助力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建设[3]。
4. 1 “新工科”背景下,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企业根据其掌握的行业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人才需求; 学校方面,可以首先考虑自身的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因素,为适应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需求,结合企业的专家意见,新增新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 同时,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定位,制定出既满足当前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要又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积极引入行业标准,设置与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课程,推动产业链、人才培养链的融合发展,从而使专业与行业的衔接更加顺畅,形 成 专 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共 同体”[4]。搭建实践中心平台,加强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创新点
4. 2 “新工科”背景下,优化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加强实践育人
  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学校与企业要追求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合作模式。遵循“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校企共同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5]。持续推进专业和课程全面转型,全面实施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专业课程与技能等级证书全面融通,全面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机制[6]。优化实训课程的项目,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师”教学,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丰富的由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组成的企业工程师课程资源库,形成基础实验、实训操作、项目综合应用、课题创新实践的“4 个 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育人模式。
4. 3 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区域产教融合力度
  对企业而言,在当前智能制造、“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 如产品的推广、工艺的改进、技术的革新) 和人力资源培训两个方面。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可以服务区域社会大众,在综合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的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对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的需求,项目不仅要面向适龄青少年,而且要面向各年龄段社会成员,探索功能更为多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必将成为大势所趋[7]。联合龙头企业,面向产业和公众提供一流的技术研发与技能培训服务; 针对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培训服务,着力打造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高地、市民终身教育高地和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高地。
4. 4 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寻找利益结合点,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要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合作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纳入合作体系。当获得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后,群决策的实施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企业与学院构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赢”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持续深入的基本保障。通过实施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让专业技术价值与企业产业价值能够深度融合,将产品化、产业化的理念引入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当中,倡导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中更加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实用性、商业性,凸显技术和知识的经济价值,这样不仅能提升技术研发的效率,也能让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更加直接[8]。专业建设过程中,与行业企业展开创业与就业深入、广泛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得技术技能,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多年来,计算机学院的专业建设一直紧密联系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项目。专业人才培养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共同探索了以实施培养责任“双主体”、教学过程“双嵌入”、学生实践“双导师”为核心的“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8( 5) : 35 - 41.
[2]赵旭,索浩,王丹.“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20,37( 1) : 10 - 14.
[3]刘伟雄,何静.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引企入教”探索与实践[J]. 包装工程,2019( S1) : 75 - 80.
[4]聂小燕,许宣伟. 新工科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科技风,2020( 28) : 146 - 147.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模式改革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改革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