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法学硕士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7-30 13:57|论文栏目:硕士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730,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7-3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硕士论文文章《法学硕士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在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律人才的社会需求显得日益迫切法律硕士作为较高层次的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才的重担要构建完备的法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着手结合社会实际揭示法律职业的素质要求进而提出以法律职业化教育为基本导向以诊所式法律教育为基本形式的法律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

  关键词:法律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法律职业化;法律诊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入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原来的普法式政法式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法律研究生教育处于法律教育的高级层次我国法律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两种类别其终极使命均在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适应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对法律人才的需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素质教育包含了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方法等不同方面其因所处的教学教学阶段与层次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法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因此文从法律硕士教育的价值目标着手结合社会实际分析法律职业的素质要求进而提出以法律职业化教育为基本导向以诊所式法律教育为基本形式的法律硕士素质教育模式

  一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定位

  自1979年恢复招生至今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相对成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对法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法律硕士研究生(J.D.)始于1996借鉴美国J.D.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法律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需求

  总体而言社会对法律研究生的价值需求包含两个内一是对法学研究和教育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法律新人究法学理论为基本目标二是对法律实践人才的需求以利用法律来解决社会实践矛盾为基本目标前者主要指法学教学单位研究单位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后者则包括律法官检察官等在内法律职业者相比较而言社会对后者的需求是广泛的基础性的对前者的需求是少量的学术性的可以说法律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更大地在于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者的需要因此将法律研究生的教育紧密联系在法律教育之上确立职业化导向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合格法律职业者的同时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理念差异

  法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更多的为了学术研究服其培养的毕业生更多的是研究型人才而非如律师法官类的实务型人才从各主要院校对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倾向于对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目前随着法律院系大跃进式的扩张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大增其人数似乎已经超出社会对法学理论研究人才的需求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法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上出现困难就业范围表现出多元化不再集中于法律研究部门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近 200名法学硕士研究生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企业银行律师事务所党政机关等非法律理论研究单位。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毕业的法学硕士研究生达2.5万多人也就是说不管当初设置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如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考察法学硕士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法律实践性至于高层次的法律学术型人才更多的只是某种历史遗留的一厢情愿而已因此对法律研究生教育进行审视时必须足够看清这种实质上的变化法律硕士作为专业型硕士学位之一主要培养对象是高素质高层次的法律职业者与法学硕士培养目标是学术研究人才不同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以教学方式为例目前大多数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采导师制”,而对于法律硕士则采用双导师在华中科技大学17级全日制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对于法律硕士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从校内校外两方面着手在校内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从校外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相较于法学硕士传统上的学术性要求法律硕士的培养方向更强调实务性注重培养法律硕士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根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应当说该目标的设定是结合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并且也符合法律教育内在地包含职业教育的这种特征当前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受到师资条件教学资源等外在因素的限制, 与法律专业研究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所背离但不能小觑的是一旦通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善师资组成结构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优化配套政策措施落实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其将为我国法律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法律硕士的素质要求

  法律是一种实践理性因此法律职业者要面对的是社会实践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只能根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培养法律人才, 而不是依据法律专业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来界定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样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法学教育的高层次地位更不能偏离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这个基本目标结合法律职业的特点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本文从思想人文素质和法律职业素养两个角度提出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要求

  思想人文素质

  1.思想人文素质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教育发展而言除了要教授学生实际的法律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技能的传授,而这两点都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支撑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社会精英教育的一种其在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因此对于法律研究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当处于重要位置教育得首先使受教育者成而后成才直至成为优秀的职业者社会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法律上的问题法律作为社会秩序规则的性质决定了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的纵深发展越来越系统而同时行业之间的联系又越来越紧密使得实际问题有时候可以变得极为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能够转向其它学科的求助不断地扩大知识面丰富社会常识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的频繁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以外语和计算机的使用为代表的国际化技能的要求也不断强化简言之法律职业者需要有很高的人文素质

  2.思辩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认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是思辨=问题可见法律研究生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培训学生思辨能力的教育内容再如在波斯纳看来一个法官就像一个军事统他所进行的是一种组织工作要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各种品质作为保障反思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法学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律师或法官其更深层次的任务是培养法律人在认识世界理解法律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律思辨能力思维能力的养成有赖于观察力和质疑力的培养法律职业者要在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中敏锐地抓住法律事实、 厘清法律关系就必须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正如马克思所说了相信必须怀疑观察和质疑是进行思辨的基础缺乏对事实的仔细观察和深刻质疑必难有智慧之思辨

  (法律职业素养

  如果说思想人为素质是使法律研究生成为人才的前提条件的话, 那么法律职业素养则是使法律研究生成为优秀职业人的核心条件具体结合法律职业的特殊性质本文认为在法律基本知识积累较为完备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加强法律研究生的三项基本能力

  1.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律师法官检察官或者是其它法务工作者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矛盾是法律职业的核心内容简言之就是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一个合格的法律职业者必须能够对复杂多样的社会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识别判断对策分析最优化策略的选择和实施等技能在法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实习训练的比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探索事实的能力

  这里所讲的探索事实的能力主要针对具体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分析证据的能力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证据收集的问题表现为在具体案件中确定证据的收集范围证据收集的性质和种类证据搜集的技巧和应对此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的判断和解决能力这是法律职业者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运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法律思辨能力的基础一个法律职业者缺乏良好的事实探索能力就不能在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其次是证据的分析能力通常证据的证明力有大小之分证明的事实性质有别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职业者发挥职业思辨能力进行推理分析挖掘出证据背后隐藏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便是处于中立地位的法官如果缺乏良好的事实探索能力在审判中也会因为不能形成正确的心证标准而影响审判

  3.法律表达能力

  语言是律师的职业工具利用法律的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必须熟练掌握,并有效地应用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应当作为法律职业者的基本内容律问题的推理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各种法律概念和专门术语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各种法律概念和专门术语的把握也是法律表达能力的应有内容法律表达能力体现在口述与书写两个方面前者要求法律职业者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信息能够顺畅地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后者要求能够撰写相关的法律文书总之这二者都是法律职业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实际上法律职业素养所需要的三项基本能力是一种内在有机统一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探索事实的能力是施展法律表达能力的基础没有对事实的挖掘和法律关系的思辨就没有法律表达的内容而这二者合起来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寓于对事实的探索和意思的表达之中因此不能割裂开法律职业者基本能力之间的联系法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孤立地锻炼其某方面的能力而是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三法律硕士素质教育的模式设计

  法律研究生教育针对的是已经完成本科学习的群体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锻炼了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认知社会的水平他们所需要继续发展的是深化理论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锻炼以增强分析问题表达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法学研究生进行了四年的法律学习应当已经完成了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虽然针对法律硕士研究生而言其并没有系统学过法学 门核心课程由于其有某个专业背景练就了学习能力再加上备考法律硕士研究生考试过程中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实际上能够在研究生入学后较快地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研究生通过考试的有66通过率超过40%再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2010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达78%这些数据表明在进行深入的素质型教育之前的法律知识储备方面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并不会表现出如人们想象的太大的差异性要在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年加强课程体系的学习全可以在第二年即实施素质型教育此外由于法律硕士研究生有某个专业背景在学习法律问题时有助于理解法律背后的延展性和学科专业化的问题因此尽管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在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上存在一定的差本文在讨论法律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的问题上并没有把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过多地分立起来看

 从理论教学到案例教学

  受政法教育模式以及诠释主义法学的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法学教育方式存在着片面强调法律条文却忽视在法条背后的法学理论割裂法律与事实之间关系的问题此种教化型的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经过法律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被广泛引入法学研究生教育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于 2006年组织的一项关于采用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民事诉讼案例教学改革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两个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班的对比研究发现:90%以上的同学赞同案例教学法并且73%的同学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达到的学习效果要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更为良好同样在对法律硕士研究生进行对比观察时得出了基本相似的结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和模拟法庭的演练等方式在法学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上有其先进性学生对于案件的处理是整体的全过程的。 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势比如在模拟过程中缺少代理真实当事人的兴奋动力和不可预期性另外案例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已有判决结果忽视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于法院判决的影响在割裂法学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风险作为对这些问题的回应美国开创了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模式即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从实践教学到诊所教学

  法律诊所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产生主要是缘于人们对传统的案例教学和考试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所教育是指致力于培养律师在完成专业教育时所应具有的法律意识立场技能即职责的法学教育即诊所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于训练法律技能这与本文主张的以职业为导向加强法学研究生的素质教育的观点相契合关于诊所教育的价值杜克大学法律援助诊所负责人约翰·不拉德威(John Brad-way)教授提出了五项目标:(1)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桥梁(2)将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3)将当事人及其他特性法律的学习与实践相整合;(4)对法律职业中未形成书面教材的辩护实践进行介绍;(5)教会学生对法律问题要进行整体性思考而不是从上诉意见形式出现的结局来逆向分析诊所式教学之所以能训练学生的法律技能绝不在于其目标的设定而是具体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所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直接的第一手经验的机会;(2)提供了演练解决社会问题所必要之技能的实战机会;(3)为学生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和如何获得技巧提供了理想平台因此综合来看诊所式教学是法律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模式

  四结语

  从现有分析来看诊所式教学较案例教学更为优越固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问题在于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对现实条件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诊所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等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从没有或基本没有接触过现实案件的法学教师能够教给学生什么法律技能或者指导学生锻炼解决现实涉法问题的能力即使有的话那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在实然立场上笔者认为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发展诊所式法律研究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实际的方法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法学院都能开设法律诊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诊所教学切实加强法律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注 释

① 关于两种法律教育模式的讨论参见王健:《论中国的法律教育》;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龚刃韧:《关于法学教育的比较观———从日本美国联想到中国

② 庞海芍郇秀红:《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 载 中国高教研》,2015年第973

③ 高德胜:《法律教育与德育教程》,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268

 

作者:马 荣,夏向东,唐永忠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法学硕士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硕士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