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行政管理 > 社会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6-07 14:26|论文栏目:社会行政管理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60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6-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社会行政管理论文文章《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主体部分分五章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空间格局展开实证研究,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历史演变方面分时期梳理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第 3 章);二是,从不同尺度探析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空间格局,在研究尺度上,一个是省级尺度(第 4 章),一个是地级尺度(第 5 章),一个是县级尺度(第 6 章);三是,以两个维度从不同尺度模型检验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第 7 章)。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突出2。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加强烈,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紧迫”3,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回溯我国几千年的行政管理模式,我国先后经历了“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三个阶段,2002 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将公共服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一起作为政府的四项职能。之后的2005 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此后,历次党代会对公共服务建设均有明确要求,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再到十九大,分别从“扩大公共服务”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再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到 2017 年召开的十九大已明确提出要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8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并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基础标准4;2018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支出责任5;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 18 个部委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对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展开协同“补短板”行动1。
1.2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非均等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横向的区域之间非均等化;二是,纵向的层级之间非均等化,而且,纵向层级之间的非均等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横向的区域之间非均等化。因此,探析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纵向层级配置非均等化程度以及层级配置空间格局,以助推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层级差异角度切入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紧紧围绕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展开,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在国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基本公共服务就包括了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等 7 大领域,全面展开研究既不现实也做不到。因此,本文拟聚焦基本公共服务中带有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的民生性基本服务展开研究,其中,基础性是言其对人发展的基础性影响,一旦缺失将严重影响人的发展;广泛性是言其对社会发展的广泛性影响,一旦缺失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迫切性是言其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旦缺失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8)的观点,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属于满足公民基本生存需要的保障服务,基本的健康保障属于满足公民基本健康需要的服务,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属于满足公民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需要的服务1。
黑龙江省直管县级市与其他县级市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拥有量的对比
 
第 2 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本章围绕“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研究主题,重点对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与行政区层级的关联研究和相关理论文献展开系统梳理。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概念最早由法国公法学派代表莱昂.狄骥于 1912 年提出,此后伴随着“公共物品”概念的演变而“成长”。就“公共服务”概念及内涵的解释方法而言,理论界大致有“主体解释法”、“物品解释法”、“价值解释法”、“利益解释法”、“内容解释法”和“职能解释法”等多种形式1。本文综合采用利益解释法和主体解释法,并借鉴“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治理”理论的合理成分,认同公共服务是政府或非盈利组织等公共部门以及部分私营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依法进行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的行为2。在我国政府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的“基本公共服务”概念是指“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3。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 8 大领域;在“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 7 大领域。相对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更加强调均等化,并在公共服务领域上删除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在就业服务中增加了创业服务。
2.2 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
2.2.1 相关理论综述
2.2.1.1 公共服务相关理论
  公共服务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核心理念1,其间,大致经历了从公共物品到公共服务概念的嬗变过程,相关理论也经历了从经济学视域下的公共物品理论到政治学视野下的公共服务理论的嬗变过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
2.2.1.1.1 公共物品理论
  现有经济学领域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理论值得借鉴,比如广为人熟知的林达尔模型、庇古外部性模型和萨缪尔森模型等。其中,保罗·萨缪尔森关于包含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模型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模型很有启发性。具体模型如图 2.2 和图 2.3:
模型图
第 3 章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
3.1 晚清时期
3.2 民国时期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本章小结
第 4 章 基于省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4.1 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省际空间格局——以公共文化为例的探析
4.2 行政中心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具有优势吗?——以公共教育、公共医疗为
例的探析
本章小结
第 5 章 基于地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5.1 新中国以来地级区划和城市建制的层级调适
5.2 地级区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层级空间格局
5.3 地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差距的空间效应
本章小结
第 6 章 基于县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6.1 地级市内部县级区划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的层级配置格局
6.2 不同隐性等级县级区划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格局
6.3 县级区划内部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格局
本章小结
第 7 章 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影响机制的模型检验
7.1 理论假设
7.2 模型建构、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3 分析过程与实证结果
本章小结
第 8 章 研究结论及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主体部分分五章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空间格局展开实证研究,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历史演变方面分时期梳理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第 3 章);二是,从不同尺度探析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空间格局,在研究尺度上,一个是省级尺度(第 4 章),一个是地级尺度(第 5 章),一个是县级尺度(第 6 章);三是,以两个维度从不同尺度模型检验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第 7 章)。各章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第 3 章主要从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三个时期梳理了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期又根据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特征细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时期。第 4 章首先鉴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特点突出,而且具有较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所以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层级配置为例来观测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的省际空间格局;然后,鉴于公共教育、公共医疗资源并不像公共文化资源那样采取区划层级对应配置的方式展开,其配置方式更为复杂,所以以公共教育、公共医疗为中心探析国家级资源配置的省际空间格局和省级资源配置的省内空间格局。同时,试图从同样是副省级城市的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观测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否在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中整体上占有优势。其中,考虑到省级区划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层级差异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以公共文化资源的省级空间格局为例展开了空间相关性探析。第 5 章首先对新中国以来地级区划和城市建制的层级调适大致脉络进行了简单梳理,并在梳理基础上确定了地级尺度的分析时间段和县级尺度的分析时间段,为下文基于地级和县级尺度的分析打下基础。然后,分别从公共服务的数量配置维度和配置质量维度就公共务资源在地级区划之间的层级配置格局和在地级区划内部的层级配置格局两个方面展开探析。其中,每个方面的探析均包括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三大公共服务领域。最后,考虑到地级市之间和地级市内部可能存在的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差距空间效应,进一步展开空间相关性分析。第 6 章鉴于上一章在探析地级市与县级市(县)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拥有量的层级差距时,发现呈现明显的“地级市行政级别越高,地级市内部的层级差距越大”的规律,考虑到地级市往往拥有多个市辖区,在县级区划的数量上本身要多于所代管的县级市(县),而且越是行政级别高的地级市市辖区数量可能越多的实际情况,首先进一步展开县级尺度下地级市内部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的层级配置格局探析。然后,分别从不同隐性等级县级区划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格局和县级区划内部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展开探析。其中,不同隐性等级县级区划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格局主要围绕三个差异的探析展开:一是,省辖(管)县市与地级市代管县市等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二是,公共服务资源在不同市辖区之间的空间配置差异;三是,公共服务资源在自治州不同县市的空间配置差异。县级区划内部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格局同样围绕三个差异展开:一是,县级行政中心与非县级行政中心的乡镇街道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二是,重点镇与非重点镇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三是,重点镇中的强镇扩权试点镇和非强镇扩权试点镇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行政管理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