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安康学院开题报告范本格式(附表格)

安康学院开题报告范本格式(附表格)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8-05 19:34|论文栏目:开题报告|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805,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8-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文章《安康学院开题报告范本格式(附表格)》,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一、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当前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多集中在认知发展理论与心理学层面,而学前教育领域对以童话为载体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对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推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以丰富该方面的研究。

(二)实践意义:童话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文体类型,和最受幼儿欢迎的儿童文学体裁之一,在幼儿的成长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基于对童话故事文本的解读,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童话故事,对幼儿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带来启发。

 

二、研究综述

(一)童话的拟人化表达符合幼儿的泛灵论思想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龄前期是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期,而作为个性的核心成分的道德品质也符合这一规律。”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首先要认识和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张宏超在《童话的德育价值及其实践》中提出:“由于受心理认知发展的制约,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和情境性的特点,其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也比较低,社会道德生活经验也较为贫乏,难以透彻地理解系统的道德规范知识。他们只能领会一些简单的、与自身的直接经验或者具体事物相联系的道德知识与要求,只能从直觉的、具体的、表面的、个别的方面去理解道德问题。”而童话的表达方式恰恰就是最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

(二)童话中蕴含的独特社会领域的教育价值及其意义

1.童话能够充分体现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特征

陶宏在《简论童话与儿童道德教育》中提出:“童话坚持‘以善为美’的艺术创造, 在题材内容方面与成人文学有明显区别。世界上优秀的童话作品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具有艺术实践性的审美范式, 这就是远离暴力, 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与偏激, 远离一切不利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童话的美是一种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 这种美总是能使儿童读者在最本真、最自由的状态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通过阅读童话, 儿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真善美的向往, 自觉以美的标准塑造完美人格。”

2. 童话贴近生活的情节设定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袭祥荣在《以童话为载体的幼儿园道德教育研究》中提出:“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善恶对立明显,在阅读过程中,移情推动幼儿对代表正义一方的主人公产生情感认同,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约束自己不恰当行为。此外,童话超自然的神奇想象促使幼儿负性情感释放。古希腊历史学家悉罗多德曾提到:‘通常人们总是喜欢关于超自然的实物的故事,甚于喜欢真理的’。 童话是我们潜意识的折射,其超现实特征如永远不用长大的永无乡,能够实现一切愿望的宝葫芦等促使儿童被现实生活压抑的情感在童话中得以抒发,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

3.童话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意义

杜传坤在《童话中的道德隐喻与儿童道德教育——以“彩虹鱼”故事为例》中提出:童话对儿童道德教化之所以意义重大还在于它所使用的隐喻修辞与儿童的思维特点相契合。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两种思维模式,即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而且两者之间是不可相互转换的。前者依赖于对形式完备的命题的验证,告诉我们事物是怎样的,它是逻辑—科学的和范式的思维; 后者主要集中在人物及其及其行动的原因、意图、目标和主观经验,不是通向事物是怎样的, 而是事物可

能是怎样或曾经可能是怎样的, 儿童所具有的主要是叙事性思维, 他们经常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周围的一切看做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而童话借助象征性符码和暗示为经验有限的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可能性世界的门,这是一扇隐秘的门,只有相信门那边的存在为真才能进入,叙事性思维赋予了儿童这种信以为真的能力和兴趣,从而轻易就能跨入那个超越现实生活常规的关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隐喻空间”。弗洛伊德发现,童话对儿童的精神生活影响深远,以至于当他长大成人后仍会把童话当作童年经验的屏蔽记忆。德国诗人席勒也坦言,更深的意义寓于我童年听到的童话故事之中,而不是寓于生活教给我的真理之中。”

童话的叙事艺术利于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袭祥荣在《以童话为载体的幼儿园道德教育研究》中提出:“童话邪不胜正的故事结局利于规范幼儿道德行为。儿童在道德抉择中面临的问题不是‘我想做一个好人吗’而是‘我想成为像谁一样的人’,童话中的形象设定和故事情节多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极易引发幼儿共鸣,此外,童话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为幼儿树立了榜样,邪不胜正的大圆满结局给予幼儿正强化,利于幼儿认同良好性格和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相似行为产生。童话讲述还蕴含一定的现实伦理,根据切斯特顿提出的‘有条件的欢乐原理’,童话故事的伦理道德是以‘假如’的格式体现的,故事中的救赎者的说话方式总是这样的‘只要你…,就可以…’,如灰姑娘的仙女教母要求灰姑娘必须在 12 点之前回家才可以收获幸福;贪玩的小猫必须认认真真才能钓到小鱼…故事不动声色的告诉幼儿,自身需要的满足必须以遵守规条为前提,为幼儿的行为提供了导向。”

(三)童话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阳艳波在《童话想“说”什么—童话中隐含的负面教育知识分析》中提出:“童话为了向儿童传授某个道理而刻意地捏造事实,给儿童营造一种虚构的世界,背离了科学教育的精神实质。童话透露出对儿童自然天性的贬抑,告诉儿童,好奇意味着失败,天赋无足轻重。童话用狭隘的道德观对儿童进行伪善的道德教育,它告诉儿童可以不公正地对待事物,宣扬诚实是要吃亏的,认为决不能同情坏人,对待坏人我们甚至可以比他们更坏。童话推崇一种没有儿童的教育,把上课是否专心作为评判儿童成就的唯一标准,宣扬专心即聪明,不专心就是傻瓜。童话还强调听话意味着成功。

根据对童话中隐性教育知识的分析,研究者对童话尤其是童话教育提出了四点看法:一、让科学回归童话,用事实说话。二、童话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我。三、童话应该关注社会公共价值。四、儿童是童话的存在,童话教育中必须有儿童。论文最后对幼儿教师的童话选择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选择有利于价值对话的童话。第二,选择有儿童存在的童话。第三,选择具有人文关怀的童话。”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以往的研究中研究童话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分析应用较少,忽视了本民族传统美德,更倾向于以西方经典绘本故事和省编教材中的童话作为教育题材,一些经典的近现代童话,且当前教育方式较为保守。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一方面从理论层面阐述童话和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相关研究,论证童话在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并揭示当前以童话为载体的幼儿社会适应力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并据之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呈现了童话故事作为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文学体裁,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着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童话故事本身蕴含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价值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其社会领域教育的独特价值进行分析,并基于依托童话故事进行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建议。

研究框架

1.童话故事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界定

2.童话故事对5-6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童话的叙事方式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②童话具有社会性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结合是幼儿认识社会的初级方式和途径。

③童话本身蕴含丰富的道德隐喻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2)消极影响:

①部分童话中存在狭隘的道德观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②教师片面的教育观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教师对童话的教育价值认知较为肤浅,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过分倚重预设童话,忽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阻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运用童话实施教育的过程相对刻板,不利于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教育中实施以童话为载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

(1)提升教师对童话和社会适应力教育的认知水平。

(2)立足与幼儿的现实需要,选择适合的童话题材。

(3)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童话,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四、完成论文所需的条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思路)

(一)完成论文所需要的条件

1.研究者就是学习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

2.指导老师具有专业的指导能力,可以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完成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3.学校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书籍、期刊以及学校知网可以检索大量的文献内容,这为完成论文提供了方便。

4.在校期间,充分的利用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思路,查阅文献,以及在实习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到幼儿园去做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在知网及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理论,明确自身研究方向,丰富相关知识,为研究的完成奠定基础。

2.观察法

本研究主要是进行课堂观察,对当前的部分幼儿园的童话活动进行观察,了解以童话为载体进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实施情况。

3.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给家长及教师发放:关于童话故事教育价值认知的调查表,来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思路

    首先本研究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及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利用童话故事对5-6岁幼儿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其次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中,缺乏童话故事的运用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最后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并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利用童话故事进行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进而完善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

五、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及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第一阶段(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2月15日)

(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选定方向,确定题目;

(3)填写任务书,指导老师审核。

2.第二阶段(2019年12月16日2020年1月5日)

(1)写开题报告,并向指导老师提交电子文稿;

(2)经老师建议后修改;

(3)参加开题答辩。

3.第三阶段(2020年1月6日2020年3月20日)

(1)集中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与老师探讨,分析并对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改。

4.第四阶段(2020年3月21日2020年3月30日)

(1)修改初稿并形成二稿,进行中期检查,不足之处认真听取意见。

5.第五阶段(2020年4月1日2020年5月10日)

(1)修改二稿并形成三稿。

6.第六阶段(2020年5月10日2020年5月20日)

(1)修改三稿,再交与指导教师检查,与教师沟通交流;

(2)提交毕业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 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 高振宇.儿童哲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5] 方卫平.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J].文艺评论,1998(5).

[6]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4.

[7] 李利峰.论童话德育对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作用[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12.

[8] 杜传坤.童话中的道德隐喻与儿童道德教育——以“彩虹鱼”故事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

[9] 郑信军.从“听故事”到“说故事”:道德叙事的心理结构与建构[J].课程·教

材·教法,2007(9).

[10] 张宏超.童话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11] 卢英,陶志琼.童话的本质及其教育功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12] 唐德俊,魏兆峰.促进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童话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德育,2014(12).

[13] 袭祥荣.以童话为载体的幼儿园道德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14] 严仲连,严留芬.当代幼儿道德教育的问题及走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15] 田海洋.论幼儿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及其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16] 王晓菊.幼儿园开展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3).

[17]韩苑苑.让童话成为开启儿童道德智慧的钥匙——童话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8]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s].2012.

[19]阳艳波.童话想“说”什么—童话中隐含的负面教育知识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安康学院开题报告范本格式(附表格)》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开题报告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