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建筑论文 >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以山东诸城为例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以山东诸城为例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9-23 10:12|论文栏目:建筑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923,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9-2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建筑论文文章《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以山东诸城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建筑硕士论文,不同地区内,自然环境所包含的材质类别与特征不同,不同地貌特殊材质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也有所区别。同时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人文环境的区别,所偏好使用的材质色彩样式也各有特点。建筑风貌受材质色彩影响较大,如何将自然与人文等因素合理表现在材质色彩上,从而实现地域性传承,是建筑风貌研究的重要构成要素。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现如今,我国国民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方式逐渐向品质化、集约化转变,不断产生全新的产业、业态、商业模式等,以往的发展方式已难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城镇的社会需求、发展动力和资源配置方面也在不断更新。在大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城镇化转变时期,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提出“加强供给侧改革,以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正体现了国家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建设、调整供求关系的重视程度。 然而在城镇化转变过程中,由于各省市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水平方面有所差异,导致城镇发展与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仍有所差距。2016 年《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我国在 2020 年要完成建设 1000 个特色小镇1,以特色小镇为重要发力点,推进城镇化建设2。自此,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以浙江省为首,全国各个地区均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品质追求的逐渐提高,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得到大众愈来愈多的推崇。“乡愁”与文化基因成为人心灵深处的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对自然、历史和文化予以呼应和继承。对于城镇化建设来说,留住乡愁与文化基因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强调地方性、本土性、在地性的延续,这就要求文旅特色小镇在设计上避免照搬照抄,应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地域特征,强调原真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以传承文脉,体现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真正留住乡愁与文化基因。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文旅特色小镇中的地域性建筑风貌营造策略,研究范围主要为依托于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文旅特色小镇。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下,建筑风貌在宏观、中观、微观下的营造策略,从规划到单体,再到建筑细部共九个影响因素,并且阐述建筑整体风貌与特色建筑的风貌营造。从整体到个体、宏观到微观、普适性到特色性,结合多个经典成功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 
(1) 文旅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发展源自于欧美国家,小镇在建设上聚焦于特色产业,以富有当地地域特征的商业业态、自然资源条件、地域文化为吸引点,赋予差异性定位使其具有独特魅力,从而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游客。在充分发掘本地特色的同时,推动了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人们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小镇观念有所变化,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文旅特色小镇是以旅游为核心产业,依托于特定地域区位、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产业和特色社区等独特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是集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为一体的功能载体5。由于其特定的产业属性,在发展模式上对地域性的发掘有更高要求。 
(2) 建筑风貌 
  “风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字面意思上区分,“风”更多指向内在精神方面,是对非物质属性的特征表述6。“貌”则更多强调外在表现方面,是对外在环境、外部表象特征的综合体现,是物质属性的特征表述。在特色小镇中即可触可见的外在面貌、规划布局、风格等外在特征。 建筑风貌则是在建筑在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因素等影响下呈现出来的外在风格形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具体表现元素包括规划布局、整体天际线、平面构成、建筑高度、空间形式、装饰样式、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各方面。 
(3) 地域性 
  地域性包含两个属性: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固定特征,在时间上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建筑角度是指产品在不同区域内,在特定的一系列因子,包括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历史脉络、传统文化等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属性等方面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外在风格和内在精神的不同。 

第 2 章 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相关问题 

2.1 文旅特色小镇概况 
  特色小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基于特定区域特征要素,赋予特定明确的支柱产业,形成集约化创新发展平台,一般包含“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居住社区、生态涵养”等综合功能。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秉持“小、精、美、特”的发展理念,需要保证其特色之处,避免城市建设中的盲目跟风现象。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建设效率有所需求,以及城市集合功能较为复杂,其发展具有多变性和多期性。特色小镇具有其特殊性,在概念定义上就决定了需要彰显出特色独到之处,而小镇风貌是特色小镇凸显特色的一大重要途径,也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由于特色小镇一般的规划面积有限,因此在统一整体风貌上存在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之上,文旅特色小镇包含一定的生活区与旅游风景区,要求有宜人的自然风貌与舒适的社区环境,同时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地域性发掘深度要求上更为迫切。只有将地域特征赋予文旅特色小镇之上,才能使外在表象和内涵建设在其中充分体现,有助于“三生”协调发展。 总结来说,特色小镇概念中“特”字最为关键,在形态上需要有独特的地域性建筑风貌和空间构成;产业结构上需要特色;在政策机制上也有其特殊之处,主要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开发运营(表 2-1)。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与一般特点
2.2 文旅特色小镇风貌现存问题 
  文旅特色小镇的风貌塑造需要建筑的支撑,建筑作为小镇风貌塑造最直观的承载体,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形成整体统一风格,体现地域特征。宏观上包括建筑规划布局、建筑群天际线、建筑组团肌理等;中观上包括空间尺度关系、建筑基本风格、平面组合方式等;微观上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装饰样式、细部技艺等方面。与此同时,建筑风貌需要延续社会属性,即与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相融合,与文旅特色小镇的整体定位意象相符合。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东西部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均有所差异,尤其在依托自然资源的文旅特色小镇中,所呈现的自然地貌、生态特征尤为明显。这就要求建筑风貌在营造过程中,顺应自然条件,与环境和谐共生。一方面,在对生态环境来说,符合地形地貌的有机规划、合理利用地势地貌条件,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形成共生状态;另一个方面,在建筑材料上适宜运用本土材料,不仅使建筑风貌融合于所在地域,而且减少了材料运输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因此,地域性建筑风貌与本土自然资源之间互相合理的利用,有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恩施大峡谷旅游风情小镇(图 2-7)在规划上顺应山地地形,尽量减少对山体破坏,淡化人工痕迹,与自然环境形成有机形态;在形态上,采用山地吊脚楼,减少开挖地形土方量8;在建筑材料上,也运用本土特色黄石材料作为基础,上部沿用本地建筑仿木材料,使小镇整体风貌与环境浑然天成。 
恩施大峡谷旅游风情小镇规划平面图与效果图

第 3 章  地域风貌在文旅特色小镇中的要求及应用价值阐述

3.1  地域风貌相关概况 
3.2  地域视角下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的要求 
3.3  地域风貌营造在文旅特色小镇中目标及价值  
3.4  本章小结 

第 4 章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

4.1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构成要素 
4.2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共性原则 
4.3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 
4.4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个性表达 
4.5 本章小节

第 5 章  诸城市教育小镇建筑风貌地域性营造策略

5.1 项目背景 
5.2 基地现状条件及整体定位
5.3 地域视角下的诸城市教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  论 

  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求表达地域性以突出鲜明特色,使其赋予独特的定位与文化内涵。然而一些文旅特色小镇为追求“大跃进式”建设,在整体上出现了定位不清晰,盲目抄袭仿制等问题,在设计上忽视了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造方式,缺乏深度营造的根基,未突出文旅特色小镇的“特色”之处。“千镇千面”从外在表现上需依靠建筑风貌地域性营造的支撑。建筑作为小镇风貌塑造最直观的承载体,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形成整体统一风格,体现地域特征。与此同时,建筑风貌需要延续社会属性,即与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相融合,与文旅特色小镇的整体定位意象相符合。 笔者对以上各个要素及相关理论进行较为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一、依据地域风貌的两种基本理论与衍生规律,总结其对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中建筑风貌营造在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上的要求,为后文的营造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提出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的构成要素,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共九个要素。 
  三、分析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需要达到的共性原则及目标,共分为自然、人文、社会三部分,具体旨在继承延续本土特色建筑形态、唤起乡愁、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融合现代元素,实现其有机、特色、可持续发展。 
  四、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大量的经典案例,归纳具体的营造策略。宏观上包括建筑规划平面布局、建筑群天际线、建筑组团肌理等;中观上包括空间尺度关系、建筑基本风格、平面组合方式等;微观上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装饰样式、细部技艺等方面。在三大层面九个要素上进行分析,指出具体的策略及适用条件。 
  五、分析地域视角下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的三种类型风格,包括直接表达、延续传统,新旧对话、对比调和,场景再现、形意表达。 
  六、将前文分析的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加以印证。 
  笔者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由导师指导的诸城市教育小镇规划设计项目,在此期间参与了包括前期策划、概念规划到详细规划阶段,并且在论文撰写之初,参观调研了国内多处文旅特色小镇,对其发展模式、共性要素及核心关注点均有初步了解。笔者在调研与设计中发现,文旅特色小镇的建设包括产业定位、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建筑风貌的营造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且我国的文旅特色小镇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缺少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这里,笔者通过以建筑学的角度,从最直观的建筑风貌营造对文旅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做浅显的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以山东诸城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建筑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