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财务管理 > 财务管理实习论文 > 国际财务管理经营教育非智力因素研究

国际财务管理经营教育非智力因素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1-20 10:11|论文栏目:财务管理实习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20120,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2-01-2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财务管理实习论文文章《国际财务管理经营教育非智力因素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本文认为在二、三本院校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因素,而在于其非智力因素,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智力因素发展良好的人,还在于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良好的人,这个目标在专业课程教授中也应当得到体现。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财务管理
 
  一、非智力因素的界定与类别
  (一)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定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信仰等在内的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非智力因素虽然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却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智力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可从以下方面区分:(1)功能不同。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2)结构完整性不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而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则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由诸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发挥作用。(3)可塑性不同。非智力因素更多地由后天“习得”,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主要在于后天培养;智力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智力的提高多为开发智慧潜能问题。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区分,对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 单纯地开发智力有可能受先天因素的制约,但通过培养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则有可能事半功倍。
国际财务管理经营教育非智力因素研究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联系
  (1)智力活动产生、影响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发展于认知等智力活动。认知评价理论的过程可概括为:评价与再评价。前面的评价即为判断利害关系,后面的再评价即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所做出的反应。很显然,如果外部情境与个人有利害得失关系冲突,那么在外部情境刺激下,个体在当时自身生理和心理状态中,以及过去的累积认知经验作用下,就会产生各种心理认识体验。由此可见,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产生来自于对所受到刺激的情境认知。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其发展也与智力活动紧密相连。智力活动会不断地让主体的非智力因素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可能或好或差。主体必须具有清晰、条理的思维,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认识自己,主体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成熟。也只有通过智力活动,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发展。(2)非智力因素影响并推动智力活动。情感结构模式说明了人脑中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影响智力活动。它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促进智力活动组织能力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是知识和思维的组织结构,其本身以及构成的环境对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学习主体不仅要知道,而且要懂得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要了解其强度,学会回应非智力因素,但不是控制非智力因素。主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更多的智力活动,以便认识自己的局限性,然后进一步评价,回应这个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具体而又深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至少有动力、调节、强化方面的效能。所谓动力功能是指非智力因素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励人的行为,提高人的行为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则起阻碍、抑制作用,甚至诱发不良行为,起反向推动作用。强化功能是指人的行为可能因为积极的体验而得到巩固,也可能因为消极的体验而得到改变。个体的知觉选择、工作记忆、思维活动均能够体现非智力因素的强化功能作用。调节功能是指非智力因素对个体的活动以及自身的心理均能够起到组织或瓦解作用。对个体的活动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发动和阻止上,一方面约束自己战胜诱惑和干扰,一方面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以保证行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个体的心理上主要体现在不仅可以调节注意、思维等认识过程,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状态,非智力因素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对个体的智力活动施加影响。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目标
  20 世纪 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认知领域目标由低到高地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环环相扣, 相互制约, 相互支持, 相互依存,不仅强调知识的记忆,更重视个体智能的培养,反映了知识层次分类的累积性。布卢姆还认为,在个体的学习中,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同时、交叉地发生。1964 年克拉斯伍等人制定了非智力领域的教育目标,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非智力领域的教育过程分为:注意、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注意”指个体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反应”指个体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评价”指个体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组织”指个体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其相互关系及相对重要性,接受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性格化”指个体个人言行受新价值体系的支配,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个人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克拉斯伍的分级说明,非智力领域的教育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并且,非智力领域教育是各门学科都应包含的任务。马丁和布日格认为克拉斯伍分类过于依赖智力活动,并不实用。他们认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最终产品是“非智力因素调适良好的人”,并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分为:精神、道德、社会、情绪、审美、动机。精神发展指个体培养对自己灵魂的清醒认识;道德发展指个体不仅遵循个人行为准则,还必须遵循社会准则;社会发展指个体对于交往有良好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态度,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情绪发展指个体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感;审美发展指个体学会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动机发展指个体个人兴趣发展、能力发展、抱负的发展。每个维度又由态度、知识、技能构成。态度是指个体积极、消极,还是中立;知识是个体对理论、定理、概念、术语、规则、策略等信息的理解;技能是指个体展现出来的能力。可见非智力因素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认知,智力活动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理解并控制个人情感、遵循个人行为准则和社会准则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活动能力就会难以发展;如果学生智力活动能力不足,非智力因素也难以推进。所以,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双发展,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一)始动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具有始动功能。外诱因可以转化为一种心理需要,当这种需要同一定的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了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迫切的学习欲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韧的学习毅力,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校,常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对家庭、社会有责任感,对学习充满热情,求知欲旺盛,自律性强,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即使受到挫折和失败,乃能满怀信心和坚强不屈。因此,他们的成绩往往处于班级中的上游。反之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即使有教师、家长的鼓励,也只是五分钟热度,久而久之成为班中的差生。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形成推动其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动机一旦形成,便指引方向,增加活力,排除干扰,使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学习中动机的种类很多,按时间,可分为直接的近期动机和间接的长远动机;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正确的高尚动机和错误的低级动机;按其来源,又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只有长远的、高尚的、内部的动机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始动力,能够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促使学生刻苦地学习。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定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动机的驱使下学习目标和活动途径的选择上。任何学习活动都是有其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的,即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步骤。但是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步骤从来都是呈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非智力因素予以定向和引导,使学习行为与认知统一起来,不断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控力。在学习活动中,理想的目标,动机的目的,兴趣的对象,情感的倾向直接制约着学习活动的方向。当然,确定了好的方向,并不意味着学习的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耐心的观察,持久的注意,艰苦的记忆,积极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都必须有非智力因素来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直至取得成功。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一遇困难,就会转向,或者甚至放弃。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要始终保证学习活动向既定的方向前进。非智力因素的定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的清晰化,学习活动的目标始终能够符合既定的方向;二是相关因素的认识,内外干扰因素的排除,学习活动始终指向已确立的方向;三是学习计划的完善,使学习路径的选择具有可行性,保证学习目标完成的路上无懈可击。
  (三)维持和调节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控制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协调各种动机,支配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智力活动水平来完成行动的计划,达到行动目标。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力活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这时就需要非智力因素来维持和调节,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调节;非智力因素之间的调节(梁应卓,200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高兴、快乐、喜悦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痛苦、忧伤、愤怒对学习起阻碍作用。兴趣、意志甚至性格对智力因素也有调节作用,在学习中充满感情色彩,会使得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而且非智力因素只有处于适当水平时,才能对学习活动起到良性作用,如其水平过高或过低,就会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起相反作用。比如情感,适中的情感强度是一种适宜的刺激,可以诱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主动地同化学习对象,又能保证学习活动的必要的学习活力与背景。因此适中的情感强度可以导致良好的学习活动效果。而过高或过低的情感唤醒水平,都不能导致良好的操作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之间也存在调节作用。例如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经历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时,往往会导致知觉范围变窄,记忆不牢固,思维活动呆板,这时需要善于用意志去调控消极情绪,使其危害性降到最低,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学习。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各个因素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学生年龄小, 应当注重培养注意、意志、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这个时期,学生认识水平低,行为自制力较弱,自我评价能力有限,而注意、意志、兴趣等因素是学习的最基本前提条件。其他要素,如抱负水平、价值观、性格等因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识、控制,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各个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因素结合的越好,学生学习效率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理想;反之,某一因素欠缺,就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水平。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在学习中或是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或是因为缺乏意志力,或是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等等,导致学习效率和效果差。因此,只有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各个要素得到系统发展,才能保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
  三、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发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嘉奖, 或避免惩罚,外部动机是在学习活动之外,不在学习任务本身。内部动机是指由内在的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多表现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不足(肖慧,2008)。他们对国际财务管理学习没有产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要靠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上课也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遇到困难便想到放弃,不能坚持。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说,外部动机固然重要,不能忽视;但内部动机更加持久、稳定,会使学习者内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授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培养其内部动机。在教学中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多理论联系实际,多以旧引新、以疑生趣、以问激思、以试促研,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使用有趣的材料和多种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另外教师要认识到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即动机促进学习, 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可以增强动机,要及时地利用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动机和学习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对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尚未表现出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生,要尽可能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让外部动机及时转化为内部动机。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归因,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能力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重新对自己树立信心。
  (二)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重视情感性学习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能起到动力、强化、调节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将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兴趣,并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其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以情感支配理智,而不是用理智调节情绪。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任课老师有好感,对课程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内容也就容易接受,学习效率就能得到大大的增强;反之,学习主动性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既考虑认知过程结构,又考虑情感过程结构,使智力活动与情绪感受统一,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情感的迁移和感染功能:初次见面用别具一格的着装,生动的开场白,浓浓的亲和力,打开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情感。课堂内容安排中,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生动夸张的PPT、幽默趣味的竞赛等,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种和谐、友善、快乐、向上的气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引趣。讲课时,教师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缓解学生焦虑的情绪,活跃其心智。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参观、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专业道德情感。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专业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于精神世界里,成为自己的观点,并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形成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专业行为。
  (三)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增强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再加上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容易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上对自己的评价较低。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又导致了学业困难, 与之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可能仅仅在学习国际财务管理的某个阶段遇到暂时的困难, 但由于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而造成自我评价偏低,从而影响了学好国际财务管理的信心,并进一步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加剧了学习困难。教师应该接受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平等伙伴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进步速度及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焦虑程度和自尊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控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学练活动的难度、强度和形式。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参加到练习中去,诱导那些胆怯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同时又不让大胆和自信心强的学生占据教师的全部注意力,从而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要注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会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家长应该更多地尊重、鼓励、欣赏学生,使之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的进步,引导他们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是学习成绩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四)严格管理,帮助学生磨练意志
  意志是指人在有意识的行动中,克服内在和外在的困难,坚持实现行动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意志,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涉及知识面广,难度也较大,学好、学深、学精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专业问题的解决,财务思想的掌握和创新,需要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种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诱惑和困难,这就需要学生知难而进,保持较强的自觉性、自制力、坚韧性,能够排除各种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困扰,不怕困难与失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精力和冲动,做到善始善终,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很多意志力强的学生虽然智力一般,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能在学业上,凭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良好乃至优秀的学业成绩;反之,很多学业不良学生,具备很好的外在学习条件,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畏难、怕苦、易受干扰,导致学业成绩不良或很差。意志力薄弱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离不开外部监督。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要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树立起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以此来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使他们情感充沛,兴趣集中,为实现目标而勤奋学习。通过提供意志坚强的榜样,激发学生产生自我锻炼的强烈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管理,提供情感支持,加强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运用严格的外部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延长自控时间,提高自控效果,慢慢培养出学生的意志力,实现由外控到自控的成功转变。要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克服的障碍,以锻炼其克服困难的心理,还要教会学生笑对挫折,看淡逆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顽强的意志。
  (五)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缓解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由于某一专业课程独特的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课程学习的看法,学习能力的感觉和对学习行为的评价等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学习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学习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能力评价过低,因而产生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等主观情绪。由于焦虑是在对个体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产生,因此焦虑会促使个体改变自己面前的唤醒状态,从而动员体内更多的能量,以谋求目标的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度的焦虑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它能使学生精力集中,产生急迫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际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过强过弱的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破坏学习。学习中的焦虑形式通常表现为课堂焦虑、作业和考试焦虑、交际焦虑、评价焦虑。形成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方面的和教师的负面影响。对于患有学习焦虑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我心理,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了解自己的进取心、考试焦虑程度、意志状况,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以及他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控。在学习中,教师应该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缓解其焦虑程度。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因才施教,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各层次学生的情景,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放松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上课提问时重在交流和沟通,回答是否正确其次,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多鼓励,多肯定。上课讲解时,要深入浅出,做到易记易学,要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进行阐述,使讲解带有趣味性。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课外,父母要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考试成绩,学会正确归因,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学生,树立勇于面对困难的榜样。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开展合作学习,建立互帮互助小组, 在小组中多提倡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带动大家一起提高学习成绩。总之,一个人即使具有很高的智力,但如果不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也很难取得较高的成就。反之一个人即使智力一般,但如果经过后天的努力,也会走上成功的道路。就当前国际财务管理教学而言,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慧:《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征及教育启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2]梁应卓:《应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淮阴工学院    陈 纲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国际财务管理经营教育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财务管理实习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