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研究生论文 > 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8-04 20:03|论文栏目:研究生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804,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8-0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研究生论文文章《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教 育 信 息 化 是 伴 随 着 信 息 与 通 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全 球 化 进 程 中 教 育 实 践 的 深 化 发 展 以 及 信 息 与 通 讯 技 术在 教 育 领域 中 的 渗透 与 应 用,而 逐 渐 受到 世 界 各国 广 泛 关注 的 全 球性 热 点 问题 之 一。 在过 去 的 几十 年 间,世 界 上 许 多 地 区、国 家 以 及 国 际 组 织 都 纷 纷 制 定 了 各 自 的 教 育 信 息 化 宏 观 政 策 与 战 略 ,并 积 极 推 动 这 些宏 观 政策 与 战 略的 落 实 与实 施。 通 过系 统 分 析教 育 信 息化 的 内 涵与 外 延,对我 国 教 育信 息 化 事业 的 发 展进 行 简 要 的 回 顾 和 对“教 育 信 息 化 宏 观 政 策 与 战 略 研 究 ”系 列 文 章 的 目 的 、研 究 对 象 、研 究 方 法 与 过 程 进 行 介 绍, 进 而 深 入分 析 了 此 项 研 究 对 于 推 进 我 国 教 育 信 息 化 与 学 习 型 社 会 的 建 设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工 作 的 重 要 意 义 与 价 值。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素

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 的渗透,促使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日趋鲜明, 教育信息化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持续发展和 变革的必由之路。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职业 技术教育,从学校教育到企业职场学习,教育信息化 实践成为在过去几十年间,国内外政府部门、各级各 类学校和所 有关心教育 事业的人士 共 同 关 注 的 话 题。 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教 育信息化不断被世界各国纳入到了新一轮的教育改 革之中。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促 进教学变革”行动计划、欧盟的“尤里卡计划”、韩国 的“虚拟大学”、日本的第五代、第六代计算机进入教 育网计划、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等。

  为了在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浪潮中争取优先地 位, 并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 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中央政府和教育行 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 教育部 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 相关企业都积极推行了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师队伍建设与 发展、 教学与学习模式的创新以及信息与通讯技术 的深层次应用等方面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 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结 合中国教育信息化过去三十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理性省思和系统审视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 对于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 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系列文 章旨在立足我国教育信息化实际,在深入剖析教育 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和借鉴教 育信息化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教育 信息化宏观政策, 总结和反思国际教育信息化进程 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发展趋势, 着力探讨与构建教育 信息化理论和实践框架, 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 

  如果对于一个事物究竟是什么、 具有哪些特征 都无法达成统一共识,那么,基于此的实践与应用的探讨则略显乏力。 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关于教 育信息化是什么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情景中的 应用,我国学者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了大量的丰 富多彩的研究工作,议题多涉及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特征与价值、历史与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信息 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研究、 国外教 育信息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的研究等等。 然而,在现 有文献中有关教育信息化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却相对 较少,在这个问题上各家观点也不尽统一,甚至存在 较大分歧。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的 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突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 将教育信息化定 义为系统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或者系统工程。 例如,南国农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 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 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黎加厚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 包括教育观念、 教育组 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 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 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 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 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他不仅强调 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的结果, 更强调了教育 信息化的过程。 2004 年,李克东提出,教育信息化是 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 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 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另一类突出教育信息化的结果, 强调教育信息 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 例如,2002 年, 陈小鹰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与 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 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 2004 年,吕耀怀认为,“教 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通过广泛运用信息技 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 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不同于传统教育的 全面变革”。 2011 年,何克抗将教育信息化定义为: “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 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无论是从过程的角度,还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 所谓的教育信息化, 是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系统地 提升和变革教育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从字面上来理 解,“信息化”、“现 代化”、“工业化” 等语汇之中 的 “化”字本身,应当被理解为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一种状态,一种为人们所追求的状态和境界。 因此,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全或无”的两极状态,而是一 个渐进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局 部的技术应用, 而是一个整个教育系统与各个子系 统的系统变革;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 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领域, 以促进教学变 革为目标,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实现学习型社会为 核心的动态的系统过程。

(二)教育信息化的外延 

   通常, 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 分别是定义和划分。 要弄清楚教育信息化的外延,就 必须从对教育信息化的划分入手。 而事实上,不同的 划分标准,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分类。 具体联系到教育 信息化,如果我们将其看作是一个系统,一个动态的 过程,那么,它的外延,必然就涉及到教育信息化的子系统是什么? 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涉及哪些领 域?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能否正确地回答这 个问题, 不仅仅涉及到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是 否全面、深入,更关乎我们所有的实践、评估是否能 够科学、有效地展开。 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外延 的论证是一个无法逾越的课题。

  尽管有关教育信息化报道随处可见, 但关于教 育信息化本质、 内涵与外延的论述, 在国内并不多 见,其中有说服力的观点则更为罕见。 在论及教育信 息化要素的时候, 比较普遍且通俗简明的一个说法 是“路”、“车”、“货”、“人”。 其中“路”指的是教育信息 化中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机房、网络等;“车”指 各种平台系统;“货” 指为了促进教学而设计开发的 各类教学资源;“人”指的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包 括教师、学生、其他教育工作者。 有了路,车才能够行 走,车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运货,而货的最终价值是为 了服务于人。 从这个角度看,“路”、“车”、“货”、“人” 的教育信息化要素说, 似乎能够很好地解释教育信 息化的要素及其发展路线。 事实上,我国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路径也确实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国学者对于教育信息 化的构成要素也开展了一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张 建伟从环境与实施两个层面, 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 构成要素,认为教育信息化包含执行层、动力层。 其 中执行层包括教育实践、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与 服务、人件、规划管理。 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层(制约 层)包括思想观念、投资、体制、文化。 

    杨晓宏则从物、人、应用、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 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应 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 和标准。 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 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 而信息化 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 障。 虽然张建伟与杨晓宏二人对教育信息化构成要 素的分析角度不同, 但他们都认为教育信息化构成 要素包含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 的应用、政策的保障。 二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管理、 文化、法规和标准三个要素。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不断深化, 人们对于教 育信息化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 2012 年 3 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国家教育部就围绕基 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进一步对未来十年的中国教育 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9]。 此外,规 划中还强调了平台、支撑环境的建设。 然而,遗憾的 是, 在这个规划中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却较少涉 及。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 无论是一些学者所提出的 教育信息化要素, 还是我国政策中所体现的教育信 息化的内容,都有一些共性。 其中,基础设施、软件资 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政策是大家 所认同的构成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素。 从逻辑的角 度分析, 作为一个系统, 教育信息化中首先包含有 物、人。 从物与人的关系考虑,就涉及到人对于物的 作用,以及对于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 此外, 国家的政策也是整个活动过程的一个导向与保障。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 顶层中包含 有物、人、应用、管 理、评价、政策这六个要素。 在物这个要素中,又包含 有基础设施、软件资源的建设。 在人这个要素中包含 教师、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对他们的培训活动。 应 用方面则主要指课程的开设、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 方式的变革等。 管理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于整个 教育活动的管理。 那么,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我们认 为教育信息化包含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基础设施、软 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教学的变革、学习的 变革、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政策。

三、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回顾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1989 年,中国正 式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 1993 年,着手建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经过 20 年的发展,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与教育信息化相 关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性的信息化工作会议。 在 实践中,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展开教育 信息化建设。 我国学者也不断地对教育信息化的实 践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丰富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 的认识。 然而,从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的视角来分 析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的研究却较少。、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看,硬件设施的建设 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内容。 在基础设施的政策 方面,总体呈 现出以网络 建设为重心,对公共服务 平台、信息化支撑平台逐渐重视的发展脉络。 例如, 从 1998 年的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提出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强调“扩大中国教育科 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23];2000 年,教育部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 中提出 “中小学 ‘校校通’ 工程”,“……用 5 至 10 年时间, 使全国 90%左右独立建 制的中小学 校能够上 网”。 2003 年,国家启 动“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试 点示范项目”, 开始重视天网与地网相结合[25]。 2004 年,国务院颁 布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仅对于 网络的建设加 以强调,而且 对硬件、公共 服务平台 也予以重视。 2012 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十年 规划中, 确定了 2020 年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之一是 基本实现 所有地区和 各级各类 学校宽 带 网 络 的 全 面覆盖。

   在人力资源的政策方面, 除了重视对信息技术 教育这一师资种类的建设以外, 国家还重视师资质 量的提升, 尤其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 2000 年的工作会议中,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 数量足够、 质量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 伍。 2004 年,国务院颁布《2003-2007 年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促 进 “人网”、“天网”、“地网” 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 合,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培训 的质量水平。 同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标准(试行)》,并于 2005 年正式启动“全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旨在利用多种 途径和手段, 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 平。 

 四、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设计

   过去一、二十年来,世界各国以及许多国际组织 都为信息与通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了 一系列新的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 确立了相应的行 动方案, 新政策实施的积极影响正在进一步显现出 来。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 信息化的不断深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也暴露 出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和吸收 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宏观政策与战略, 对于丰富 教育信息化的理论, 深化和加速我国教育信息化发 展,必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 系列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第一,从宏观政策、文献以及逻 辑的角度出发, 归纳和总结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 成熟经验,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为 推进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理论奠定基础。 第二,以世界 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调 研报告为抓手,从有关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管理、教育信息化 评价这六个专题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 为我国 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促进 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发展。

   在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 教育信息化 是每个国家在世界这个舞台中衡量自身竞争力的一 个重要指标。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能够让教 育成为信息社会的领航者,而不是追随者;如何让每 个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新时代的“文 盲”;如何让教师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者、研究者,而不是知识的贩卖者;如何让学校的管理者成为 信息时代中先进教育的掌舵者,而不是一个被动者; 如何让国家在原有学习文化的基础上, 顺利地建构 新型学习文化, 这是信息时代给每个国家的教育所 出的一道道难题。 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每个国家 都展开了不同层面的规划与实施, 并在实践中基于 本国国情形成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独特认识, 积累了 丰富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案例, 为本系列的 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 略研究, 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 设,对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从国家层面来讲, 对教育信息化各个要素的理 论与实践的分析及建议, 对于我国今后的教育信息 化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地方来讲, 对每个要素的深入分析以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可以 为其区 域教育信息 化的规划与 实 践 提 供 具 体 的 借 鉴。 对于学校来讲,可以引起其关于校本教育信息化 建设方向与如何提升教学绩效的思考。 对于推进整 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与教 师来讲,可以对其如何展开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化 研究有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 究,2002,(11):3. 

[2]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 

[3]李克东.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J].广西教育,2004,(17):20-22. 

[4]陈小鹰,王建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我们的任务[J].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S1):25-27. 

[5]吕耀怀. 教育的信息化及其道德控制[J]. 教育与现代化,2004,(1):3-8. 

[6]何克抗.我国 教育 信 息 化 理 论 研 究 新 进 展[J].中 国 电 化 教 育,2011,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研究生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